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將重拳出擊涉眾型經濟犯罪
2010-12-14 19:41: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偉 孫佳薇 宋立群 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4日訊(劉偉 孫佳薇 宋立群 記者曹曦)近年來,涉眾型經濟犯罪成為經濟犯罪領域的一種新形態。14日,受省政府委托,副省長孫永波在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作了《關於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從2008年1月至今,全省公安機關共立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183起,破獲案件16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12人,移送起訴376人,挽回經濟損失18.2億元。

  報告指出,涉眾型經濟犯罪因涉及受害人眾多,特別是涉及不特定受害群體眾多而得名,涉案類別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傳銷、非法銷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我省涉眾型經濟犯罪受害群眾眾多,其中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和中老年女性佔統計總量的60%以上;涉案金額巨大,2008年1月至今,我省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共涉及人員15萬人、資金85億元,造成損失66.8億餘元。非法集資案件佔畢生較大,其中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案件151起,佔全部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總量的82.5%。

  報告顯示,近年來,各級相關部門堅持『打防並舉』、『辦案與維穩並重』的原則,強化打擊工作力度,成功偵辦了『中科金源葆』、『鶴崗中介』、『南山財富』、『英霞實業』等一批影響大、社會危害嚴重的大要案件。省處非辦、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活動,深入宣傳此類犯罪的現實危害、表現形式,努力提高廣大群眾對非法集資的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

  報告指出,綜合分析近年來偵辦的案件,我省涉眾型經濟犯罪呈現出犯罪性質具有嚴重性、犯罪對象具有特定性、犯罪行為具有誘惑性、犯罪手段具有隱蔽性、犯罪周期具有長期性、犯罪主體具有欺騙性等特點。分析原因,主要是市場機制不健全、投融資渠道不暢,行政監管不到位、防范管理存在漏洞,發現預警不及時、打擊處置工作滯後,投資群眾盲目趨利、法律及風險意識差。

  報告從加大行業監管力度、打擊處置力度、加大維護穩定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下步工作意見。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