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訊 近日,多位市民向黑龍江晨報反映,哈爾濱市由於物業不負責任和物業棄管導致小區經常出現停水現象。供水業內人士指出,哈爾濱市現行的二次供水模式,應由供水公司從取水口一直管到居民水龍頭,也就是『直供水』。記者了解到,昆明、沈陽,以及黑龍江省的牡丹江都已完成了『直供水』改造,停水事件減少,水質有保證。
『二次供水』問題挺多
近日,道裡區哈藥路152號的張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家的水龍頭中流出的自來水有部分顆粒狀沈淀物,而且最近燒開水後發現水壺中有一層黃色的水垢。記者在張先生家看到,水龍頭中接出的自來水有黑色的沈淀物,同時燒開的水上有一層油狀的漂浮物。張先生說:『前些日子,我們因此找過物業公司,但物業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的水箱不存在衛生問題,我就不明白,如果不是二次供水過程中水箱出現的問題,那麼這些沈淀物都是從哪來的!』
同樣被停水困擾的還有道裡區車站街的居民,據該處居民張大爺介紹,10月末華成熱電地下供水管線爆裂,因無法維修,華成熱電負責人關閉了供水閥門,導致200餘戶居民停水半個月。『水費我們一直都是交給供水公司,但是停水卻讓我們找責任單位。我們不知道管線的責任劃分,我們只希望有個相關部門能站出來解決我們的吃水難題。』張大爺對記者說。
日前,南崗區清明四道街69號居民反映說,因為物業不負責任,小區內供水管線出現問題,整個小區的百餘戶居民從吃『定時水』到接『夜來水』,最後只能在外接水度日。該小區居民屢次找供水公司協商,最終供水公司決定義務對其進行維修。
根據《哈爾濱市城市供水條例》規定,街路輸(配)水管網的主乾管道及其附屬設施,由供水企業負責;自街路主乾管道接出的入戶管道至室內的供水設施,由房屋產權所有者或自費安裝者負責;單位的專用管道,由產權單位負責。
如果把城市供水管線比作人體血管,那麼,人體的『動脈』為一次供水,歸供水公司管理,而『毛細血管』為二次供水,由房屋產權單位和物業公司負責管理。目前,哈爾濱市的二次供水因『多頭』管理而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是經常停水,另一方面水箱清刷不及時,水質難以保證。
『直供水』試點效果好
記者從哈爾濱供排水集團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東安發動機廠、建成廠兩個家屬區是由哈供排水集團一管到底的『直供水』。這些大型國有企業是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中剝離給社會,由哈爾濱市國資委出資,供排水集團接手對其供水管網進行改造,改造之後供水公司對其直接供水,以此作為供水模式的試點。據東安廠居民反映,管線由供水公司接手後,水箱房明顯乾淨了,水箱也定期刷洗,供水質量也有了保障。
因為,二次供水管線鏽蝕堵塞,哈爾濱建成集團家屬區43棟居民樓的居民一直飲用二次污染嚴重的自來水。哈爾濱供排水集團二次供水公司2006年對其實施改造,拆除了分散在各居民樓的水箱,建一座區域集中式二次供水加壓泵,更新室外配水管線2000餘米,衝洗了300餘米結垢嚴重的室外配水管線。經過幾年的運行,居民普遍反映很好,沒有再出現過自來水渾濁的現象。
『直供水』是趨勢
據某供水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已經開始並完成了從取水口到水龍頭的『直供水』改革,昆明、沈陽等城市已經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法規,黑龍江省的牡丹江也已經完成了『直供水』改革,並且效果良好。
據介紹,哈爾濱市幾年前也提出過『直供水』的設想,但落實起來卻發現其中有很多待解決的問題。由於政策條例不明確,又缺少資金,『直供水』始終沒有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哈爾濱市城市供水條例》中規定,供水公司只負責主管線的養護維修,如果供水公司要一直管到老百姓的水龍頭就必須修改《供水條例》。
目前,哈爾濱市市政供水管網的壓力只能把水送到三四樓,如果樓層再高些就需要通過二次加壓設備將水泵上去,這就需要消耗電及對設施進行日常維修養護。如果供水公司接收供水支線的管理權,勢必要對舊有的管線及二次加壓設備進行改造,有些上個世紀的老管線甚至需要重新布局,這就涉及到了一些運營費用。『更換老舊管線需要錢,二次加壓也需要錢,幾年前我們曾做過預算,如果全市都達到「直供水」需要投資十多億元。』供水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