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實施『惠家工程』 抓計生促民生打造人力資本強省
2010-12-18 09:28:2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十一五』時期,全省各級人口計生部門以實施『惠家工程』為重點,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融入『八大經濟功能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統籌解決復雜的人口問題,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為了實現新的跨越發展,人口計生部門潛心研究,謀篇布局『十二五』。記者采訪省人口計生委主任賈玉梅時,她對『十二五』宏偉藍圖的描述令人振奮、發人深思,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思路卓然呈現在我們面前,惠及廣大群眾必將成為新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的主題。

  抓住機遇應對五個突出矛盾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推進科學發展、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創新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建立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體制機制的攻堅時期。

  『十二五』時期,我省人口發展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人口問題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交織,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賈玉梅介紹說,一是人口總量繼續慣性增長。夫妻雙方為獨生子女,符合生育二孩的家庭將繼續增加,政策內生育水平將有所提高,加上城市符合雙方獨生子女照顧生育二孩的人群急劇增加,雙重因素疊加,勢必形成新一輪的生育小高峰。依據方案預測,『十二五』期間,全省年均自然增長率在4.48%。至5.8%。,預計『十二五』期末全省總人口將達到3934萬左右。二是人口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三是人口結構性矛盾凸顯。人口紅利經過拐點,全省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峰值3098萬,隨後將逐年減少;少年撫養比、老年撫養比昇高速度加快,總撫養比以每年1%的速度快速提高。老年人口比例持續增高,老齡化開始提速,60歲以上人口比例突破10%,快速接近14%,65歲以上人口比例迅速達到8%。區域間人口發展不平衡,農村地區人口生育率、自然增長率較高,流動遷移人口數量大,留守人口問題突出。四是流出人口逐年增加,人纔資本流失嚴重。未來二三十年將是我省人口城鎮化速度全面加快、人口遷移規模最大、活躍程度最高的時期。我省是人口流出大省,人口淨遷移率一直呈負值。城鎮遷出人口大多為中高級科技人員和考入全國名校的後備人纔。五是利益導向政策措施對人的全面發展支持強度不足。在生育補償和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上欠賬仍有不少。

  明晰發展思路穩定低生育水平

  談到『十二五』的發展思路時,賈玉梅說,全省將堅持穩定低生育水平,逐步完善人口政策體系,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優化人口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加強政府在人口發展中的職能,強化人口生命全過程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增進家庭發展能力,同時增強人口發展宏觀調控能力,打造人力資本強省,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人口發展目標:

  ——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6左右,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左右,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人口總量控制在3934萬以內。

  ——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出生缺陷發生率昇高的勢頭得到遏制;群眾普遍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持續下降。

  ——人口結構初步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昇高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達到103至107正常值范圍。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構架初步形成。

  ——人口分布得到優化。人口城鎮化積極穩妥推進,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改善。人口限制區和人口疏散區的人口比重在現有基礎上下降到30%以下。邊境人口規模適應經濟發展和國土安全。

  ——家庭發展得到增強。政府在家庭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增加,符合國情的家庭福利政策初步構建。新型家庭文化開始形成,家庭婚姻、生育、養老等方面問題得到初步緩解。關注殘疾人、留守人員等弱勢群體,貧困人口數量繼續減少,社會階層差距縮小。

  強化四項任務做到抓計生促民生

  記者問及『十二五』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將有哪些重點目標任務時,賈玉梅提出要『強化四項任務』、『抓好三項民生工作』,做到抓計生促民生。

  『強化四項任務』首先將穩定低生育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注重以經濟手段調控人口發展,讓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得到更多實惠。其次是進一步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全面推進出生缺陷預防工作,積極實施優生促進工程,實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政策,提高生育質量,降低出生人口缺陷發生機率。加強省級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建設部委級重點優生實驗室,完善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再次是繼續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愛女孩行動和新農村新家庭計劃,采取綜合措施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昇高的問題。制定有利於女孩健康成長和婦女發展的經濟社會政策,促進社會性別平等。最後是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優化人口分布。研究制定主體功能區人口發展政策和評估指標,引導人口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經濟發展空間大的區域轉移和集聚,使人口分布與經濟布局更加協調,促進人口分布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國土安全相適應。

  『抓好三項民生工作』,一是要全面實施『惠家工程』,推進人口計生公共服務均等化。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過程開展服務,普惠計劃生育家庭和廣大群眾。到2012年全省市、縣、鄉建立人口計生救助基金,形成長效救助保障機制,被幫扶戶脫貧率達70%以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家庭享受計劃生育服務和獎勵優待率達到80%以上。二是要改善城鄉計生家庭生存發展環境提高其社會地位待遇,圍繞計劃生育家庭在優生優育、子女成纔、抵御風險、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養老保障等六個方面的問題,構建利益導向政策體系。整合現有資源,以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機制、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為主體,建立與經濟社會政策有效銜接,將子女傷殘死亡家庭免費再生育服務制度、節育手術並發癥人員扶助制度和生育關懷制度納入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范圍。三是進一步加強人口計生網絡建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70%以上的縣級服務站實現技術服務信息系統與育齡婦女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現『數字化』服務站的要求。縣級服務中心具有執業醫師等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在80%以上,每縣區爭取至少有1名副高職以上的醫學專業技術人員,中心鄉鎮服務站至少有2名以上臨床執業(助理)醫師。開展孕前優生健康基本項目檢查的縣級以上人口計生服務機構達到70%以上,鄉、村服務站(室)能夠開展優生促進宣傳、諮詢、隨訪工作的達到80%以上。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