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控煙之戰——冰城立法防止二手煙危害調查
2010-11-22 10:14:3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坤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萬達電影城的敞開式吸煙室。

    東北網11月22日訊 煙齡15年的宋凡宇已經兩天沒動一根煙了。再抽出一支時,仍心有餘悸。就在三天前,他在從香港帶回的香煙包裝盒上看到了一行字:『吸煙可導致陽痿』。

  這是一個極少被煙民知道的事實。

  一種不能吃、不能用、依賴人工存活的植物,創造著全球唯一按說明使用卻可以致死的合法消費品。在被強大的煙草經濟遮掩的科學事實面前,3.5億中國煙民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為120萬,是全球最高數字。他們吐出的煙霧同樣嚴重威脅著非吸煙者的生命安全。

  哈爾濱是全國第一批提出將防止二手煙危害納入立法程序的城市,在今年入圍全國7個禁煙城市後,正在向全國第一批無煙城市努力。這意味著,這座城市將無條件捍衛市區所有公共場所內非吸煙者的生命權。

  控煙之戰已經開始,並面臨兩個強大對手———難以擺脫的煙癮,及其背後強大的煙草經濟。

  《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草案)》規定的禁煙場所

  托兒所、幼兒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大學和中小學的室內場所;除前項以外的各類學校、教育機構的室內場所;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兒童福利院、養老院、療養院的室內外場所及其他醫療衛生機構的室內場所;體育場館的室內區域及室外的觀眾坐席、比賽賽場區域;圖書館、影劇院、音樂廳、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科技館、檔案館等各類公共文化場館的室內場所;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室內工作場所;商品批發、零售營業場所的室內場所;股票交易場所;旅游景點的室內場所及游客密集的室外場所;公共汽車和電車、出租車、軌道交通車輛、客渡輪、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內及其售票室、等候室和設置在室內外的站臺;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錄像廳、歌廳、酒吧、游戲廳、棋牌室、美容(發)室等室內場所;室內餐飲場所;旅館的室內場所;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銷售網點的室內場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場所。


 

 

  火車站吸煙室關閉後,煙民『轉戰』衛生間。

  取消吸煙室之『火車站案例』

  在室內公共場所設吸煙室,等同於在游泳池裡劃出小便區。

  吸煙室並不會對非吸煙者起到保護作用。不受二手煙危害的唯一方式就是杜絕吸煙。

  月初,哈爾濱火車站將3個封閉式吸煙室關閉,260名控煙監督員穿梭在這座『無煙車站』,以保證非吸煙旅客免受二手煙危害。

  一個意料之中的尷尬很快出現了。『吸煙大軍』開始浩浩蕩蕩『轉戰』衛生間。在不足5平方米的洗手室裡,濃重的煙霧不斷湧向敞開的門外,奔向不遠處的老人、婦女和兒童。

  第一、第二和第四候車室裡的衛生間,遠遠望去像是著了火。如廁的女性旅客不得不出入於刺鼻的煙霧。吸煙的男性乘客站在禁煙標志旁,聽著禁煙廣播,看著監督員,就是拒絕掐滅煙卷。

  在這個龐大而特殊的公共場所,每天穿梭著無數形形色色的煙民。4年前,正是為了保護乘客免受二手煙霧的危害,哈站在3個客流量較大的候車廳修建了配有抽風系統、大煙灰缸和座椅的封閉式吸煙室。

  彼時,世界衛生組織已有定論:吸煙室並不會對非吸煙者起到保護作用,甚至在某些環境中,吸煙區外的二手煙霧水平比吸煙區內更高。

  『二手煙草煙霧』(簡稱『二手煙』),指從卷煙或其他煙草制品燃燒端散發的煙霧,且通常與吸煙者呼出的煙霧混雜在一起。在鮮活而又層出不窮的二手煙致死案例研究基礎上,世界衛生組織的結論是,二手煙暴露已經對廣大人群造成嚴重的健康後果。

  香煙所造成的空氣污染比柴油汽車尾氣高10倍。證據表明,二手煙中含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包含多種有毒物質,其中40餘種能夠致癌。20種乳腺致癌物質可導致年輕的,主要是絕經前的女性患乳腺癌。它對成年人健康的威脅還包括冠心病、癌癥、呼吸道系統等疾病及早產和流產。數十項研究表明,嫁給吸煙男性的不吸煙女性存在較高肺癌危險。

  根據《2010中國控煙報告》,我國現有煙民3.5億人,每年因吸煙死亡人數達120萬;超過5億人遭受二手煙的危害,每年因二手煙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這一數字還在增加。


 

 

  遠離可怕的疾病,就要遠離二手煙。哈市公共場所普遍采取兩種方式:絕對禁煙與設置吸煙區域。後者愈加普遍。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二手煙是由無數小顆粒組成的,只能分散,無法消失。因此,二手煙暴露並沒有所謂的『安全水平』,一旦產生,無論通風還是濾氣,室內空氣已經受到污染。

  現實問題是,觀察哈市多個公共場所的封閉式吸煙室就會發現,門是被不斷開關的,甚至有人為了驅散濃重的煙霧而索性將吸煙室的門打開。在萬達影院的大廳,還有基於消防安全考慮而設置成敞開式的吸煙室。對此,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所所長張敬冬更願意將吸煙室比作『抽油煙機』:即使表面看油煙已經被抽走,不久後還是會在廚房的窗戶上、牆上發現油漬。對二手煙的隔離難以保證。

  『游泳池裡劃出小便區。』這是張敬冬對設置吸煙區打的第二個比方。哈市絕大多數公共場所的吸煙室,是在既有建築內開闢的,無法做到獨立換氣。這意味著,二手煙霧會通過設置在吸煙室內的通風系統,更迅速、更廣泛地分散到非吸煙區。即使不惜高昂的建設與維修成本去安裝獨立換氣系統,也只能夠降低二手煙暴露的濃度。

  唯一能夠防止二手煙危害的可接受方式,只有100%的無煙環境。

  『火車站案例』並沒有獲得預想的成功。比起勸阻後遭到謾罵或投訴,監督員們寧願埋頭清掃不斷被扔出的煙頭。

  二手煙引發的『屬地劃分』

  無煙立法與『無煙城市』的概念,並不是規定吸煙者不能吸煙,而是限制了允許吸煙的場所,以最大程度有效保證非吸煙者免受二手煙的侵害。

  在臺灣,只要是抬頭能看到天空的地方,就可以吸煙。創建『全國首個無煙城市』,並不是讓香煙完全消失,而是明確劃分出禁止吸煙的場所。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強大的宣傳力、執行力和監管力是關鍵。這也是破解『火車站案例』的最終途徑。

  2003年的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192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限制煙草使用的全球性公約《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條約》,中國成為《公約》的第77個簽約國。《條約》將治理思路由『禁煙』轉為『控煙』。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政法文衛立法處處長、控煙專家王忠民認為,這一提法的改變,意味著一個尊重個人選擇、承認人類本性的治理體系正在形成。吸煙是個人選擇,控制吸煙場所和啟動無煙化立法,並不是規定吸煙者不能吸煙,而是用限定吸煙場所的方式保護非吸煙者免受吸煙之害。在滿足吸煙者權利同時,以最大程度保證非吸煙者健康權利為最終目標。

  按這一思路,今年10月,王忠民參與起草了《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草案)》。在匯總公眾提出的161條意見後,修改後的《條例(草案)》相比14年前的《哈爾濱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條例》,呈現三個亮點:

  擴大並更加明確禁煙場所的范圍。以醫療、教育機構,行政辦公樓和公共交通工具及室內等候室、售票廳為執行重點。《條例》(草案)對室內餐飲場所及旅館這兩種贏利性場所的執行,允許一個過渡:在條例實施一年內劃分區域禁煙,一年後全面禁煙。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在特定場所的某些時段禁煙或設置吸煙室,因為這不僅不會起到規范行為的作用,反而會加劇二手煙的產生。


   明確了責任人與監督主體。此前的禁煙條例是由市愛衛會一家單位負責牽頭的,執行力不夠。《條例(草案)》明確了對各場所管理者的約束力,規定管理者有義務宣傳禁煙規定、勸阻吸煙者、向監管部門報告或向公安機關報案。禁煙場所的任何人也具有同等權利。同時規定各單位的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為監督主體,負責對禁煙場所的日常管理、監督與處罰。

  罰款金額提高。在禁煙場所吸煙且不聽勸阻的,由監督部門處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此前禁煙條例的罰款金額是10元。王忠民補充,網友提出的二手煙引發民事賠償問題,也將被考慮進法規。

   『原本應該再開一個聽證會,但現在根本找不到反對方了。』在王忠民看來,周密的禁煙規定已經得到哈市吸煙者和非吸煙者100%的支持,社會力量讓控煙運動站在一個很好的起點。

  一個吸煙醫生的影響,相當於一個煙草公司投入15萬美元煙草廣告的作用。對校園、醫療機構與機關單位等特殊場所及特殊人群禁煙,必然對社會起到特殊的教育和示范效果。王忠民認為,無煙環境如何實現,關鍵還是在執行力與方式上。『吸煙者的吸煙行為依賴著煙癮,但同樣是脆弱的、容易勸阻的。越來越多吸煙者的文明素質正在提高。如果公共場所有清晰有力的禁煙標志和處罰辦法、拒絕提供煙灰缸,並配合講求方式的勸阻,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控煙工作將是一個漫長過程,並建立在社會普遍認同的基礎上。王忠民說,如果無煙化法規受到廣泛支持,意味著人們將接到下一個信號———吸煙是不為社會所接受的。

  戒煙,須以藥物治療為主

  和全世界13億煙民一樣,美國總統奧巴馬掙紮在戒煙之中。他曾翻越事業上的重重阻礙,卻屢屢輸給煙癮。

  這恰恰印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戒煙並不是靠毅力實現的,煙癮是一種必須用藥物治療的慢性病。

  控煙運動努力讓人們遠離煙草,但它面對一個最強勁的對手———努力讓人們迷上煙草的尼古丁。在科學事實面前,煙草擁有金錢資本。金錢不能改變事實,卻能夠蒙住科學的眼睛。

  我國80%的肺癌患者是吸煙者。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一病房劉寶剛教授說,可怕的是,肺癌發病率仍在持續走高。大多數煙民知道吸煙可導致癌癥與冠心病,但大部分人並未充分意識到危害性。

  人類對煙草危害的認識不足百年。2000多年前,美洲土著人開始吸煙,醫生們還曾用煙草治療癌癥。轉折的時刻來自1881年美國發明第一臺香煙制造機。它可以每天生產12萬支香煙,替代48個工人的工作。之後,隨著安全火柴的發明,吸煙開始爆發式增長。但肺癌也隨之大量出現。

  直至1962年,英國發布全球首個關於吸煙與健康的報告,煙草危害纔正式受到關注。1971年,美國同意在廣告上做健康警示,但煙草的死期並未到來。

  煙草燃燒產生大量有害物質,主要為焦油。劉寶剛說,好煙和次煙沒有危害上的輕重差別,低焦油和過濾嘴只是一種『偷換概念』,無法降低疾病的風險。這是煙草行業也知道的事實。

  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事實,比如吸煙會導致陽痿。劉寶剛說,抽一支煙可使全身微血管痙攣2小時,連續抽煙則可使全身血管長期處於痙攣。尼古丁破壞微血管黏膜,致使脂質沈積、彈性下降、微血管動脈硬化。陰莖是微血管分布最豐富的區域,由於微血管動脈的硬化,使陰莖海綿體充血受阻,減少勃起時的血流,從而導致勃起障礙。吸煙者患陽痿危險是一般人群的2倍。


 

  劉寶剛說,一提起成癮物質,人們立即想到毒品,實際上,煙草與海洛因相比,除了前者是合法消費品,後者是違禁品外,幾乎沒有質的不同。尤其從物質依賴上看,更是如出一轍。吸煙時興奮愉悅的感覺是暫時的,當停止吸煙,體內尼古丁水平下降會引發焦慮和煩躁,就需要繼續補充尼古丁,以此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煙癮。

  煙癮不是光依靠毅力就能解決的,必須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它是一種必須用藥物治療的病。哈市有9家醫院具有專門的臨床戒煙診室。研究精神疾病與酒精依賴專家,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建告訴記者,煙癮的產生是因為生理依賴與心理依賴,但生理依賴佔到更多比重。世界上沒有一種可以迅速治療煙癮的特效藥,而是采取戒煙療法。我國通常采取尼古丁替代療法、減少吸煙的對癥療法、綜合治療與心理康復的方法,在3至6個月可以實現戒煙。但成功率很低,復吸率很高。

  戒煙是一個異常艱巨、痛苦的過程。胡建說,許多人初期嘗試戒煙時身體發胖,渾身不舒服,焦慮緊張,坐立不安,用手夾著香煙摸來聞去。很多人越是戒煙,復吸得越頻繁。頻繁的戒煙和復吸會使他們的煙癮變得更大,這會使體能遭到相當嚴重的破壞。

  要經濟效益還是國民健康

  難以擺脫的煙癮背後是強大的煙草經濟。但在國民健康面前,一切都是次要的。

  消滅煙草———這是一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是所有控煙者堅持的夢想。

  在王忠民看來,控煙不僅是一個健康或科學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問題,一個政治問題。

  在我國,煙草管理局受控於政府,但並不受衛生部門監管。衛生部門在強大的煙草經濟面前是缺乏力量的,這也是14年前的哈市禁煙條例無法推行的原因。

  《公約》規定,煙草包裝的健康警示標簽有三個明確要求:大而清晰;佔據可見部分的50%以上,至少30%;不能簡單標注『吸煙有害健康』,必須告訴消費者吸煙導致肺癌和新生兒疾病,最好配圖片。

  我國某名煙在銷往國外的包裝盒上,按國際標准印刷50%以上面積的警示標志,而在國內的包裝,甚至可以被當作漂亮的藝術品收藏。當西方主流社會對煙草態度轉變,我國卻以一種對吸煙者『特別關照』的方式表現出來。50%以上警示標志至今未通過,以各種隱蔽形式出現的煙草廣告屢禁不止,煙稅的提高遠不及煙草消費的增長……衛生部和國家疾控中心甚至不能在其網站上登出『全球成人煙草調查-中國部分』的內容。

  不容回避的事實是,目前我國煙草行業擁有5000億資產和6000萬從業人員,每年給國家貢獻近1/10的財政收入。控煙者在強勢的煙草業面前,顯得弱勢和力不從心。

  但是,我們如何看待煙草行業本身———是為了眼前GDP和稅收利益,還是為了長遠的國民健康?如果將投資煙草的錢投資到其他地方,如電子產業、汽車產業、石油產業等,實際上會帶來更大的利稅。國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國家控煙辦公室主任楊功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煙草畢竟是成癮的,不是想去掉就能去掉的。控煙運動至少在30年內不會影響稅收,卻可以很好解決國民健康問題。

  楊功煥相信,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移風易俗同樣是控煙的關鍵部分。開展教育和諮詢活動,民間團體的參與力量不可小視。

  國內首個醫學生『控煙講師團』———哈醫大學生控煙健康教育講師團,由200名醫科專業的學生組成。一年來,他們深入中小學,用生動的實驗和活潑的講課方式為哈市青少年拒絕第一紙煙、遠離煙草和二手煙危害做出不斷努力。講師團發起人、哈醫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教育學研究室王麗敏博士認為,學生的力量是無窮的,讓大學生宣傳煙草危害知識,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以身作則的職業責任感,還能不斷創新更多的宣傳教育思路。

  在心理學出身的王麗敏觀察看來,我省很多職業人群吸煙現象典型,如礦工、伐木工人等,與缺乏教育宣傳有直接關系。從2007年至今,王麗敏在宣講過的地方深刻體會到健康教育的力量。『受過健康教育的煙民,吸煙行為會有明顯改變。宣傳的力量是潛移默化的。』她認為,控煙需要法規、政府引導、機關乾部的以身作則,更需要醫務工作者的努力。『只要有宣傳,就會有效果。哪怕有些地方走了形式,也還是有效果的。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正確健康的教育引導。』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