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伍連德博士的偉大精神 推進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哈爾濱醫科大學
今年12月24日,是伍連德博士赴東北指揮鼠疫防治100周年紀念日,今年又恰逢其逝世50周年。
1910年12月,中國東北暴發鼠疫,死亡6萬餘人。伍連德博士以非凡的膽識、超人的智慧、卓越的纔能,創造性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深入疫區查找疫情根源,動用中外各種力量,采取各種隔離措施,甚至焚燒屍體,僅用四個多月時間就撲滅了這場震驚中外的鼠疫大流行,創造了人類戰勝瘟疫歷史上的奇跡,被中外譽為『鼠疫斗士』。
伍連德博士生於馬來亞檳榔嶼一個華僑家庭。1896年至1903年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獲醫學博士學位。伍連德博士是中國近現代醫學先驅,國際公認的公共衛生學奠基人,著名的預防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在他輝煌的人生歷程中,創造了一系列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的顯赫業績。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強烈的愛國精神、人道主義精神、科學探索精神、勇於獻身精神。作為偉大的科學家,伍連德博士曾於193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提名,是首位獲得該項提名的華人科學家。
我國清代著名政治活動家、啟蒙教育家梁啟超給予伍連德博士以高度評價:『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唯伍星聯(連德)博士一人而已!』。
1960年1月27日,英國倫敦泰晤士報刊登了題為《流行病的英勇斗士》的報道,寫道『伍博士於本周四在檳城與世長辭,享年81歲。他的死使醫學界失去了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他畢生為我們的世界所做一切,我們無以為報,我們永遠感激他』。1926年9月,伍連德博士在東三省防疫事務總處及所屬濱江醫院的基礎上創辦了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是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多年來,哈醫大把弘揚伍連德精神作為培養高素質醫學人纔的追求目標,秉承『木直中繩,博學載醫』校訓,走出了有自身特色的辦學之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人物,哈爾濱醫科大學曾舉行了伍連德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舉辦了四屆伍連德精神及業績研討會,在校園矗立了伍連德博士塑像,還在哈爾濱市原東北防疫管理處舊址建立了『黑龍江伍連德紀念館』。
今天,我們紀念伍連德博士,發揚伍連德博士的偉大精神,對於推進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科學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對於推進教育改革創新,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纔;對於激勵海外僑胞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紀念伍連德博士,就是要大力弘揚他的無私敬業精神,為公共衛生安全和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1910年10月,肺鼠疫由西伯利亞傳入我國東北造成鼠疫大爆發。面對鼠疫肆虐、社會恐慌,伍連德博士臨危不懼,欣然受命,前往重疫區哈爾濱指揮鼠疫防治工作。他深知其害之烈,置生死度外,親臨一線組織防治工作,體現出一位醫務工作者捨己為人,救死扶傷的崇高品德。伍連德博士預見到還存在爆發各種瘟疫的可能,積極推動建立防御預案,建立防疫機構,建立防疫設施,使1920年再度爆發鼠疫、霍亂得以從容應對,未能釀成大的禍端。
1911年4月,在奉天(今沈陽)召開的多個國家醫學專家參加的『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伍連德博士當選大會主席。這是近代史上在中國召開的首次國際科學會議,令外國人刮目相看,為我國爭得了國際榮譽。伍連德博士被國內外譽為防疫科學權威,獲俄國、法國授予的榮譽獎。
在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人類面臨嚴峻挑戰和風險的情況下,伍連德戰勝鼠疫的成功經驗至今值得借鑒。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感染性疾病發生快速傳播的機會也隨之大大增加,傳播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鼠疫、霍亂、黃熱病、流行性腦膜炎等,都在上世紀後期死灰復燃。一些新發的病毒性疾病,都可能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威脅,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使人類遠離瘟疫,要警醒全社會引起對各種病毒侵襲的高度警惕,動員人類、全社會共同應對威脅與挑戰。為加強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防護工作,必須建立強有力的應對體系和機制,建立監測、早期預警與高效處置一體化的衛生應急決策指揮平臺。加強對病毒瘟疫的監控,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相關信息收集、監測和報告、流行病學調查檢測和實驗室檢測。要健全並實施防控措施,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指揮機構,建立統一的指揮系統。充分發揮組織指揮體系的作用。要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根據預案積極應對。廣大醫務工作者是與各種瘟疫、病毒作斗爭的中堅力量,在戰勝非典、禽流感、甲流的過程中展示了崇高的不怕犧牲精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貢獻與付出要給予充分肯定與尊重,激勵廣大醫務工作者繼續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大無畏的獻身精神,以國家安危為己任,以人民健康為己任,在面對新挑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展示更大的作為。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醫療防疫隊伍,推進醫學院校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纔,引進高層次的醫學專家,為創造安全的發展環境,為保障人民群眾安全與健康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
紀念伍連德博士,就是要大力弘揚他的科學務實精神,推進公共衛生事業創新發展伍連德博士輝煌的一生是探索創新的一生,他在防治鼠疫中創立了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和提高人群免疫力的科學理論與方法,至今仍為世界傳染病中普遍應用。他積極推動當時的中國政府發展衛生防疫事業,先後創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及醫院、北京中央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身)、沈陽東北陸軍醫院、南京中央醫院等一批醫療機構。創建了中華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公共衛生協會,創辦了《中華醫學雜志》。
伍連德博士造詣頗深,為醫學科學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與人合著的《中國醫史》出版,展示了中國醫學的輝煌成就,成為迄今唯一一部英文版中國醫史,與他所著的《肺鼠疫》成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兩部宏篇巨著。他以其豐富的醫學科學實踐與研究成果為國際機構、著名人士所折服,憑借豐富而卓越的學識,受聘各科學技術機構,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上海聖約翰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蘇聯科學院名譽院士及蘇聯微生物學會外國會員。國際聯盟衛生組織聘請伍連德博士為該組織中國委員,並授予鼠疫專家稱號。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發展公共衛生事業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關系到社會安全與平穩。衛生科技事業創新要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人民的健康為目標,為經濟社會提供強有力的衛生科技支橕。要整合充實現有的醫教研資源,建立醫學專門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建立醫療機構與科研機構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大型科研醫療機構與基層衛生機構有機結合的技術推廣應用體系,建設不同領域和地區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要借鑒國外研究機構設立的經驗,使衛生科技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特別是衛生科技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橕和保障。衛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注意吸納國際資源,大力推進國際衛生合作,積極爭取國際合作項目和資金,充分吸納和利用國際資源發展我國衛生科技工作。要鼓勵醫學工作者在繼承創新的基礎上,不斷探求醫學防疫新的領域、新的知識,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紀念伍連德博士,就是要大力弘揚他的赤誠愛國精神,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與纔智伍連德博士生於馬來西亞,身居海外,心系祖國,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國際交往的一些重要場合,他都身著博士服出席,他要證明中國人具有聰明纔智,能夠攀登科學高峰。在他創建的中華醫學會首次會議上,作為當選會長他鄭重提議會議應用國語,以體現祖國的尊嚴。當他看到美國醫學史家編寫的《醫學史》中國部分僅有一頁,憤然與人編寫英文版《中國醫史》,向世界展示了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他視祖國的主權與尊嚴為生命,呼吁收回了被外國人壟斷的中國海港檢疫權。他多次主持重大國際會議,受到國際同行的敬重,為中國人爭了光。他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堅決不與日寇合作,舉家回到馬來西亞檳榔嶼避難,表現了錚錚民族氣節。
在伍連德博士八十高齡之際,他耳聞目睹新中國獨立與日益強大,充滿深情地寫道:『在舊中國,我度過了一生最寶貴的三十年。從滿清王朝的覆滅,到中華民國的建立,國民黨政權的解體,我都曾親身經歷,那一些至今仍歷歷在目,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的古國,歷盡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纔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地希望她能更加繁榮。』吐露出他飽含深情的愛國心聲。
愛國主義是凝聚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中華民族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紀念伍連德博士,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今天的中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30年的改革開放使古老的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面對中國改革發展的良好態勢,面對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就是要不斷深化對我國歷史和國情的認識、對改革開放30年偉大進程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地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強國行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在民族復興的艱辛歷程中,要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要始終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和核心進行,加快改革建設步伐,全面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每個人都要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個人的愛國情懷融入到推動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時代洪流中去,為繁榮經濟、振興民族、報效祖國,而立足崗位,發奮工作,矢志為實現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把愛國熱情體現到維護祖國尊嚴和國家利益上,要以有利於國家根本利益為追求目標和衡量標准,把愛國的動機體現在愛國的效果上,據此規范個人的言論和行動,倍加珍惜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利益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