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 我國心髒移植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換心人』楊玉民於20日病逝,器官移植技術再次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昨天,記者從哈醫大了解到,黑龍江省器官移植技術目前位居全國前列,哈醫大器官移植中心於日前正式成立,成為黑龍江省首家器官移植中心,主要承擔器官移植高端研究,最終將研究成果應用到臨床。
據介紹,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國,目前,我國每年有5500個病人通過器官移植獲得新生。回顧我國器官移植歷程,黑龍江省器官移植技術始終位居全國前列。1956年,作為哈醫大二院胸心外科創始人的趙士傑教授成功實施了狗頭移植實驗的研究,開闢了我國器官移植領域的先河。繼1992年楊玉民成功『換心』後,目前,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完成的心髒移植手術患者最大的達58歲、最小的13歲。此外,肝移植是器官移植難度最大的手術,1997年,21歲的張膽由哈醫大二院普外科專家韓德恩教授成功實施了肝髒移植術後,現已存活13年,是目前黑龍江省肝移植後生存時間最長、國內生存質量最好的肝移植病人之一。
此外,哈醫大一院專家實施的國際首例『父子共脾劈裂脾移植術』、東北首例『同種異體帶十二指腸段全胰腺移植術』、『同種異體小腸移植術』等,引起國內外學術界轟動,成為我國脾髒外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重要標志。同時,成為全國唯一的一所衛生部細胞移植重點實驗室。
哈醫大一院、二院的肝、心、腎、肺、甲狀旁腺、眼角膜等先進移植技術和成果促使哈醫大器官移植研究領域不斷拓展。據哈醫大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姜洪池教授介紹,我國每年大約有150萬各類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供體來源是問題的一方面,而器官移植技術和抗排斥反應方面的研究仍需完善和加強。『器官移植中心』是以國家衛生部之前在哈醫大成立的『細胞移植重點實驗室』為前提成立的。哈醫大配備國內一流設備成立的器官移植中心,將在各髒器移植的術式、免疫排斥以及分子、細胞等方面做長期深入研究。突出『轉化醫學』,以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相結合,把器官移植領域進一步拓寬,微觀至細胞移植研究,將研究技術最終應用到臨床,惠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