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日的降雪,造成雪後大堵車。本報記者 蘇強攝
黑龍江新聞網訊 12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哈爾濱城市交通陷入困境。據悉,此次交通擁堵被譽為哈市今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堵塞面積最大的一次。近年來,異常氣候條件對城市交通的影響程度和波及范圍越來越大,各地政府對建立城市預警機制和提高應急能力也越來越關注。
一場大雪暴露交通瓶頸
10日凌晨冰城遭遇強降雪、降溫天氣,大雪造成哈爾濱市區交通嚴重堵塞。哈市交通要道霽虹橋、海城橋、安發橋、新陽路、果戈裡大街、東、西大直街、中山路、兆麟街等主乾街路排起『長龍』。車輛刮蹭、拋錨、『趴窩』現象比比皆是,打車回家成為一種奢望,公交車半小時見不著影,很多路程較遠的市民也都不得已選擇徒步回家。
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當天的交通,哈市城管、交通等部門人力、機械晝夜清雪,1300餘名交警全部到崗疏導交通,但交通擁堵情況並沒有太大改觀。據悉,由於此次降雪哈市晚高峰從平時的16時至18時變成15時至20時,行車平均時速不超過3公裡,比平日裡下降80%左右。
交警部門表示,造成當日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是,雪大路滑,坡路難行,分流不暢,壓力集中,外加爭搶行駛,車輛拋錨、交通事故多發等因素導致。
『一到下雪天,哈爾濱就堵車。一些今年新改擴建的道路也堵的一塌糊涂,突發事件預警能力必須加強。』市民王濤說。
雪後交通堵在哪
據悉,為了提昇哈爾濱城市道路建設標准和通行能力,2010年,哈爾濱對126條道路實施昇級改造,新建橋梁47座,使通行能力改善,但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卻打亂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冰城交通為何雪後遇『堵』?
『今年哈市大面積的道路昇級改造,路網結構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在一些特殊環境下,交通擁堵問題依舊很嚴峻。』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處處長孫玉慶介紹說,哈市現有機動車71萬輛,每年還在以10餘萬輛以上的數字在增長,而路橋建設的速度卻遠不及車輛增長速度。目前,哈爾濱城區每天約有50萬輛車在路面行駛,造成很多道路,甚至一些新改擴建的道路早晚高峰都處於飽和狀態,而雪後路面較滑,又加劇了這種擁堵程度。
另外,智能交通管理設施落後,也是導致交通擁堵的重要因素。孫玉慶說。目前,哈市智能交通建設比較滯後,電視監控系統、電子警察抓拍系統建設不完善。一遇應急情況,交警部門只能靠警力堆積,無法科學地對擁堵路面進行管控。
而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孫先生認為,目前哈市的交通疏導還局限於常規動作,沒有針對降雪而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能否及時依據氣象預報,提前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比如臨時實行單雙號限行、尾號禁行,向二、三類街路疏導、分流一部分車輛等措施,以減輕交通壓力。
也有出租車司機反映,清雪車輛集中作業,也對交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另外,雪後小的交通事故增多,且得不到及時處理,停放在路上的肇事車輛也是造成雪後擁堵的原因。
專家支招如何治堵
避免高峰出行是目前的權宜之計。孫玉慶建議,在遇到惡劣天氣時,各單位、學校可采取提前下班、提前放學的做法,避開高峰,市民盡量選擇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這樣可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的情況。
靈活利用信號燈,也可達到緩解擁堵的作用。哈市市政設計院副總工袁韜認為,城市交通管理手段非常重要,交警部門在面對突發的極端天氣時,應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強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解決哈市管理手段落後的現狀。挖掘現有交通設施潛能,不能正常天氣和突發天氣都用一個指揮模式。
哈市人大代表史鐵生認為,哈市應該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城市預警系統,調動政府交通、城管、交警、氣象、房產等相關部門所有的資源,建立起聯動機制,有效防范和控制因為異常天氣而導致的交通災害。同時,哈市應該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真正落實公交優先,加大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公交客運承載能力,擴大公交線網的覆蓋率,提昇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讓人們切實體會到公交優先的舒適、快捷,這樣很多人就不會願意開小汽車了,雪後擁堵的情況自然會緩解。
它山之石
華盛頓 面對60多年來最大的降雪,當地政府部門提前作出了非常准確的天氣預報,並及時地發出了警報,希望人們提高警惕,盡量留在家裡減少外出。同時,政府部門調集了60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隨時准備幫助那些被困在路上的人和在大雪中遇到緊急情況的人。鏟雪車也隨時在路上作業,盡量保持路面暢通。
紐約 智能交通信號系統是該城市緩解交通擁堵的一大利器。計算機隨時跟蹤曼哈頓島上所有交通信號燈的動態變化,一旦某一路段發生交通事故或出現擁堵狀況,計算機就會立即發出指令,對附近地區的信號燈重新進行編程。
東京 不少車站出站口直通大型商場、大型娛樂場和公司大樓,避免了人流二次擁堵,對緩解路面交通壓力非常有效。
法國 交通高峰時對輕微違章盡量不罰,但對嚴重超速和違章停車『罰你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