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 近日,媒體連續披露市民劉曉剛在工商銀行顧鄉支行『被貸款』而產生不良信用記錄、無法辦理個人貸款一事,該行目前雖為劉出具了『非惡意欠款證明』,卻始終不肯提供當年該貸款檔案,而盡管劉曉剛據此已按程序遞交貸款申請,但其『不良信用記錄』並未消除。業內人士透露:『被貸款』就是假按揭。
10日上午,記者來到工商銀行哈爾濱分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說,劉曉剛的遭遇屬於『歷史遺留問題』,近年已有多人反映在顧鄉支行『被貸款』,他們已對以前的相關責任人進行了開除或調離本崗等處罰。但由於系統原因,銀行至今無法區分哪些是真貸款,哪些是『被貸款』,只有當事人自己來查詢,銀行纔能核對發現。至於顧鄉支行不為當事人提供貸款檔案,那是該行自己的『內部要求』。
為弄清『被貸款』事件的內幕,記者采訪了多家銀行。銀行有關人士透露:『被貸款』實質就是假按揭。
假按揭主要出現在2000年左右的房產開發初期,是當時房地產業和商業套現的『潛規則』。通常是房地產開發商或商業公司為套現,不以真實購買住房為目的,而是借用其內部職工或他人名義購買住房。通過虛假銷售或虛高價格購房的方式從銀行套取房貸後,用於本公司的資金周轉。而一些非開發商的公司、單位為了從銀行獲取貸款,更由此『衍生』出其他形式的變異假按揭。一些銀行信貸人員為了爭取業務擴大業績而放松審查,有的甚至主動幫開發商或商業公司辦理假按揭。隨著銀行按揭貸款業務的規范、審查逐漸嚴格,近年已極少出現這種情況。開發商或商業公司冒用當事人身份,只要按時還款就不會留下『痕跡』。一旦冒領貸款方資金緊張不能及時還款,就會留下逾期還款記錄,從而形成不良信用記錄。直到被冒領當事人辦理銀行貸款遭拒,『被貸款』事件纔會顯露。顧鄉支行為劉曉剛開具的『非惡意欠款證明』顯示該筆『被貸款』為『綜合消費貸款』,表明貸款的性質為消費類,速達電子有限公司假冒劉曉剛貸款的目的即為套現。
黑龍江國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周長喜說,速達電子有限公司用虛假貸款材料貸款,非當事人同意並簽字侵犯了劉曉剛的姓名權,同時也侵犯了他的名譽權。銀行應當承擔因審查不力導致他人名譽損失的責任;不予查檔侵犯了劉曉剛的知情權。速達公司和銀行應當承擔由此侵權的民事責任。劉曉剛有權請求速達公司和銀行停止侵權行為、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消除不良信用記錄。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中國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有關人士說,近年居民身份證件及身份信息被盜用,給當事人信用檔案產生負面信用的事情屢屢發生。隨著征信系統的逐漸完善,以後不單是銀行中的經濟活動會記錄在信用報告中,電信繳費、住房公積金等非銀行信用信息也會被征信系統完整地記錄下來,向政府部門評先評優、公務員選拔錄用等更多領域拓展。征信管理處工作人員建議,當事人發現自己身份證被盜用,應采取有效措施或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顧鄉支行『被貸款』屢屢發生,而且到底有多少人『被貸款』至今不明。劉曉剛表示,他將通過法律手段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