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早市菜販生意經:掙的都是辛苦錢 一斤菜就賺三五毛
2010-12-09 13:54:3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市民購買西紅柿。

汽油爐取暖的蔬菜攤每月支出700元

  東北網12月9日訊 市民餐桌離不了菜,眼下菜價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早市的菜被市民公認為最便宜。7日,記者跟隨哈市一常年在早市賣菜的孫家纔體驗了一次進菜、賣菜過程。『我們只賺個辛苦錢,所以菜便宜。』孫家纔認為,到早市買菜的都是普通人,價高了,就沒人買了。

  進貨一車貨運費40元

  7日凌晨1時許,哈市氣溫為零下17℃左右。菜販孫家纔駕駛著四下透風的農用三輪車,踏上了進菜之路。『每過四五天我就要往返哈達一次,夏天還好,冬季可遭罪了!』孫家纔一邊與記者聊著天,一邊行駛在空蕩蕩的街路上。

  一路上寒風刺骨,記者雖早有准備,穿上了最厚實的羽絨服,裡面還套著棉襖、棉褲,40多分鍾後,凌晨2:30,車輛到達哈達果菜批發市場,此時記者被凍得手腳都不好使了。『天黑,我們車開得快,看門的工作人員沒看到我們,省了5塊錢進場費。』孫家纔為能省5元錢而竊喜。

  與外面寒冷的天氣相比,蔬菜批發大棚內卻是熱火朝天,倒菜的三輪車進進出出,各家業戶都在忙個不停。孫家纔詢問了幾家菜價後,進了10箱壽光過來的西紅柿。『我家在道外錢塘街的早市攤位常年賣西紅柿,老顧客都認可我家的菜,每次來「打貨」,西紅柿是必上的。這次上的壽光西紅柿每斤1.9元,比其他家每斤貴了2毛錢,但質量好,回去賣2.5元一斤不成問題。』孫家纔一邊挑菜,一邊講著他的生意經。

  隨後,孫家纔又以每斤1.2元的價格上了10件甘藍菜,還給其他商販捎了10件白蘿卜,輕車熟路的孫家纔不到半個小時就采購完畢。剩下的工作就是把這些貨物運到室外的三輪車上,手推車『倒短費』一件2元,經過講價20元搞定。孫家纔講,算上來回20多元的油錢,全部運費40多元。


 

  存貨和攤位每月支出700元

  記者與孫家纔回到道外區,車沒有直接到早市,而是停在了錢塘街早市附近的一個倉房前。『這一車2000多斤的菜得賣上三四天。』孫家纔說,冬季室外溫度太低,菜凍壞了就沒人要了,所以將大部分菜先存到倉房裡,還得給蔬菜蓋上一層厚棉被防止凍壞。『庫房一個月400元,拉一趟菜少了不劃算,冬季存儲費用有點高也沒辦法,總不能抗樓上家裡去呀,那樣更耽誤賣貨。』孫家纔說,早市的攤位費相對便宜,每月300元。『冬天市場上外地菜是主流,能加上價,賺得比夏天多,就是太遭罪。』

  孫家纔把當天早市要賣的貨倒到人力三輪車上,直奔早市。孫家纔和愛人忙活了一陣,天有點放亮了,記者看看表,還不到7點。買菜的市民陸續多了起來。記者看到,早市裝蔬菜的三輪車都有一個塑料棚子,棚內有一個汽油燃氣爐和一個小煤爐,既防風又保暖,蔬菜放在地上,蓋著一層厚棉被。孫家纔說,冬季蔬菜保暖最重要,三輪車裡的菜就靠倆爐子取暖,氣溫太低就兩個都開,一個早上就得花掉10元錢,要是天氣暖和就把汽油爐關上,還能省點錢。

  銷貨毛利一斤3-8角

  孫家纔共有兩個攤位,一個專賣西紅柿,當日西紅柿賣2.5元一斤,不到一個小時他就賣了5箱。孫家纔說,一箱西紅柿裡有大有小,在市民挑選過程中,一些小的、軟的都被『甩』出來,最後剩下的只能本錢出手了。一箱西紅柿平均30斤,紙殼箱就要佔2斤重量,最後這些空紙箱子以5-8角一個處理給收廢品的。出售的甘藍菜都要剝去外皮,有爛掉的部分還要用刀削掉。孫家纔說,甘藍表皮在運輸過程中有些髒,去掉表皮一是乾淨,二是淨菜好賣。這樣1.2元一斤進的甘藍經過這兩道工序,就要接近1.4元一斤,『賣1.5元就沒意思了,直接提到2元一斤,剛開始不能賣得太便宜,還要考慮挑剩下的部分不賺錢。』孫家纔講著賣菜的『小九九』。

  孫家纔說,蔬菜運費和去皮整體算下來,平均每斤菜要加上一毛多錢成本。早市上同類蔬菜很多,一斤菜也就加個三毛、五毛的,不敢加多了,主要靠量多掙錢。有的菜走貨快還好些,像菠菜、油菜等葉菜冬季不好保管,如果走量不快,最後就要賠錢出手,所以他乾脆不賣葉菜。

  一個早上,孫家纔共賣了5箱西紅柿,50多斤甘藍菜,還有地瓜、圓蔥等蔬菜。在早市一天能掙多少錢?孫家纔不願多說,『我們早市賣菜的比不上超市,我們掙得都是辛苦錢,一天也就剩個百八的。』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