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5年,1800多個日子,黑龍江省的教育事業發展實現了難以想象的飛躍:黑龍江省100%的人口地區實現了『兩基』目標,完成了『兩基』攻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任務;相繼實現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和城市義務教育免雜費,城鄉免費9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2009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數330萬人,比2005年提高90萬人。
上學成了每個孩子都有的權利
免費義務教育,讓許許多多的農民工家庭如釋重負。以前,從巴彥來哈爾濱打工的馮偉最不願意過的就是二月末和八月末的這兩段日子,因為那是要給孩子交學雜費的時間。每到這時,家裡的錢就顯得異常緊張。馮偉是一名送貨員,每個月的收入大約在五六百元左右,租房要花去130元,再去掉生活費,幾乎所剩無幾。免去學費後,馮偉覺得日子也過得松快了,女兒一直很喜歡畫畫,他用省下的錢,給孩子報了一個學畫畫的特長班。
目前,我省已實現了由『人民教育人民辦』到『人民教育政府辦』的跨越,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2007年我省完成了『兩基』攻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任務,在全省100%的人口地區實現了『兩基』目標,義務教育進入全面鞏固提高、促進均衡發展和『雙高普九』新階段。義務教育保障機制也實現了深刻變革,從2007年春季起,相繼實現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和城市義務教育免雜費,城鄉免費9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有效保證了經濟困難家庭學生不因家貧失學和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截至2009年,全省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99.5%,初中階段淨入學率達99.2%。
『十一五』期間,我省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由2005年47.6%提高到83.7%,提高36個百分點,2008年起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突破21萬人,實現由低谷徘徊到快速發展的跨越,建成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52所、省級35所,近5年培養培訓了技能型人纔80萬人、農村勞動力800多萬人次。2009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6年,比2005年提高2.3年,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一代已成為新增勞動力的主體。
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跨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我省現有高校79所,普通高等教育地(市)級覆蓋率達到100%。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99.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1.2%,高出全國平均值7個百分點,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6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校捨成了農村最好的建築
以前,每個到過賓縣賓西鎮朝陽小學的人,都會為這裡農村娃娃上學的簡陋條件而揪心。學校的舊磚瓦房是1980年建成的,門和窗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屋子裡用來取暖的還是老式爐子,冬天教室裡孩子們的臉都被凍紅了。一名叫高宏偉的家長告訴記者,他20年前就在這兒上學,冬天冷得難受。今年他的兒子在這裡讀一年級,但兒子趕上了好時候,去年學校的操場上就蓋起了新校捨。他參觀了新校捨:『新校捨中有暖氣、有塑鋼窗,這下冷不了了。』
在『十五』期間大規模改造基礎上,2006年,省政府一次投入7.6億元,徹底消滅了全省當時的全部中小學D級危房,並建立了校捨維修改造長效機制,投資4.2億元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現了政府辦中小學全覆蓋。全省中小學基本實現『校校通』,全部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課。
去年8月投入使用的綏化市北林區東津學校是綏化市最好的農村學校,教學樓一共5層,是那裡十裡八村能見到的最高建築。校長劉智泰告訴記者,這幢新樓是政府投入1000多萬加上希望工程的40萬捐款蓋成的。新教學樓建成後,整合了附近的兩個小學和兩個中學,這令農村教育的人纔和資源都充分實現了共享,並且老師之間也出現了教學方法的交流與教學能力的比拼,教學質量大幅提昇。學生李軍建說,學校以前的房子沒有燈,一下雨教室就漏得厲害,遇到風雨交加的時候,教室天棚上的梁搖搖欲墜。他特別喜歡現在的教學樓,總是亮堂堂的,特別暖和。
2009年教育總投入347.1億元,比2005年增加150.7億元,增長77%。2009年財政性經費佔GDP達到3.12%,比2005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預算內教育經費(含附加)佔教育經費的比重由2005年的62.7%,提高到2009年的77.1%。
高校成為經濟建設的智力資源
2009年,東北農大教授寧海龍帶領12名教師深入到了大慶市肇州縣及所屬的12個鄉鎮,這支科技小團隊在調研了兩個月後了解到肇州縣以玉米種植為主,種植結構比較單一,而且產量較低。針對這一特點,他們確定了因地制宜,引進品種,改變結構,提高效益的服務指導思想。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掛職乾部幫助鄉鎮完善修訂產業發展規劃12個,在建奶牛、肉雞、生豬飼養等各類園區18個,創建試驗示范基地2個,開展農業技術集中輔導38場次。截至2009年末,這支科技團隊已幫助農民實現增收800餘萬元。
東北農業大學2009年選派了33名優秀教師到大慶市的3個縣(區)及其所轄的30個鄉(鎮)服務。下派教師直接紮根基層,切實有效地解決了科技成果由大學到農村、由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最後1公裡』難題。
近年來,我省教育逐步打破就教育論教育觀念束縛,在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同時突出了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指向。2008年,省委、省政府適時作出了建設高教強省的重大決策,出臺了《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省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加大了對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和落實按生均培養經費撥款的增長機制,同時每年投入二、三個億,重點支持高校創新平臺建設、高層次人纔培養引進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2009年3月召開的全省科教強省富省推進大會上,三批篩選259項具備轉化條件的高科技成果與企業對接,一批成果與企業形成合作協議。為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各農業院校與20餘個縣區開展農業科技共建項目,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累計招收村村大學生11522人,積極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計劃,有2109名大學生在農村任職,進一步掀起了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