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省城大學生志願者免費為孤困兒輔導
2010-12-17 10:16:3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夢新 羅彥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7日訊 哈爾濱市民馮曉霞的女兒今年讀小學六年級,英語成績一直不好,讓她特別發愁。她也想請個家教給女兒補補課,但家裡拿不出錢,只好放棄。『自從兩周前,大學生志願者為女兒輔導功課以來,女兒對英語課產生了興趣。』

  孤困兒童的學習中總有意想不到的困難,尤其是在課外做作業、溫習功課的時候遇到了『坎』,缺少、甚至沒有爸爸媽媽的輔導,更不用說花錢請輔導老師了。在省城哈爾濱的大學生中活躍著這樣一只隊伍:夏天頂著酷暑、冬天冒著嚴寒走進社區、走進孤困兒童家中,免費為孤困兒童補課,做愛心輔導,在輸送著知識的同時也傳遞著溫暖和希望。

  哈工程『築夢行動』:『一對一補充營養』

  12日,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哈一機社區的一棟居民樓內,8歲的王君正端坐在桌前一絲不苟地寫著作業,陪在她身邊的兩名志願者分別是張騰飛和王璐。王君是哈爾濱市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一直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小王君的學習成績一般,為此姥姥一直很著急。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志願者們通過社區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來到王君的家進行家訪,並確定下張騰飛和王璐兩名志願者留下為王君輔導功課。志願行動開始不久,王君學習興趣上來了,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志願行動發起人黃婉告訴記者,她們團隊共有志願者45人,都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在校學生。團隊名字叫『築夢行動』,宗旨就是幫助孤困兒童成就求學的夢想。黃婉介紹,以前她們也曾嘗試支教進校園或者開班為孩子們輔導,但效果並不好,孩子多了難免照顧不到,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後來纔固定下來這種『一對一』的形式,這也給志願者帶來更多的困難,很多孩子家路較遠,來回乘車的通勤費都是志願者自己掏腰包。

  哈工大『春蕾之家』:補習不忘送『心靈雞湯』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研究生志願者服務隊成立於2006年9月,今年10月,航天學院研究生志願者服務隊在哈爾濱市孤困兒童幫扶中心的指導下籌劃並組織了『春蕾之家』的志願活動,在秋林、正陽河路和健康路3個社區對孤困兒童進行了『一對一』的學習、生活、心理輔導,並定期舉行有益於孤困兒童全面發展的課外活動。至今,航天學院研分會社會實踐部先後組織第一批將近50名志願者進行了多次『春蕾之家』幫輔活動,航天學院10碩控制1班,21系微電子班的同學們分別走進健康路和正陽河社區,對社區需要幫助的青少年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通過志願者們耐心細致的講解,小同學們心中的一個又一個疑問迎刃而解,志願者們飽滿的服務熱情以及熟練而又獨到的解題技巧,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家住樂園社區正在讀高二的王晶碩同學欽佩的說:『老師們講的很耐心細致,真的值得我學習。』8歲的盧佳琳小朋友也感謝說:『謝謝老師的輔導,我前進了10名呢。』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志願者們不僅為這些孩子輔導課本上的知識,還真誠地和他們交朋友,關心他們的思想,並和學生們產生了深厚的情誼,讓學生們從小能夠身心健康發展。

  大學生志願者小靜告訴記者,『我們經常給孩子們講一些古代的非常有名的典故,培養孩子們的品行修養,教孩子們一些做人的道理。』這些志願者們義務為貧困學生的功課、心理作輔導,得到了孩子們的愛戴,也得到家長的尊重和信任。他們為許多貧困的家庭帶來希望,也用實際行動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

  盧佳琳對記者說:『我一定好好學習,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以後也想成為一名志願者老師,像他們一樣做一個有愛心、受人尊敬的人!』

  宗旨不變堅持更新 志願者愛心在延續

  哈爾濱工程大學『築夢行動』志願行動發起人黃婉告訴記者,從2009年至今她們已經有45名大學生志願者先後加入,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哈一機社區和燎原社區共幫扶40多個學生。她們團隊目前幫扶的基本是由社區報名的孤困學生,如果有需要幫扶的學生可以通過社區或者學校社團與他們取得聯系。記者還了解到,像哈工程『築夢行動』、哈工大『春蕾之家』這樣的志願者隊伍還有很多:哈工程大學校園內還活躍著一支由青年志願者協會『愛在明天』,目前支教團已經成立10多年了,在黑龍江大學,還有一支由貧困大學生組成的『愛心社』,常年為農民工子女和貧困學生免費補課……這些富有朝氣、愛心的志願者們自從加入團隊的那天就立下了『盟約』:志願者服務大學生家教服務采取輪換制,愛心一定要延續下去。記者了解到,多數志願者隊伍目前擔任家教的基本都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等他們讀大二後,將由大一新生接替,繼續做下去。

責任編輯:岳同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