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1日訊 路橋,是一個城市的重要標志。
2010年,哈爾濱史無前例的城市建設除了方便百姓出行之外,更多的是由路橋建設帶來的『2010版全新生活』:因為橋通了,招商引資大項目紛紛落地;因為路寬了,原本是背街背巷的臨街商鋪一夜間變成了黃金旺鋪;因為有了通暢的交通,樓市逆市上揚;因為縮短了運輸半徑,松浦鎮農民50000畝大棚全部改種精品蔬菜……
新路橋效應,早已超越了自身的交通功能。
路寬商活提昇人氣集聚商機
新樓盤的門市因為道路拓寬,眨眼間度過成長期而變成黃金旺鋪;因為門前路窄遭遇停車難的餐館也隨著道路改造拓寬了財路;原本沒有路的地方,如今出現了主乾道……對於沿街商家而言,道路拓寬改造無疑是脫胎換骨的一次『涅槃』。
原有的鐵路街沿線雖然商鋪較多,可在寬度僅為半米至1米的人行道邊經營,多數水平低下、規模不大、效益不高。鐵路街打通後,沿線的物流、商貿、文化、科教等50多個業態也隨之提檔昇級,極大增強了商貿聚集效應。中鐵快運哈爾濱鐵路街營業部的主管對記者說,原來這裡總是堵車,發件和收件都不方便,現在道寬了,運輸更方便,營業部的人氣也更旺了。在部分鐵路街打通路段,原有路僅供行人通行,那些門前路難行的房子現在直接面朝大街,搖身一變成了黃金旺鋪,藥店、便民倉買等店鋪一個挨一個。此外,鐵路街的延伸效應將更為明顯:為即將興起的哈西商圈打通了一條人氣與財路通道,哈西地區正在建設的商業集群,也將通過這條大通道為周邊居民帶來更多的便利。
文昌高架橋李范五花園廣場附近的一家飯店,原來處於交通堵點,門前停車不便,生意也受到影響,現在門前變通途,人旺帶來了財旺。
隨著道路改造和樓盤的聚集,新打通拓寬的道路成為城市擴展、延伸的一條條觸角。路延伸至哪裡,商機就如影相隨。人氣帶動物流、物流促進商貿,拉動商機,激活了區域經濟。
拉動樓市彰顯區域發展潛力
城市房地產價格水平往往反映一個區域未來發展的潛力。
一座松浦大橋,與空氣清新、新城待建的松北區,形成了資源共生、聚合增值的態勢。然而,江北的樓市也曾因交通不便等因素遭遇過『滑鐵盧』,松浦大橋的建設則在客觀上成了江北樓市上昇的拐點。
伴隨著松浦大橋的工程進度,大橋兩岸的樓市成為熱點,並且呈現出巨大的連鎖反應——江北某樓盤就因為臨近松浦大橋,每平方米的價格由開盤時的3000元漲至8000元。還有一個樓盤的門市房3年前開盤時每平方米是4000多元,現在漲至1.5萬元都買不到了。即使是離松浦大橋不太近的利民開發區的房地產,也因交通便利,受益於松浦大橋竣工通車的輻射效應而呈現利好,今年下半年開始,新盤增多,市場趨於半飽和狀態。2009年,松浦大橋雖尚未建成通車,松北區商品房銷售額實現36.7億元,同比增長74.5%。
而在南岸,目前道外區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變化,由松浦大橋帶來的樓市輻射效應已擴展至太平橋附近。在消滅棚戶區的基礎上,已經開始有開發商欲在道外區進行高端地產開發。在北十四道街、道外區政府對面,原先醬油廠廠址如今已經變成了建築工地,即將在這裡矗立的是兩座30層高的建築。業內人士稱,這樣的樓盤,將帶動道外區房地產市場的高端發展。
七政街上,一處建於1985年、使用面積34平方米的二手房,因為毗鄰鐵路街,價格陡然昇至31萬元。『這樣的價格還沒有房源呢!』一位房產經營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道路打通之後,由於人們都認定這裡的商業會更發達,所以大多數人都願意將房子握在手中投資,不願意出售。據測算,與多條路改工程同步進行的既有建築裝飾性節能改造後,相關二手房每平方米價格上漲了千元。
路橋對樓市的拉動作用不僅體現在中心城區。長江路、征儀路打通後,由於極大縮短了與主城區之間的生活半徑,阿城區及平房區的房價也隨之悄然上漲。
路域效應盤活優化整體資源
除了宏觀經濟的輻射力之外,大手筆的城市建設還促進了微觀層面的產業培育與調整。
『松浦大橋給松浦鎮注入了活力。』提起松浦大橋的作用,松北區松浦鎮副鎮長金虎植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70平方公裡的松浦鎮,以往沒有大超市等設施,生活條件落後。因為出門繞遠,在東江橋封閉5年的時間裡,松浦鎮的企業走了100多家,每年的財政收入僅為五六百萬元。伴隨著松浦大橋建設,松浦鎮的招商引資變得順利許多,從去年開始,有40多家企業陸續進駐松浦鎮。道路整體通行能力的提高使松浦鎮承接外來資金和產業轉移的能力顯著增強。位於松浦鎮、佔地6平方公裡的『東北亞合作起步區』,又有8家大型企業進駐,現在全鎮已經有400餘家企業,預計今年的財政收入將達2500萬元,是2008年的5倍。金虎植對記者說,由於松浦鎮緊鄰松花江,地理位置好,目前正在謀劃建設金融中心。
與GDP、財政收入相比,老百姓更在意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該鎮農業中心主任敖奎說,松浦鎮從2000年開始陸續調整種植結構,因為有了在建的松浦大橋,2008年、2009年的種植結構調整力度是最大的,現在該鎮5000多畝大棚種的都是精品菜。松浦大橋通車後,直接降低了農民的供應成本,極大便利了農民運菜。以前,農民運菜走公路大橋至哈達往返需要50公裡,由於公路大橋白天農用車禁行,農民就得凌晨運菜,早晨6時之前必須返回,現在走松浦大橋往返的路程是30公裡,農民再也不用貪黑走夜路了。『明年我們還會增加精品菜的種植數量!』敖奎充滿信心地說。
因為有了完善的路網,總投資60億元的『萬達廣場』城市綜合體項目落戶哈西地區;因有了暢通的鐵路街,形成了哈站商貿物流圈、高校產業圈、哈西科教文化圈的有效融合,經濟體之間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因為有了飛架南北的松浦大橋,松北區的招商引資大項目紛紛落地;以各種要素與資源優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一體化,也隨著路橋建設實現了聯動互利、共同發展。一座橋,一條路,將城市的總體資源有效盤活。
冰城的路橋建設,從沒有像現在這樣緊緊地牽系著這座城市乃至普通市民的『經濟神經』。25年前,松花江公路大橋竣工通車時,哈爾濱人很少有人想去江北置業安家,更別說投資了。時隔25年之後,當松浦大橋竣工通車之時,大橋的北岸早已是高樓林立,小區成片。
即將走遠的2010年給哈爾濱市民留下了太多的印記。如今,全長7083米的陽明灘大橋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全力推進,明年重點推進的130項重點項目的棋子已經落定。即將到來的2011年,冰城市民會看到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