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記新陸煤礦一采區副區長賀安溫
2010-12-09 14:49:36 來源:東北網-鶴崗日報  作者:紀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鶴崗12月9日訊 在新陸煤礦,他被礦工親切稱為礦山安全管家、采煤行家、維修大拿。他,就是一采區副區長賀安溫。

  賀安溫1982年采用到原大陸煤礦四采區當上了一名采掘工。由於初到礦山不懂生產,隊裡安排他跟師傅拉配頭,乾零活。幽暗狹長的巷道中時常有頂板岩石掉落下來,他緊張地跟隨在老工人身後。內心充滿委屈的他幾次拿起行囊想要離開,但一想起家中年邁的老母,兩個年幼讀書的弟弟,最終還是『又』放了下來,暗下決心『別人能乾,我也能乾,而且一定要混兒出個樣來,給他們看看……』就這樣他每天早早起床來到連隊,虛心像身邊的老師傅學習,打眼、揣藥、挖腿子窩、架棚子等井下采煤工作技巧,加上身邊老師傅對他的悉心指導,很快他便熟練地掌握了一整套采煤工藝,並當上了班長。

  盡心竭力抓安全

  上世紀80、90年代那一時期,整個礦山的安全形勢一直都處在被動形勢下生產,職工普遍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識差,而當時賀安溫所在的274采煤隊安全形勢也處在落後位置,正是在那段困難時間,他團結帶領職工群眾克服了一個個難關,並創造出了小班連續開采四個循環,生產原煤800噸創大陸煤礦歷史記錄的這一壯舉。在職工們的選舉下他走馬上任當上了274隊隊長。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大伙跟著我乾不容易,我一定會負起責任,抓好安全質量,不讓一名兄弟落兒隊』。一次,賀安溫同工友們剛乾完一個原班,正從大巷往外走,隱約聽見在皮帶頭處有嘶啞聲發出,他緊走幾步跑上前去一看嚇了一跳,發現送飯工小李的腳被?在了皮帶溜口處,情況十分危急,他立即停止皮帶,將小李從皮帶口拉出,小李雖是被救下了,但一只腳在送到醫院後還是被截肢,因為一起違章斷送了一只腳,他傷心的流下了淚水。自那次以後賀安溫抓安全更是嚴上加嚴,抓違章從不心慈手軟,被全隊職工們戲稱為『賀黑臉』。

  采面施工,嚴把質量關。賀安溫把工程質量作為事關全隊安全、發展的頭等大事,乾什麼都嚴格按標准。特別是對工程質量的把關上更是嚴格,凡不合標准的堅決返工。一次,本隊的副隊長在現場驗收中未嚴格按標准進行驗收,交接班時沒有說明工作面情況。按照正規工作流程,賀安溫帶領工友開完硬幫准備推溜子時,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頂板上方有掉渣,他察覺不對,立即通知全隊職工放下手裡的活兒,撤離采面現場,不到一分鍾,工作面上方處傳來了一聲『巨響』,瞬間煤塵四起,軟幫推場子30多米,一連推倒了50多架棚子,全隊職工無一人受傷,賀安溫憑借著多年的采煤經驗,減少了一起事故發生。

  加倍努力爭第一

  在新陸煤礦采煤系統裡274采煤隊是一只『品牌隊』,被譽為礦山裡的兄弟連。產量第一,安全第一,質量第一,『三個一』13年系統評比中連續不中斷。

  賀安溫擔任274隊長時,由於一線職工出勤率低,全區的產量一度出現了下滑,他一戶戶家訪做小班職工思想工作,職工張某孩子上初中,等著交學費,一時間拿不出錢,賀安溫從不富裕的家中拿出300元錢送到了他的手中,解決了燃眉之急。賀安溫工作中用形象引領,生活中用情感滲透,換回了職工們對他的信任,小班出勤率上來了,又恢復到了以往的人數。他制定了小班連隊安全、質量管理辦法,小班連隊之間開展自查、互查評比,產量實行計件工資,多出煤,多實惠,促動了小班之間開展工作,一時間職工的工作熱情高漲。在職代會上,他的單體支柱替換摩擦支柱新的采煤工藝的建議被礦上采納後,當月的產量便翻了一番,小班更是創造出了單班乾了四個循環,放四刀煤,推送采煤面3.2米,生產原煤800多噸的炮采記錄,當年他所在的274隊被安檢局評為了全局唯一一個質量標准化免檢單位。

  殫精竭慮保運轉

  2007年6月,集團公司將滑移支架采煤新工藝投入到新陸礦三采區274隊這塊試驗田上進行試采。當時,對於滑移支架采煤新工藝的使用,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前提下,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持懷疑態度,思想上存在過多顧慮,作為生產區長的賀安溫卻看好了這一新型工藝,他主動地承擔起了滑移支架的適用及技術公關任務。他每天陪同廠家技術人員深入井下施工現場進行調試,在試用中由於工人不掌握新工藝操作技術要點,操作不妥,造成滑移支架機控設備損壞嚴重,幾乎班班都有損壞。80組架子一個班下來剩下好使的不到半數,影響著正規循環,煤炭生產。賀安溫看在眼裡,急在了心上,每天帶領采煤隊長、技術人員現場進行技術公關,一項項解決難題,機控壞了,將支架拆卸下來反復琢磨,支架四聯不適用井下生產環境,改成三聯,三聯不行再改成兩聯,推進度由600不行調為800,800不行再調成1米,就這樣7個月裡,每天在井下一呆就是20多個小時。最終支架投入274隊工作面,經過賀安溫的努力,274隊工作面單產當月就創建礦以來歷史紀錄。

  賀安溫不論是當工人,還是任班長、隊長、生產區長,都始終下井走在最前,昇井走在最後。30多年,算起來他沒有休過十天公休、探親假,沒有完整地休息過一個禮拜天。在礦生產緊張的情況下,還常常吃住在礦。在他的生活日程安排裡,他每天清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井下安全生產情況,發現情況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一年365天,他就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井下度過的,平均每月下井都在22個以上。有人給他算過,他每年出勤都在345天以上。

  2009年一個電話打進了賀安溫的手機裡,多年久病臥床的父親病危,要他立即回家,回去晚了就見不到父親的最後一面了,弟弟在那頭哽咽著說,賀安溫的心像針紮般疼痛,然而這時井下工作面條件發生變化,生產任務緊張,身為生產區長的他用了兩天的時間組織好了生產,待工作面恢復正常後,他纔登上了開往山東老家的列車。賀安溫最終也沒能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他只有跪在父親的墳頭發泄著內心的悲痛,久久的不願離去。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