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策
搜 索
我省畫出未來五年社會養老路線圖
2010-12-16 08:31:2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常春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對於我省社會養老服務事業而言,如何布局謀篇,如何落實發展,如何推動我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在12月15日召開的我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會議上,記者得到了答案:未來五年,我省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路線圖已經畫定。

  體系建設

  到2015年要達到五個指標

  經過研究和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我省確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符合,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資金保障與服務提供相匹配,無償、低償和有償服務相結合,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互助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使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具體來講,到2015年要達到五個指標:一是機構養老供需矛盾進一步緩解。城市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3%,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70%。二是民辦養老機構加快發展。『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的民辦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養老床位總數的70%。三是居家養老服務全面開展。城市社區實現全覆蓋,農村三分之一以上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四是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建立起失能、半失能及貧困老人服務補貼、護理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制度體系。五是管理政策更加健全。養老服務行業准入、政府補助民辦養老機構建設等政策更加完善,規范運行。

  規范養老

  區別對待出招『給力』

  居家養老服務:『兩步走戰略』——從明年起全省要以『居家養老服務模范縣市區創建活動』為載體,以福彩公益金『以獎代補』為手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力爭到2011年底,全省城市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社區比例達到60%,農村圍繞中心鄉鎮至少建立1個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到2015年,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在城市社區全面落實,在1/3以上的農村社區、村委會啟動開展,真正形成縣、街道、社區三級網絡。

  養老機構建設:『兩軌道並行』——在公辦養老機構建設上,要以建設收養『三無』、『五保』、低收入和失能老年人為主的供養型和護養型養老機構為重點,到2015年,縣級以上城市至少要建有1所以養老服務為主,集生活照料、醫療康復、文體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要建有1所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服務的專業性護養機構;要繼續實施農村五保供養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實現集中供養率達到70%的目標,並使農村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夠得到照料服務。在民辦養老機構建設上,政府要出臺具體的補助政策,引導和支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快速健康發展,力爭盡快實現床位數佔總數70%的目標,切實發揮骨乾作用。

  養老行業監管:『三項硬措施——要推進養老服務體系的標准化建設。制定星級養老機構評定標准、養老服務及失能老人護理規范,加快標准化建設步伐。要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的管理改革。逐步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和績效評價制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積極探索法人治理、服務功能承包和公建民營等新型管理模式,建立專業化的經營管理機構,增強公辦養老機構的發展活力。要強化社會養老服務監督管理。把全部社會養老服務類機構納入監管范圍;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探索『依托社會組織開展養老服務評估、評定工作』的管理模式。

  多措並舉

  著力發展現代老年產業

  構建養老保障體系,不斷提昇養老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城市『三無』、農村『五保』老人集中、分散供養標准的自然增長機制,不低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落實高齡老人津貼制度,在落實現行標准的基礎上,可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標准、擴大范圍;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對於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老年人,經過評估,采取政府補貼的形式,為他們入住養老機構或者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支持;探索建立長期照護制度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和引導保險企業開闢長期護理商業保險業務,提供全方位的養老服務。

  此外,我省還將多措並舉發展現代老年產業。各地要鼓勵企業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精神文化和營養需求,開發、生產和經營老年產品;積極發展老年旅游、老年服裝、老年教育和老年文化市場,豐富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支持老年康復輔具、護理用品、自助設備等老年用品的科技創新和研發;鼓勵中介機構參與老年產業發展,提供評估、諮詢和第三方認證等服務,全方位的開展為老服務。

  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需要人纔隊伍的儲備。各地要建立養老機構院長崗前培訓和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制度,按照『養老護理員與失能老人比例不得低於1:3,與自理老人比例不得低於1:10』的要求,配齊護理人員,培養和引進中高級專業人纔。同時,積極爭取在省內高等院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民政系統教育機構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護理、營養和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