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揭秘礦工『救生艙』 可抵抗瓦斯爆炸煤塵爆炸及冒頂事故
2010-12-02 14:08:0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海豐 谷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試驗現場

  東北網12月2日訊 記者從龍煤集團獲悉,由該公司下屬的黑龍江龍煤卓救援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制開發的井下可移式『救生艙』已成功通過真人120小時高溫試驗。當井下發生事故時,礦工可快速進入『救生艙』內進行避險待援,以保證生存。

  據了解,井下可移式『救生艙』主要應用於井下緊急情況救援。今年夏季,龍媒集團分別生產出容納12人的寬體和窄體兩個型號的井下可移式『救生艙』樣機。11月中旬,模擬井下高溫危險環境,12名志願者用寬體井下可移式『救生艙』開始試驗。整個試驗過程中,艙體外部溫度高達55℃,艙內全封閉環境持續溫度小於32℃,志願者依靠艙內生存保障系統,生存了120小時,超過國家規定的96個小時的標准時間,創造了高溫環境下實驗人數和實驗時間2項全國紀錄。其艙體抗衝擊能力、可承受最大爆炸衝擊壓力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瞬間耐高溫能力更達到了1200℃。

  據參加試驗的工作人員介紹,井下可移式『救生艙』為分體式組裝結構,分為過渡艙、密封艙和設備艙三部分,全部采用無電化運行安全設計,配置了呼吸三重供氣系統和120小時以上生存保障系統。保障志願者在密封的艙內呼吸的,主要是艙內的按鍵式洗氣系統,該系統能夠濾清過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廢氣。此外,艙內還有非電力驅動除濕降溫系統、環保機械式密封馬桶、急救醫療箱、應急工具箱,並儲備了大量軍用食品和水。設置在井上的監控儀,可隨時觀看艙內情況,還可與艙內人員聯絡。試驗結束後,所有參與試驗的志願者各項生理體征檢查結果完全正常。

  實驗過程中監測到的數據顯示,整個試驗符合相關技術要求。艙內外溫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氧氣的供給能力、艙內壓力和艙內生存保障能力和環境監控能力等,各種數據和參數曲線都達到同類試驗的前例。試驗證明,創造礦工井下『救生艙』已經成功,能夠滿足緊急避險的技術要求,更為今後『救生艙』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記者還了解到,從去年10月份開始,我省便著手與國內一流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研發井下可移動式『救生艙』項目。研發的『救生艙』主要適用於高瓦斯、煤塵和瓦斯突出礦井。當井下發生煤塵爆炸、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火災及冒頂等緊急事故時,井下環境不適宜礦工繼續昇井逃生和暫時無法逃生時,礦工可快速進入『救生艙』內進行避險待援,以保證生存。參與研發的單位是我省龍煤機械裝備制造公司下設的控股子公司黑龍江龍煤卓救援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真人試驗獲得的詳盡實驗數據,將為國內同類試驗提供參考。

  據了解,該『救生艙』經過有關部門審核後,將進行推廣使用。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