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雞西市轉移農村勞動力近十七萬
2010-12-16 11:14:37 來源:雞西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為增加農民收入,今年以來,雞西市農村以『國外輸出、域外轉移、內部調整、就近開發』為總體思路,堅持政府組織,社會參與,多路並舉,不斷拓寬勞動力轉移渠道。據了解,截至12月10日,雞西市已轉移農村勞動力16.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1.04億元。

  借助親緣地緣優勢,向國外輸出一批。雞西市充分利用朝鮮族的民族優勢和與俄羅斯毗鄰的地域優勢,積極鼓勵引導農民到韓國、俄羅斯等國外進行勞務輸出。一方面通過各種中介和經紀人向國外輸出,另一方面通過政府積極與國外用工機構進行接觸,不斷強化溝通和聯系,大批向國外轉移勞動力。雞東縣雞林鄉、密山和平鄉、城子河區永紅鄉、恆山區豐鮮村依托民族優勢,本地農民向外轉移達到70—80%,成為雞西市典型的勞動力轉移鄉村。目前,雞西市通過政府組織、中介介紹、經紀人帶動向韓、俄、日本等國輸出農村勞動力達10012人。

  借助本地資源優勢,就近轉移一批。雞西市充分依托本地資源優勢,開拓就業用工渠道,引導和鼓勵農民就近轉移。雞冠區采取多管齊下方式實現了就近轉移,一是圍繞本區大項目建設,鼓勵農村勞動力從事建築、建材、運輸、商品流通等行業,實現離土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二是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力度,設立保潔員,沼氣維修工,市場管理員等,擴大農民就業崗位。現在兩鄉已錄用保潔員300人,月工資500元。三是調整農業經濟結構,挖掘內部轉移潛力,引導農民發展青玉米、雜糧、食用菌、花卉、林果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聚緣村』、『譽陽』等農產品品牌,既促進了農民增收又減少農民外出轉移成本,讓農民明白『要想富、出勞務』的深刻含義。麻山區太和村通過發展苦瓜、蔬菜產業,共吸納富餘勞動力780餘人。隨著夏季的來臨,密山市興凱湖旅游、風情農家游、民族風俗游、休閑垂釣等旅游行業全面啟動,隨著旅游服務業的不斷壯大,季節性轉移農民也呈現出逐年增加趨勢。雞東縣充分利用民族飲食優勢,僅明俊燒烤一條街、狗肉一條街就可以吸納本地農民100餘人。從去年開始,雞東縣就在多個培訓基地增設了手工編織專業,在雞東縣職業技術學校和孫平職業培訓學校,老師講完課後把編織材料帶到農民家中,讓農民在家中生產,農民手中的作品直接變成學校的商品銷售出去。僅此一項,每人每月可增收600—1200元。這樣,一個農民工即可以不用離家,又能掙到兩份工錢。

  擴大對接成果,向域外轉移一批。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做法,雞西市農委勞轉辦通過與就業局聯合召開企業招聘周活動,各縣(市)聯合組織召開招聘會的形式,多形式多渠道向農民宣傳就業信息,在5月19日全市企業招聘周活動中,有25名農民直接與用工企業簽定了用工協議,有100餘名農民簽定了議向性協議,待農民忙結束後相繼入廠就業。招聘活動結束後,勞轉辦相繼把各類用工信息通過網絡、報紙等媒介及時傳遞給農民,使有轉移意願的農民參考信息後能少走彎路,防止了受騙上當,還可以實現穩定就業。

  部門支持,農民返鄉創業安排一批。雞西市有很多外出務工人員在外出打工學到技能,返鄉後自己創業。通過調查,密山市近兩年回鄉創業的農民有20多個,返鄉創業投資額達到860萬元,吸納農村勞動力近200人,創造產值近3000萬元。密山市和平鄉農民鮑守國回鄉後,成立了泉金木業公司,在家鄉創辦了木材加工廠,一個廠就吸納農村勞動力80多人,實現了『不僅自己富,要幫鄉親富』的夙願。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