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歲末,應屆畢業生紛紛走出校園組成求職大軍,不少學生為了找到滿意的工作而游走於各地的招聘會中,不停地投出自己的簡歷表和求職信。其中,不少學生接到了保險公司的邀請信,令人不解的是,在這些學生明確表示不想從事保險行業後,還經常接到同一家保險公司的電話騷擾,其中也不乏推銷保險的電話。
小王是哈市某大學理工科應屆畢業生,雖然距離畢業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但是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小王早早地就做好了求職表,奔走在東北三省各省會城市召開的應屆大學生招聘會之間。為了增加就業幾率2010年11月初,小王還將自己的簡歷掛到了網上供用人單位瀏覽,而麻煩也就此開始了。隨後幾天裡,小王連續接到了來自哈市幾個保險公司的招聘電話,『有直接說請我做業務員的,也有邀請我從業務員做起向講師方向發展的,但是都被我以與所學專業不符為由拒絕了』,小王對記者說。但是,這些保險公司並沒有放棄對小王的『追求』,幾天後小王再次接到一個自稱是某科技公司的招聘電話,對方在電話中表示,公司技術員崗位暫時沒有空缺,他得從業務員做起,並留下了公司地址。第二天,小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按照對方在電話中留下的地址來到哈市南崗區清濱路某處,卻發現該地是一家保險公司。小王隨即撥通了科技公司的電話,纔知道是保險公司打著科技公司的幌子進行招聘。保險公司對小王的『青睞』並沒有因此而終結,幾天後小王再次接到一個自稱某金融證卷公司的電話,要他准備應聘行政助理,可是當他來到該公司時纔發現,金融證卷公司根本子無須有,這裡還是保險公司。『每天東奔西跑,對於沒有收入的大學生壓力已經夠大的了,保險公司在這個時候出來攪局,實在令人生氣。』小王說。無獨有偶,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生小劉在求職期間也收到了多個來自哈市某保險公司的邀請,在保險公司培訓期間,為了獲得保險代理人資格,小劉先後繳納近600元錢接受各種培訓,甚至還自己花錢為自己買了份保單,結果幾乎沒有保單進賬的小劉最終不得不主動離職。
據知情人士介紹,保險公司為了增加收入,會將家在本地的應屆畢業生作為招聘目標,因為這些畢業生成為保險公司業務員後,家人親屬為了支持孩子工作,一般都會選擇在該保險公司進行投保,同時,收取業務員相應的培訓費也是保險公司的增收項目之一,但是由於保險行業淘汰率高,在社會上缺少人脈的應屆畢業生很難適應保險行業激烈地競爭,其中往往因為沒有收入而主動離職的應屆畢業生會佔十之八九。
據悉,為規范人身保險公司電話營銷業務,保監會近期明文規定,未經許可任何壽險,養老險,健康險公司和個人不得開展或變相開展電話營銷業務,電話營銷號碼應當使用專用號碼,禁止保險營銷員個人及其聘用單位隨即撥打電話約訪陌生客戶,或者假借公司電話營銷中心名義電話約訪客戶。各公司應采取積極管控措施,堅決杜絕個人盲目撥打陌生客戶電話等行為
新聞鏈接:
電話賣保險明年號碼統一
被消費者拒絕禁止再次撥打
保險營銷員禁止撥打陌生號碼推銷保險。中國保監會近日發文對電話營銷進行規范,要求保險公司在同一地區要在2010年底統一到一個號碼,2011年6月30日前實現全國統一號碼。
電話營銷近年興起,在方便投保的同時,個人隨機撥打陌生客戶電話的電話約訪銷售行為也存在諸多風險。保監會有關人士表示:一是容易產生銷售誤導。相當一部分為營銷員的自聘人員,未受到專業培訓,游離於公司管理之外。有的以回訪老客戶為由約訪陌生客戶;有的以參加抽獎或贈送保險名義引誘被約訪人參加公司活動,實際上是買了保險纔能兌現;有的直接宣傳能取得高額投資回報來吸引客戶,隱瞞退保損失和不確定紅利。
針對許多保險營銷員多次騷擾已經拒絕投保的客戶,保監會規定,保險公司應使用電話營銷專業技術設備,設置准許撥打的時間,客戶明確拒絕再次接受電話銷售的,錄入禁止撥打名單,不得再次滋擾。
業內人士表示,新規對消費者而言是利好,可以有效防止個人信息泄露,並不受陌生電話騷擾。而對代理人而言也是一個鞭策,就勢必迫使業務員轉而發展那些真正有保險需求的客戶,這就需要代理人趕快提昇專業素養。□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