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2008年底,雞西市在全市開展了『百局聯百村』活動,市、縣兩級機關聯系幫建工作覆蓋了全市所有行政村,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全省『百局聯百村』活動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後,市委迅速做出安排部署,在認真總結以往成功經驗、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理順思路,明確措施,紮實推進,不斷深化『百局聯百村』活動。
一、因地制宜,搭建城鄉黨組織共建的組織體系
圍繞組織生活聯過、黨員隊伍聯建,對以往機關與農村結成的對子進行合理調整,切實建立城鄉黨組織共建、黨員隊伍共管的組織體系。一是科學分類結對。針對農村的不同實際,依托各類機關的不同優勢,分別采取『二幫一』、『一聯一帶』的辦法,結成城鄉幫建對子。『二幫一』,即由一個市和一個縣(區)黨群部門共同聯系幫建是一個黨建工作基礎較差、黨組織、黨員發揮作用不突出的薄弱村,由一個市或縣(市、區)政法部門和一個鄉鎮派出所共同聯系幫建一個社會治安薄弱村;『一聯一帶』,即由一個經濟部門聯系一個經濟實力較強的村共同帶動一個經濟落後村,由一個涉農部門聯系一個龍頭企業共同帶動一個特色產業村,突出幫建工作的針對性。目前,全市已建成『二幫一』對子63個,『一聯一帶』對子241個,幫建工作實現村級全覆蓋。二是規范聯席會議制度。在共建雙方黨組織之間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年初,召開共建雙方黨組織班子成員參加的共建工作總結部署會議,對上年度工作進行總結,查找存在問題,研究制定年度工作任務和計劃,落實具體責任,簽訂責任狀。每個季度召開階段工作推進會議,總結工作進展情況,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每半年組織村黨員、村民代表參會,征求他們的意見、建議,安排下步工作重點。三是共同開展黨組織生活。每半年組織共建雙方黨組織、黨員開展以『六個一』為主要內容的集體組織生活會,機關黨組織書記為共建村講一次黨課,聘請農業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到共建村傳授一次實用技術,解決一件難事;每名機關黨員與共建村一戶貧困結對,辦一件實事,促使城鄉黨組織、黨員互幫互助。在農閑季節和『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日,采取科技下鄉、義務勞動、文體活動等形式,組織共建雙方黨員過一次集體生活,拉近城鄉黨員距離。在春耕和秋收前農業生產關鍵時期,每年集中組織共建雙方黨組織、黨員開展兩次『主題黨日活動』,解決備春耕和秋收期間急需的資金、生產資料、收割機械、勞動力、銷售渠道等實際問題,切實農民實際困難。四是實行城鄉黨員一體教育管理。機關黨組織幫助共建村制定黨員教育培訓計劃,聯系聘請黨建專家、優秀黨務工作者等,面對面為黨員進行輔導培訓。機關黨組織開展教育培訓時,根據培訓內容,組織共建村的黨員乾部一同參加。推行掛職制度,每年共建村的優秀村乾部、黨員、後備乾部掛職機關單位副科(股)長,組織他們參加機關的學習、調研、項目論證、技術探討等活動,拓寬視野,增長纔乾。每年機關黨組織選派2名黨員、後備乾部或無基層工作經驗年輕乾部掛職共建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每兩個月駐村一周,重點做好引進資金、爭取項目、幫助農民增收以及收集民情、反映民意等工作,並他們熟悉基層,積累經驗。
二、創新載體,搭建覆蓋城鄉群眾的服務體系
圍繞活動載體聯創、服務群眾聯做,從共建黨組織、黨員領導乾部、城市黨員三個層面,設計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群城鄉聯動的活動載體和服務工作體系。一是開展機關黨員領導乾部『三包一培養』活動。在機關黨員領導乾部開展以包建一個農村致富項目,包扶一戶困難黨員,包領一項黨建創新工作,培養一名致富帶頭人、產業大戶(能人)為主內容的『三包一培養』活動,並機關黨員乾部的幫扶培養的目標、任務、內容、完成時限進行公開承諾,實行『一包到底』,充分發揮機關黨員領導乾部在共建工作中的示范引領和骨乾帶頭作用,推進幫建工作深入開展。二是開展場鄉黨員『星級黨員聯創』活動。機關的黨員乾部、後備乾部與共建村有能力的黨員結對,結合崗位職能,為農民提供政策、項目、技術、信息、資金等方面的服務,聯創『服務示范星』;機關的專業技術黨員乾部與共建村鄉土人纔、黨員科技示范戶、種植養殖能手和黨群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結對,在推廣農業技術、傳授實用技術、選擇致富項目上當顧問、當參謀,聯創『科技致富星』;機關的黨建專家與共建村黨務工作者結對,互講黨課,交流工作經驗,共同做好黨員教育工作,聯創『黨員教育星』;機關的文體工作者與鄉村藝人、體育愛好者、有特長的黨員群眾結對,互學經驗,共同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傳播先進文化,豐富業餘生活,聯創『精神文明星』。三是開展城鄉黨組織為民服務代理活動。將農村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拓展到共建機關,共建村為民服務代理室受理群眾的代辦事項後,需要進城辦理的,由村統一將代辦事項送到共建機關,共建機關黨組織在做好相關部門協調工作的基礎上,指定一名領導乾部和一名工作人員與共建村受理員,一周內共同完成群眾的代辦工作,形成『城鄉聯動、村級受理、機關協調、共同承辦、限時辦結』的城鄉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
三、多措並舉,搭建加快農村發展的帶動體系
圍繞黨建資源聯享、城鄉發展聯促,在統籌整合利用活動陣地、教育設施等城鄉資源的基礎上,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推動農村改革發展。一是幫助共建村黨群致富聯合體、合作社發展壯大,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機關黨組織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和優勢,每年聯系和扶持一個共建村的黨群致富聯合體、黨群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圍繞成員年均收入高於農民人均收入10百分點的目標,在產前、產中、產後,做好協調資金、提供技術、聯系市場等全程服務,指導聯合體、合作社健全制度、規范運行,幫助聯合體、合作社至少與一戶城市企業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帶領共建村黨員乾部群眾共同闖市場,逐步形成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二是幫助共建村加快土地流轉,轉變農業經營方式。機關黨組織積極鼓勵共建村農民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幫助農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推行土地規模經營管理,使土地連片、統一耕作。對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農民,機關與共建村共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他們提供技術、項目和信息服務,並采取依托優勢企業吸納、定期組織農民求職專場招聘會等措施,幫助他們搞好勞務輸出,拓寬增收致富渠道。三是幫助共建村盤活集體經濟,構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業』村級集體經濟新格局。機關黨組織幫助共建村黨組織,依托各自的優勢,因村制宜,找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途徑和辦法,不斷增加村集體收入。針對山地、林場、沙場、閑置的土地、村辦廠房等各種資源豐富的村,機關黨組織幫助共建村,依法采取統一經營、專業承包、股份合作及轉讓拍賣等方式,交給農民或企業經營,盤活集體資源;針對興凱湖、烏蘇裡江等周邊獨特生態環境的村和少數民族村,幫助共建村設計開發農家樂休閑游、民俗文化游、特色餐飲等項目,並給予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拓寬增收渠道。針對集鎮中心村、城郊村,依托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等優勢,幫助共建村招商引資,采取興辦各類村級經濟實體、建店面、廠房出租等方式,走企業強村的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