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愛輝區
以『兩攻堅、五創新、三嚴格』
推動創先爭優活動向縱深開展
創先爭活動開展以來,黑河市愛輝區委牢牢把握『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的總要求,以『兩攻堅、五創新、三嚴厲』為抓手,不斷將創先爭優活動引向深入。
『兩攻堅』突出實踐特色。區委堅持將項目建設、改善民生作為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抓大項目建設攻堅。今年全區二十五個重點產業化項目全部由區級黨員領導乾部親自掛帥,明確主管部門黨組織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逐個項目成立專項推進組,建立了黨組織『包重點項目建、保籌劃、保招商、保開工、保進度、保投產、保環境』的『一包六保』責任制,實行『鏈式分工』、『一條龍推進』機制。各級黨組織服務大項目建設意識明顯增強,主動為項目建設協調解決具體困難。今年上半年,全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為去年同期8倍。另一方面抓改善民生攻堅。在全區各級黨組織中建立了改善民生『四個一』機制,對57項重點民生工程實施攻堅行動。推行民生項目『一對一』向上爭取機制,上半年全區完成向上爭取資金2.5億元;推行民生工程『一條龍』建設機制,明確建設部門黨組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負責民生工程的啟動、推進和質量保證,目前已完成21項重大民生項目建設;推行改善民生『一連一』機制,城鄉黨組織結對110對,幫助基層解決民生難題320件;推行扶貧解困黨員『一幫一』機制,黨員與群眾結成幫扶對子1712對,救助殘疾人、貧困學生、特困戶達3000餘人(次)。
『五創新』提高基層黨建水平。區委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從基層黨組織設置、運轉保障、黨員教育管理、場所陣地建設入手,加大創新力度,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科學化水平。一是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紮實推進統籌城鄉黨建試點工作,成立了礦業開發、新農村示范村、城市近郊村、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類型統籌城鄉黨建試點組4個。尤其是加大了礦業開發整鎮推進試點組體制創新力度,在罕達汽鎮組建了副處級的礦業開發黨委,強化對33個省、市派駐部門黨組織的統一管理,深入實施『擴權強鎮』戰略,構建了『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同時,對礦產企業黨組織實行屬地統一管理,對服務業黨組織實行歸口管理。二是創新基層黨組織規范化運行機制。在農村、社區、非公企業黨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大力推行『十有一創建』,在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大力推行『八有一創建』,加快村級組織標准化活動場所『全覆蓋』建設,尤其是在農村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社區黨組織中加強了『三有一化』建設,社區辦公場所平均面積達到200平方米以上,極大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規范化運行水平。三是創新基層黨組織保障機制。在已有的地方性離任村乾部保障機制基礎上,全面兌現省委要求的村乾部待遇保障標准,並對省級貧困村和民族村給增加1萬元運轉經費。將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活動經費全部內入財政預算,為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員教育、黨組織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創新黨員管理監督機制。建立了在職黨員雙重管理制度,在職黨員提拔使用必須征求所在社區黨組織意見,把黨員管理監督延伸到『八小時之外』,也強化了在職黨員對社區的服務意識,全區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達1823人。創新流動黨員管理方式,推行『雙聯雙管』制度,即:黨組織與黨員、黨組織與黨組織雙向聯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蹤管理。為便於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農村、社區黨組織活動場所向流動黨員開放。五是創新黨員服務載體。深入推進『四型責任區』建設,在農村按照特色養殖、規模種植、勞務輸出等形式建立起『產業型』責任區697個,入區黨員1148名;在社區按照幫扶解困、志願服務、法律宣傳等形式建立起『民生型』責任區319個,入區黨員1178名;在『兩新』組織建立起『發展型』責任區42個,入區黨員181名;在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起『服務型』責任區466個,入區黨員1821。同時,建立了社區黨員志願服務隊伍12個,全區社區黨員志願者達1821人,上半年為社區群眾解決實際困難317件。
『三嚴格』構建長效機制。一是實行嚴格的『工作實績考評制度』。組建了愛輝區實績考評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區276項重點工作進行日常督查、跟蹤問效和年終實績考評。通過工作實績完成情況量化打分和領導、橫向、群眾『三位一體』的民主評價,構建了科學的工作評價體系。區委對實績突出的班子領導給予提拔重用,對實績較差的班子領導給予誡勉談話,進行組織調整,有效地解決了乾部『能上』不『能下』的難題。二是實行嚴格的績效問責制度。制定下發了《愛輝區十大績效工程問責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對工作敷衍、推諉扯皮、不作為、亂作為、違法行政、未按要求推進重點工作、工作實績考評較差等9種情況進行嚴厲的問責,確定了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停職檢查、調整工作崗位、責令辭職、免職等6種問責方式。三是實行嚴格的行風評議制度。實行分類監督,把評議對象按照工作職能和群眾關注程度的不同,分為3類。區糾風辦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部門行風情況舉行聽證會,接受監督員和群眾質詢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在聽證會上做出具體的整改承諾,並在下年聽證會上向監督員和群眾通報整改情況。對在行風評議中被評為後3名的單位領導乾部,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對整改不力,連續被評為末位的單位,區委按照乾部管理權限進行組織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