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 為避免相親過程中出現尷尬的場面,摒棄『父母相親團』代為相親的弊端,日前市婦聯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相親會———愛情運動會。近500名單身男女報名參加了運動會,創下了我市由單身男女自己參加相親活動的人數之最。這一熱烈場面不僅反映出青年男女缺乏相互認識了解的平臺,更折射出目前部分青年男女婚戀自信心不足的現實。
剩男剩女並不大齡
在人們心目中,那些急於相親結婚的剩男剩女應該是些大齡青年。據婦聯工作人員介紹,報名參加此次相親的單身男女中,年齡在20歲—30歲之間的佔了80%以上。
溝通不困難心理有壓力
運動會上,活動主辦方共組織了四大板塊的游戲:兩人三足、愛的拼圖、愛情搬運工和彩雲追月,都是讓青年男女在互相配合中完成任務的互動游戲。記者發現,年輕人在游戲中很快就打成一片,然而談及是否要進一步交往時,許多人卻打了退堂鼓。
據婚戀專家陳秀芳介紹,這種自卑心理是目前許多青年男女在婚戀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當前首要擇偶條件便是事業、收入穩定。而時下大學生就業壓力大,造成了青年心理焦慮、安全感差、危機感強。大家自然而然地把事業放在了首位,婚戀問題只能屈居第二位。如果事業不穩定,婚戀問題就自然受到影響。
建立婚戀科學思維模式
針對目前擇偶普遍只注重經濟基礎或長相的觀念,專家提醒單身男女要『照著鏡子找對象』,這就需要建立婚戀的科學思維模式,因為在拿各種各樣的條件要求別人時,別人也同樣在拿各種各樣的條件要求你。因此擇偶時要考慮兩人的受教育程度不能相差太大,社會層次不宜相差太大,經濟基礎要基本相當,這樣纔能提高婚戀自信心和成功率。兩人在交往中要把對方的品德、雙方是否興趣相投作為第一考察要素,其次纔是長相和家庭情況,不應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