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鶴崗市污水暨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建設紀實
2010-12-20 14:36:31 來源:鶴崗日報  作者:李昕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鶴崗12月20日訊 2010年,是鶴崗發展歷史上永遠值得銘記的一年:

  ——以再掀城市建設新高潮為契機,開啟了建設全國煤炭資源型城市的一流城市和全省一流的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水森林城市新的偉大征程;

  ——以兩輪『三年項目建設年』為載體,鶴崗整體經濟水平實現了『六年翻兩番』的目標,項目建設的效益、後勁不斷增強,為經濟社會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以連續五年推進改善民生的實事工程為牽動,黨委、政府為民辦的好事、實事越來越多,取得了巨大成效,在省內創下了多項第一……

  優先發展民生,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

  作為一個煤炭資源型城市,鶴崗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是什麼?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清文多次在重要會議上指出:『環境生態優良是鶴崗市最大的優勢、最長久的優勢,也是最大的民生、最長久的民生,更是最大的希望、最長遠的希望。搞好生態環境保護是各級黨委、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造福全市人民的共同福祉、共同責任和共同任務。』

  足夠的供水能力是一個城市能夠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增加,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大,對城市供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日益增加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對城市環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尤其是污水處理問題長期難以解決,給整個環境帶來了沈重的負擔,嚴重影響了居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近年來,國家和省進一步加大了對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的力度,為我市加快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積極向上報批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項目,以減輕我市水污染,增加城市供水能力。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清文,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雨浦作出指示:務必做好報批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長樊金寶,副市長馬衝大力協調相關部門工作。市發改委、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和環保局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爭取項目早日通過審批,並獲得上級資金扶持。通過大量細致的工作,委托並協助設計部門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報批材料。

  去年年底,這一項目終於獲得批復,項目工程總概算為20035萬元,建設規模為日處理污水5萬立方米,再生回收利用水3萬立方米。項目的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污水處理廠一座,鋪設排水管線總長30.75公裡,再生水用管線6.06公裡。其中,排水系統按遠期污水量設計,分為污水截流乾管、工農區排水系統、南山區排水系統、興安區排水系統;再生水管網由北向南沿小鶴立河西側敷設,采用壓力輸水。污水經新建的處理廠處理,由不同工藝處理後的水分別達到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中的一級B標准和《再生水用作冷卻水的水質控制》指標。


 

  為確保這項造福子孫後代的福祉工程早日建成,我市在多方考察對比的基礎上,決定將鶴崗市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項目建設交由新加坡聯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采用『BOT』的方式進行建設和特許經營。

  聯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是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環保公司,具有多年的環境工程經驗和環境、安全及健康(HSE)管理諮詢經驗。公司擁有世界一流的膜技術及其在水處理領域應用的豐富經驗,其膜技術在工業污水處理及回用、市政污水處理及回用、工業純水制備及生活用水淨化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建設並成功運行了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雙膜法工業污水回用系統及亞洲最大的膜生物反應器工業污水處理回用工程等數百個項目,積累了豐富的項目設計和工程建設經驗。

  根據協議,聯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將在我市建設東部污水處理廠和西部污水處理廠各一座,西部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5萬噸,再生水處理規模為3萬噸,廠址選在小鶴立河的西岸,峻德路南兩公裡處;東部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3萬噸,廠址選在新一橋南側500米,石頭河的西岸。

  西部污水處理廠於今年4月7日正式復工建設。為了確保早日完成施工,建設單位提出了『再造碧水藍天』的口號,在工程建設上采取了倒排工期、歇人不歇機器,24小時施工的方式,不分白天黑夜,全力以赴加緊施工。cass池(污水綜合處理池)是這項工程的主要部分,所有污水將集中在這裡進行過濾、沈淀、反應,施工人員克服郊外環境惡劣及天氣、地質等困難,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在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過程中,朱清文、張雨浦、樊金寶、馬衝等領導多次到污水處理廠區以及配套管網建設工地指導工作,現場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市城管執法局、國土資源局等單位也為工程的建設施工提供了大量的幫助。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污水處理工程自復工建設至9月30日,僅用了170多天就達到通水調試階段,工程建設質量在全省在建工程檢查評比中獲得第一名。經過反復安裝調試,各項設備按照設計工藝要求實現了正常運轉,11月15日,污水處理廠排水質量首次實現了達標排放。至此,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項目之一——市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正式建成通水,徹底結束了鶴崗城區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的歷史。這一項目的建成通水,對改善鶴崗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百姓生活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水森林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效改善了鶴崗市環境及下游松花江流域的水質。再生水的利用,既保護了該流域的生態平衡,還可為鶴崗市南部地區工業項目提供生產用水,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的壓力。

  隨著西部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東部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正式啟動。與此同時,10月15日,聯合環境與市人民醫院又達成協議,將無償為市人民醫院提供價值370萬元的MBR醫療廢水處理系統。該系統采用的是特殊設計的高效自動控制水氣兩用清洗系統,實現了不停機在線清洗,保證了水處理過程的高效、連續進行,分離效果遠好於傳統的沈淀池,出水水質良好,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於零,可直接回用。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結構緊湊,佔地面積小,只相當於傳統處理工藝佔地的1/10以下,運行費用低廉。這一工程將與市醫療中心同步建設,同步完成。

  在加快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的同時,我市進一步加大了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建設的推進力度。近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一個個優美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市民的居住條件日益改善。然而,相伴著城區人口居住的日益密集,不斷增長的垃圾產生量,也給城市垃圾清運處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今春垃圾圍城的尷尬局面至今仍歷歷在目。

  我市的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項目早在2008年就已經啟動,可研性報告於當年年底獲得省發改委立項,當時的地點選在了南翼露天坑,環評報告也已經完成,但專家在評審過程中認為那裡距離市區太近,不宜建設類似項目。2009年,我市根據專家建議,重新對該項目進行了選址,初步將建設地點確定為峻德四采區附近一采砂後形成的露天坑。但經專家考察,該地地下壓覆著1800萬噸煤炭,選址再度被否決。

  結合落實國家拉動內需、減排節能要求以及全省『三供兩治』規劃,今年,我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項目被確定為今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工程,同時納入到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民心工程之一。為使項目早日獲批開工建設,市城管局成立了項目專項推進機構,一邊積極向上爭取,一邊紮實做好前期的籌備工作。局長陳金久帶隊深入我市周邊地區進行踏察,為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尋址,一趟踏察下來,渾身都被汗水濕透,還要忍受蚊蟲的叮咬。有時踏察歸來,衣服裡還能抖出幾個『草爬子』。副局長李詩倫多次帶人上省爭取,有時一周要跑兩三趟,由於各地市爭取項目的人多,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詳細介紹我市的情況,起早貪晚是家常便飯。

  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細致周到的踏察,終於在鶴伊公路西側、鶴礦集團林業處南山林場一連處發現一處『兩山夾一溝』的地方,經專家現場踏察評估,認為符合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項目用地需要。經與鶴礦集團協商,得到了鶴礦集團的支持。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積極工作,抓緊時間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評估、地質工程勘探、地質災害評估、礦產壓覆報告等前期工作。9月6日,環境影響報告書獲省環保廳批復;9月16日,工程建設用地獲省國土廳批復;10月9日,獲得了省發改委對該項目地址變更的批復;10月15日,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我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項目佔地面積24.7公頃,總投資16385萬元。工程設計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950噸,佔全市日產生活垃圾總量的90%;工程主要采取衛生填埋法,底層進行人工防滲,對滲濾液采用原水罐加酸過濾,預處理和兩級反滲透工藝處理後,達到GBI6889-2008中污染物排放標准後排放;工程將建設垃圾收集及清運系統、衛生填埋區、滲濾液處理站、管理區以及相應配套的公用設施和相應設備。工程計劃2年內完工,於2011年10月交付使用。這個項目建成後,將減輕生活垃圾對城市環境的污染,使生活垃圾處理達到無害化,對改善城市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高城市服務功能,都將起到巨大的積極作用。

  讓水更清,讓天更藍,讓城更美,讓人與自然更加和諧……這既是我市建設宜居鶴崗的目標,也是老百姓心中的期盼。

  春風化雨,滋潤天下萬物。隨著更多利民惠民項目的實施,『再造碧水藍天』已經從一句口號轉化為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濱水森林城市的一項項具體行動。『發展成果由市民共享』,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居民正在享受到不斷優化的公共服務資源,感受到城市的巨大變化與進步,而這座城市的科學發展之路也將更加寬闊,更加絢爛。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