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晝夜長燃的『天燈』,經焦化廢氣綜合利用,制成甲醇;廢棄的煤矸石,用來發電、做建築材料;煉焦產生的餘熱,用作生產玻璃的高熱能……
在七臺河市,儲量有限的原煤,經過循環利用,產生了『裂變』效應。
作為我省唯一的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七臺河市自2007年起,經過幾年的努力,循環經濟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
培育深加工企業拉伸煤炭產業鏈條
為了避免陷於『煤竭城衰』的困境,七臺河市早在『十一五』之初便確立了『發展循環經濟,壯大接續產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發展戰略。
在寶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張煤炭循環經濟框架圖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張圖清晰勾勒出企業的生產流程:原煤經過洗選進入焦化廠煉焦,煉焦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煤氣和煤焦油,其中煤氣與從空氣中分離出的氧氣用於生產甲醇;煤焦油與甲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氫氣用於制造輕質燃料油、石腦油和瀝青;從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用來乾熄焦,乾熄焦產生的蒸氣則與洗煤產生的煤矸石、煤泥用於發電;電廠產出的粉煤灰作為建材的生產原料,餘熱用於附近居民小區取暖。公司負責人介紹說,該生產工藝讓煤炭的市場價值提高了至少4倍,同時碳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也被高效利用。
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2003年成立的寶泰隆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煤炭開采、洗選加工、煉焦、化工、煉鋼、發電、供熱於一體的資源綜合利用型企業。到2010年6月,企業資產從成立時的500多萬增長到26億,成為我省非公企業納稅10強、工業企業50強、全國20佳節能減排企業。目前,寶泰隆公司已經啟動了循環經濟的第三期工程,總投資160億,擬在『十二五』期間再上6個超億元的大項目。
在七臺河,一大批致力於煤炭精深加工的企業正在崛起。據市發改委介紹,七臺河正在加快隆鵬、乾豐等煤炭精深加工大項目建設步伐,隨著寶泰隆10萬噸甲醇、聖邁公司10萬噸焦油加氫等一大批項目的投產達效,一批煤炭深加工企業進入人們的視線。實施『四大戰略』構建循環經濟框架
七臺河這個因煤而生、緣煤而興的城市,靠賣原煤有過輝煌,但也因此陷入資源枯竭的境地。
面對資源經濟下滑與城市發展,資源型企業衰退與城市就業,資源開采對城市環境破壞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矛盾,七臺河市委市政府果斷調整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循環經濟,深入實施原煤穩產增效、焦炭產業提檔昇級、煤化產品精深加工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四大戰略,構建了以二次資源加工為主體的循環經濟框架。
煤—焦—化、煤—電—化、煤—電—建,這是七臺河市發展煤炭循環經濟過程中構建的三大產業鏈條,可大幅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使原煤每噸平均增加效益430元,企業也由數量擴張型轉為質量提昇型。
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把同類企業集中在新興、茄子河、東崗三個園區內,實現園區內企業間能源、資源梯級利用和鏈式共生關系,解決副產品規模效益臨界點以及運輸不便問題,加速二次資源開發及整合和綜合利用,實現集約化發展。比如新興園區內隆鵬、美華、萬昌向寶泰隆提供制甲醇原料焦爐煤氣,寶泰隆又向萬昌提供粗苯。
把煤炭循環經濟模式延伸到社會,實施礦井水、洗煤水、熄焦水、衝灰水、冷卻水及城市污水『六水』循環,煤矸石、劣質煤、煤泥、粉煤灰、爐渣、生活垃圾『六固』利用和煤層氣發電、電廠蒸汽供熱、甲醇馳放氣制氫『三氣』轉化。七臺河市在實施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把廢棄物的再生利用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已建成了以煤矸石和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煤建材企業7家,生產粉煤灰砌塊、煤矸石空心磚、粉煤灰水泥等。同時積極建設利用煤泥、矸石和荒煤氣發電項目。多數焦化企業都已配套建設了粗苯回收、城市供熱、民用燃氣、煤氣發電等煤氣綜合利用項目。目前,全市清潔型煤生產能力已達30萬噸,並有生物質型煤等清潔能源項目正在籌建中。
煤炭產量下降工業增加值上昇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七臺河市調研時,總結出發展循環經濟的四個重要作用。
循環經濟能夠成為支橕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導性力量。2009年七臺河煤炭產量由2004年的2400萬噸下降到1810萬噸,而工業增加值卻由47.2億元躍昇到144.7億元,平均年增26.7%。焦、電、化、建等煤炭循環經濟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8個百分點。GDP實現3年翻一番,財政收入實現2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總量已躍居全省第四位。
發展循環經濟能夠使資源危困城市獲取再發展所需要的寶貴資源。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七臺河市已形成煤焦油加工15萬噸/年、焦爐煤氣制甲醇28萬噸/年、苯加氫10萬噸/年、煤氣制氮肥16萬噸/年和4.3億/年塊煤矸石空心磚、24萬立方米/年粉煤灰砌塊、30萬噸/年粉煤灰水泥的生產能力,從煤炭生產城市轉向資源加工型城市。
循環經濟能顯著地促進節能減排。過去『點天燈』,每天燒掉價值一臺奧迪車的荒煤氣,現在變成了甲醇,每年創效益3億元;利用乾熄焦餘熱發電裝機5萬千瓦,廠區內全部用上自備電,發電餘熱又向周圍小區居民供熱已達150萬平方米;全市13家較具規模的焦化企業全部上了循環加工與環保設備,提高了能源效率,降低了環境污染。僅煤氣回收一項,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萬噸,相當於一座15萬千瓦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
發展循環經濟能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贏得寶貴時間。七臺河市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木制品、礦山和農機裝備制造業、食品藥品等非煤產業,力爭將其盡快培育成未來的支柱產業。
從2004年以來,七臺河市先後拒絕了5家總投資達5億元的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同時引進資金200多億元,用於發展循環經濟項目。去年年底,煤炭循環經濟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所佔比重超過了50%,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達到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