![]() |
吉祥物『龍龍』。 |
![]() |
第21屆書博會會徽。 |
東北網11月21日訊(記者 孫曉銳)第二十一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將於明年5月27日在哈爾濱隆重開幕,本屆書博會是由新聞出版總署和黑龍江省政府共同主辦。繼在北京舉辦第一屆全國書市(書博會前身)至今,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由最初單一的圖書交易活動,發展為融出版物展銷、信息交流、行業研討和倡導全民閱讀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盛事,漸由『獨木』長成『林』。
第一屆全國書市——意義非凡的起步
1980年10月7日至21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書市為書博會的日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打響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辦全國規模書市的第一炮。全國共有108家出版社向書市提供了圖書,其中在京的出版社53家,各省、市地方出版社55家。書市共設17個展銷處,書棚面積3000多平方米,集中展銷全國各出版社出版的圖書13310種,共接待讀者76萬多人次,銷售圖書426.7萬多冊,碼洋377萬多元。
第一屆全國書市集中展示了粉碎『四人幫』以後,全國圖書出版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對當時的中國出版業意義重大。當時我國的出版狀況是1979年全國出版各類圖書17200種,印數達42億多冊(張),達歷史最高水平,而由於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書籍選題范圍由於突破了以往的清規戒律,比任何時候都廣闊、豐富得多,這些變化,在全國書市上得到了集中的反映。
第一屆書市還成為十年動亂『書荒』時代結束的一大標志。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當時說道:『我從事學術研究60年,著書40多部,還是第一次和這麼多讀者見面,我心情很激動。舉辦全國書市,預示著我國文化進入了又一個文藝復興的時代。』
第一屆全國書市最讓人懷念的是眾多著名作家的到會,如葉聖陶、丁玲、臧克家、姚雪垠、嚴文井等。
第十七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從書市到交易博覽會的蛻變
全國書市自第一屆開始連續舉辦了16屆,規模日益擴大,影響與日俱增。2007年開始,全國書市更名為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標志著這一全國性的出版盛會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當屆書博會在重慶市舉辦,在出版物展銷、成果展示、圖書訂貨、業務研討、信息交流等傳統功能的基礎上,新增了版權貿易、產業拓展和出版博覽三方面內容,引入了報紙、電腦網絡、數字娛樂、印刷、造紙、出版文化用品等相關文化產業內容。
此外,還首次邀請了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國版本圖書館參展,進一步拓展了書博會內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屆書博會共有來自全國1600多家單位,近6000名代表參加,參觀人次近60萬,參與展會各類活動的群眾超過100萬人次,規模超過歷屆,展位數達到1444個,出版物展銷品種達26萬種,港澳臺地區112家出版單位參展,展位數達到64個,展示圖書5440種。
本屆書博會共實現訂貨碼洋14.11億元,團購碼洋5067萬元,零售碼洋601萬元,並簽訂了版權貿易協議297項,均創書市歷史最高水平。
歷屆書博會——亮點不斷精彩連連
從全國書市到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書博會經歷了一個內涵不斷豐富、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提昇的發展過程。
第二屆全國書市開始融入了廣告營銷意識:設計了會徽、會標、口號、宣傳牌;開始編寫書市簡報,加大了社會宣傳力度;一方面開展多種促銷服務活動,如敬老專場、尊師專場、學生專場、新書發布會、讀書報告會、社店懇談會等。第四屆全國書市最大的改變就是首次實行展、銷、訂、批相結合,變以銷為主的單一功能為多種功能:『訂貨總碼洋』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全國書市上,總額逾4000萬元。第四屆書市在展館的設置方面也有較大突破,它以圖書類別設立了11個展館,其中省版館又按地方區域劃分28個展銷廳,展廳面積共8000平方米。這種布局形式,打破了以前歷屆書市的格局,體現了『全國書市全國辦』和店、社合作共辦書市的精神。首次展銷期刊和電子出版物的第六屆全國書市;首次運用高科技管理圖書信息的第七屆全國書市;首次設立農村分市的第八屆全國書市;首次設立書市網站的第十一屆全國書市;首次設立分會場的第十二屆全國書市;首次組織民營書業進場參展的第十五屆全國書市。
如此多的『首次』,濃縮了書博會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的發展歷程,書博會經歷了一個化繭成蝶的完美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