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連續七年奪得豐收,2010年總產量歷史性突破1千億斤,富饒的『北大倉』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我省今年糧食產量穩步邁上千億斤臺階,得益於超過兩億畝的播種面積、達到98%的綜合機械能力和高產作物的種植提高,更離不開全省農民兄弟、農場職工辛勤耕作和全省上下齊努力戰勝天災的頑強和拼搏。
我省糧食生產躍上新臺階之後,如何保持住千億斤產能並且還有新提高,這是擺在我省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居安思危、不驕不躁,保持成績,再立新功,應該是我們在享受豐收喜悅的同時,也要思考和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要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中國大糧倉,拜托黑龍江』——我省的糧食生產肩負著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否能保證糧食安全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我省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農業優先發展的戰略不動搖。那麼,怎樣發展我省農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既是理念,更需要付諸於行動。比如,歷經十年國家和省共批復墾區土地整理項目94個,新增耕地2.16萬公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十一五』期間我省濕地保護取得新進展,全省天然濕地面積達到556萬公頃,約佔全國天然濕地的15%,居全國首位。此外,我省力爭到2015年使80%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耕地增加不墾荒,濕地增加有後勁,這背後其實就是落實科學發展的生動體現。
二要堅持科技創新促高產。黑龍江廣博、肥美的黑土地以及科研院校雲集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大展拳腳的平臺。今年10月,黑龍江省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對於提高全省農機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農機工業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支橕黑龍江省現代農業和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將發揮重要作用。我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利用鈷60伽馬射線輻照裝置,每年為全省輻照處理農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等約8000份。近10年來通過輻射誘變育種技術培育的大豆、玉米、小麥品種,累計推廣面積在1億畝左右,增產糧食十幾億斤。從粗放型耕作到現代化、機械化、集約化的生產,我省糧食生產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產能得到進一步提昇,未來發展前景也將更加美好。
三是要堅持大力改善民生不懈怠。農業進步終歸要體現在並取決於生產第一線的農民、農場工人身上。讓農民、工人愛種糧、會種糧、種好糧,必須提昇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就必須將提高他們的收入,切實改善他們的生活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實。顯然,如果豐收不增收,種糧人辛苦一年得不到應有的實惠,將會極大影響農業生產的後勁。為此,要抓糧食生產,更要抓精深加工。要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上項目,實現多層次加工增值,提高農業效益,切實提高農民收入。要多措並舉,千方百計增加農場職工收入。要通過增加政府的稅收,提高政府反哺農業生產的能力,進而解決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問題。
總之,通過堅持科學發展,堅持科技創新,堅持改善民生,築牢了我省千億斤糧食產能的雄厚基礎。我省農業生產也將會一年一個臺階,實現新的更大的跨越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