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 倚重科技糧食總產創新高
2010-12-11 09:54: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健維 張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嘉蔭縣向陽鄉育紅村大豆種植戶張志敏,今年種了176畝大豆,純收入可達7萬多元,比上年增收1萬多元。

  張志敏告訴記者,由於今年春寒嚴重,種子根本下不了地,本以為大豆收成沒指望了,能不賠就行。沒想到,縣裡及時派來工作組,幫助村民選購早熟種子,進行科學搶種。鏟地時,又派來技術人員,指導村民科學除草,及時鏟趟和適時施肥。現在看,大豆不但沒減產,收成比上年還好,每畝地增產10公斤不成問題,按上年價格算,一畝地能多賣40多元。

  記者從伊春市農委了解到,今年,伊春市農業生產獲得特大豐收,糧食總產實現82.95萬噸,首次突破80萬噸大關,同比增長19.8%,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水稻總產達26萬噸、玉米總產達22.7萬噸、大豆總產達32.8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8.5%、43.2%和16.3%;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6520元,同比增長6.2%。

  據市農委同志介紹,遇災之年,農業生產喜獲特大豐收,完全得益於伊春市在全力抗災保種基礎上,加快種植結構調整優化,增強了農業科技的支橕作用。

  圍繞發展現代農業,調整結構,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今年全市種植水稻48.5萬畝、玉米51.8萬畝、小麥1.6萬畝,分別比上年增長1.7%、16.4%和9.1%;大豆種植238.2萬畝,比上年減少3.4%。玉米和水稻兩大高產作物首次實現超百萬畝,解決了大豆重迎茬問題,實現了『增水稻、擴玉米、調大豆』的調整目標。同時,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水稻主栽龍粳21、龍粳26、龍盾107和墾稻7四個優質品種;大豆主栽北豆10、黑河38和黑河36三個優質品種;玉米重點推廣德美亞早熟品種。使三大作物優質品種率達到98%,開闢出結構優化、品質提昇、效益增加的糧食生產新路子。

  以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為主線,通過高產創建示范引帶輻射,增強科技支橕,全面提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今年,全市落實糧食高產創建面積168.1萬畝,比上年增加108.3萬畝。其中,創建萬畝示范片13個,落實核心示范片13.1萬畝,落實示范區54萬畝、輻射區101萬畝。鐵力市深入實施農業部超級稻示范推廣、糧食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等科技項目,落實糧食高產創建面積74.1萬畝,推廣水稻新基質育苗、測土配方施肥和大豆壟三栽培等先進實用技術8項,下派44名技術指導員包點、包村、包片,全程負責管理和指導,實現了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良種良法直接到田,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經省專家組測產,水稻高產創建8個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709.3公斤,示范區平均畝產591.2公斤,輻射區平均畝產552.5公斤;大豆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213.3公斤,示范區平均畝產162.2公斤,輻射區平均畝產151.4公斤;超級稻百畝示范區畝產達739.4公斤,比生產田高142.6公斤,千畝示范區畝產達658.3公斤,萬畝示范區畝產達584公斤。嘉蔭縣積極開展大豆高產創建、共建一片示范田、場縣共建等糧食高產創建活動,落實大豆高產創建面積93萬畝。其中,落實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3個,總面積3萬畝,平均畝產200公斤,最高畝產達到213公斤;落實示范區面積30萬畝,平均畝產135公斤,輻射區面積60萬畝。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