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走訪轄區群眾,上門征求意見和建議已成為東萊派出所的工作常態。
黑龍江新聞網訊 11月24日,哈爾濱市公安局道外公安分局東萊派出所所長劉義按照『老規矩』,又一次來到轄區趙玉梅老人家,為她送來自費購買的酸奶,並詢問老人最近十來天是否遇到困難需要解決。老人則關切地詢問他的工作,不時回憶起派出所各位民警對自己的幫助。這種民警與群眾心連心的場面,對於劉義而言,已持續了3年多;對於趙玉梅而言,已延續了30多年。作為全國公安戰線的一面紅旗,創建於1946年的東萊派出所多年來一直堅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並形成了『警民魚水情』的光榮傳統。尤其在1997年被國務院授予『人民滿意的派出所』之後,這種愛民為民便民的傳統更是不斷得到加強和延伸,穿越時光卻歷久彌新。
立足本職 構築平安人居環境
東萊派出所轄區面積0.78平方公裡,實有人口8000餘戶、25000餘人;轄區企事業單位340家、集貿市場3個、專業市場2個、客運站1個。面對人流、物流相對集中,治安形勢比較復雜的具體情況,東萊派出所領導班子認識到,必須立足本職,纔能保證警民魚水情的日益加深,纔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百家熟』是東萊派出所的光榮傳統。在新的歷史時期,該所要求民警對轄區實有人口的熟悉率達到100%,將全部實有人口錄入微機實現動態化管理,實現社區民警『見人知名,提名知情』。他們變過去只熟悉常住人口為既要熟悉常住人口,又要熟悉暫住人口和轄區單位務工人員;變過去民警熟悉居民為居民、民警雙向熟悉,務求居民認可民警的工作;變過去只考核民警的戶籍登記項目為既考核戶籍登記項目,又考核民警對管區居民的熟悉程度和『敲門率』。目前,所內8名外勤民警的人口熟悉率全部達到了100%,為維護社會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個所探索出出租房屋分級切塊管理制度。在全面摸清轄區出租房屋底數的基礎上,對每個租房戶存在的治安隱患逐一梳理分析,依據隱患大小將全部出租房屋分為五個等級,轄區民警切實掌握承租人的生活條件、活動軌跡、經濟來源、社會交往等情況。實行『房東管房客』,落實『誰出租、誰負責』的治安管理責任,使房主成為治安管理的延伸力量。
在歹徒面前,民警們個個都是打擊犯罪的能手。民警徐遠濤開展以『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情』為主要內容的人口數據和管理工作,讓逃至轄區內的犯罪嫌疑人在居住和打工環節上無處可藏。去年以來,他抓獲逃犯40餘名。所裡像他這樣的民警俯拾皆是,派出所90 %以上的案子當月結清,人均破案率是國家定額的3倍。今年1~10月份,全所民警共抓獲網上逃犯83名,位居全省第一。民警們的出色工作,使居民們普遍有一種安全感。近年來,轄區內進行棚戶區改造,居民普遍要求回遷,『圖的就是在這兒住著安全』。
創新服務 警民互助緊跟時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打煙囪、砌火炕……這些東萊民警早期幫助群眾的方式已成為歷史。在新形勢下,該所不斷創新為民服務理念和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和內容,得到了群眾的衷心擁護。近十年來,轄區群眾對東萊派出所工作的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均達到了100%。
教導員孫立夫介紹,由於名聲在外,所裡會經常接到群眾求助電話。這些求助涉及各行各業,單憑民警的力量鞭長莫及。為更有效地為群眾服務,他們牽頭協調水、電、煤氣、醫院、學校、鐵路等18家單位組建了『社會聯動服務網絡』,讓群眾得到了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民警也從大量的非警務活動中抽出身來專事警務。自2000年來,共解決轄區群眾求助800餘次,累計捐款、捐物30餘萬元。
錦旗和感謝信曾是很多單位考核員工的憑據之一,在實際工作中難免出現索要和暗示群眾的現象。為使民警在執法和服務過程中真正做到求真務實,他們提出『拒收錦旗,收意見』,與群眾簽訂『警民互助公約』,使群眾對民警的感謝之情真正體現在支持公安工作的實際行動上,得到了群眾的認可。他們建立了『案件反饋機制』,將辦案流程的每個細節細化,讓案件當事人填寫案件反饋表,讓民警在第一時間內掌握當事人的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從源頭上預防上訪案件的發生。在二代身份證的辦理過程中,出現了群眾上班上學和公安機關辦公時間同步的情況,取身份證不方便,他們推出了辦理綠色通道,在全市率先實現全所民警都能現場辦理身份證,居民群眾24小時辦理身份證成為現實。今年,所長劉義還根據業務需要,探索推出了『四個一』為民服務:即『一崗』,共產黨員先鋒崗,黨員要衝鋒在前;『一車』,送急車,用於送到所裡辦事的老弱病殘群眾回家,或去群眾家裡接病人去醫院;『一網』,居民服務網,在所裡局域網登記當天前來辦事群眾信息,讓出門辦事的責任民警知曉;『一包』,裝有入戶手冊、工作手冊、鞋套、止血帶、常用藥等,以備群眾不時之需。
扶危濟困 寫下一片愛民情
針對社會救助零散的情況,東萊派出所將轄區居民、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捐款、捐物集中起來統一管理。2003年8月,一個特殊的『愛心超市』在祥泰社區率先成立。轄區裡生活富裕的家庭,可以捐出家裡閑置的衣物、家具和生活用品送到超市,貧困群眾可以到超市按需領取。幾年來,『愛心超市』已累計向貧困居民和下崗職工捐款、捐物20餘萬元。這一經驗,現在已經在全國推廣。
就業是民生之本。他們提出『無償中介、有償服務』,發揮警民關系好,掌握信息量大、准確的優勢,將下崗職工、困難群眾和用工信息實現對接,為群眾解決就業難題。所長劉義發現下崗職工趙玉琴的丈夫去世後,家裡生活更困難了,其兒子已經20歲了,還沒有工作,便多方為其聯系,介紹到哈市一家大型物業公司就業。現在,趙玉琴的兒子已就業三年,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讓母子倆有了較寬裕的生活。幾年來,派出所為47位群眾提供了崗位,扶貧幫困實現了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87歲的趙玉梅老人無兒無女,幾十年來一直得到東萊民警的照顧。在位於道外區北興教育園小區的家裡,珍藏著許多老人和歷任所長、片警的合影照片。現任副教導員馬穎被老人親切地稱為『閨女』。劉義接任東萊派出所所長後,老人又多了個『兒子』。說起民警們的好,趙大娘如數家珍:這床和鋪的蓋的、身上穿的、微波爐等等都是民警們送的。幾十年來,老人家也常常記掛著自己的這些兒女,用顫巍巍的手端來一盆盆自制的棗糕、熗花生米,送到職工餐廳,執意要大家嘗嘗自己的手藝。民警胥永輝轄區內困難戶竇雲英,家境貧寒,不但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還得供養女兒上大學。6年來,胥永輝一直幫助她照顧老人,還為其找到一份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工作。竇雲英感動得說:『民警不僅為我帶來了平安,還帶給我溫暖,像我的親人一樣。民警幫我這麼多,我一定要為民警做點什麼。』她主動當起了治安員,還把整棟樓的老大爺、老大媽們組織起來,幫助調解鄰裡糾紛,閑暇時間帶領他們巡邏。她所住的那棟樓連續兩年內未發生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鄰裡糾紛不過夜就解決了。
如今,在東萊轄區內,警更加愛民,民更加擁警,警民魚水情經風歷雨,愈加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