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中流爭勇千帆競 全省國有企業大項目建設綜述
2010-12-24 11:19: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德俊 來玉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每到年末,人們都要評出一年的流行語。如果要為這幾年我省經濟建設評出一個流行語的話,那就是『大項目』。無疑,『大項目』是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這幾年使用頻率最多的詞匯。『十一五』期間,特別是近幾年,我省各級國有企業緊扣『轉方式、調結構』這個時代命題,圍繞『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謀項目、跑項目、爭項目、上項目,一時間,龍江大地席卷起洶湧澎湃的『項目大潮』。據統計,今年1~11月份,全省城鎮國有控股工業施工項目788個,完成投資797.3億元。

  哈齊客運專線、哈牡客運專線、哈佳客運專線、賓西鐵路、撫前鐵路等項目的建設,必將縮短城市間的時間距離,以哈爾濱為中心的3小時經濟圈就此形成;七臺河龍洋焦電、鶴崗東化百萬噸化肥、雙鴨山航天30萬噸甲醇等項目的建設,徹底改變了我省東部產業格局,使以龍煤控股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成為東部煤電化基地的主角;低碳建築工業產業基地及九洲電氣、工大環保、友博藥業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的建設,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不竭動力;俄羅斯猶太州錳鐵礦、阿馬紮爾60萬噸林漿一體化、新疆西山礦等項目的建設,加快了龍江國企資本擴張的步伐;綏化熱電聯產項目的建設,拔掉了當地400多根大煙囪,讓全省最後一個地級城市實現了集中供熱……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省國資委規劃和重點推進的項目達到100個,項目投資總額接近2000億元。5年來,省國資委出資企業完成項目投資達到303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9.9%,超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特別是2008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企業發展步履維艱的情況下,完成投資總額實現了年平均增長42%,一批調結構、轉方式、高效益的大項目落地生根,帶動出資企業實現了好發展、快發展的目標。12戶出資企業資產總額從2005年的657億元增加到今年的84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從201億元增加到500億元,利潤從12.7億元增加到20億元,上繳稅金從23.8億元增加到58.1億元,資產、收入雙超百億元的企業達到2戶,收入超億元的企業由2戶增加到8戶,利潤億元以上的企業由1戶增加到4戶。

  煤電化領奏『東進序曲』

  2008年,我省提出建設東部煤電化基地後,東部6市及全省相關單位和部門迅速介入,一場轟轟烈烈的『東進序曲』就此上演。以龍煤控股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正式登臺,圍繞煤、電、化謀劃實施大項目,煤電化基地建設如火如荼。

  作為資源大省,我省圍繞煤和石油等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資源型產業,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些產業為我省乃至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它們也存在著致命弱點:產品附加值小,經濟貢獻率低。據統計,目前我省采掘業和制造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1,這是制約我省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那麼,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省委常委、省國資委黨委書記趙克非說:『作為資源大省,我們要認真考慮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成資產優勢和資本優勢,然後通過企業的運作把資源轉化成優勢資本,與外部進行優勢互補的交換。只有這樣,我們纔能抓住區域和產業振興規劃的機遇,增加話語權,讓資源賣出個好價錢。』

  龍煤控股集團下轄42個煤礦,每年原煤產量在5000萬噸左右,接近全省煤炭產量的一半。2004年組建之初,龍煤控股集團采掘業增加值佔銷售收入的94.5%,是個典型的以采掘為絕對主業的企業。東部煤電化基地戰略實施後,龍煤控股集團緊抓機遇,按照『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資本』的思路,加大煤電化、煤氣化、煤焦化項目的謀劃和建設力度,努力延長煤炭加工產業鏈,積極構建煤化工產業集群。在我省規劃的煤電化基地重點建設項目中,龍煤控股集團的項目就有30個,投資近千億元。其中,總投資9.3億元的七臺河龍洋焦電項目投產僅3年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利潤3.3億元,總投資60億元的鶴崗東化百萬噸化肥和16億元的雙鴨山航天30萬噸甲醇等一批煤化工項目開工建設;鶴崗10萬千瓦矸石電廠建成投產,七臺河、雞西、雙鴨山、鶴崗總裝機313.5萬千瓦的電廠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東榮一礦、榮華立井首采面出煤;省外資源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完成對新疆阜康市以及松樹頭礦等煤炭資源的股權收購,簽訂開發內蒙古哈日高畢礦區煤炭資源協議,上述礦井建成投產後,每年可新增原煤產量1600萬噸。

  經過幾年的調結構、轉方式,龍煤控股集團采掘業增加值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將降為70%,煤化工產業佔20%,煤電佔10% ,『煤炭開采、煤電、煤化工』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已具雛形。隨著雞西循環經濟園區、鶴崗煤化工園區、雙鴨山東榮礦區煤基多聯產生態工業園區和七臺河焦化工業園區的加快建設,龍煤控股集團的產業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逐步走上采掘業和制造業並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將更加凸顯。

  項目裝滿『西部走廊』

  如今的哈大齊工業走廊上可謂項目雲集,群星閃耀。

  在哈爾濱,以哈電集團、東輕、哈飛、哈藥等領銜的國有企業,大項目建設紅紅火火,哈電集團的核電基地建設總投資19.3億元,項目包括核電主泵電機制造基地建設項目、核電反應堆冷卻劑泵組制造技術改造項目等諸多子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產二代加核反應冷卻劑泵組9套、三代核電主泵電機12臺的生產能力、4套百萬千瓦級核電汽輪機和4套核電常規島輔機的生產能力,集團將成為國家新一代核電的產業基地;哈藥集團生物工程產業基地建設項目,設計生產凍乾粉針、水針、軟膏等產品,多項成果將達到國內領先乃至國際先進水平,對集團成為國家重要的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研發基地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項目建設已近收尾階段;東輕19萬噸鋁合金板帶材,項目總投資41.8億元,該項目將對打造國家鋁加工工業園區,實現『濱水名城南拓』戰略發揮積極作用;

  在大慶,大慶石化120萬噸/年加氫精制裝置及配套工程、12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改造等項目建成投產,12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正在抓緊建設,該項目在現有60萬噸/年乙烯基礎上,並線建設60萬噸/年乙烯裂解、25萬噸/年全密度聚乙烯等項目,建成投產後將進一步優化東北地區油氣資源配置;大慶中藍石化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70萬噸汽柴油加氫裝置項目建設期僅7個半月,創造了國內及亞洲同類裝置項目建設和投料開工用時最短紀錄;

  在齊齊哈爾,中國一重投資100餘億元,建設了鑄鍛鋼基地及大型鑄鍛件自主化改造項目等10個大項目,基本建成富拉爾基國際一流鑄鍛鋼基地和大連棉花島核電石化容器制造基地,天津濱海成套裝備制造基地也已初具規模,企業生產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昇,企業也一躍成為全球四大鑄鍛件供應商之一;齊軌道交通通過快速、重載鐵路貨車研發與制造基地改造等項目建設,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據統計,截至2010年10月末,哈大齊工業走廊累計開發142.8平方公裡,開工建設項目1124個,竣工投產項目742個,累計完成投資1005.3億元。

  安達,只是我省西部哈大齊工業走廊上的一個小節點,但是中盟龍新化工產業園區的開工建設卻使其成為工業走廊上的一顆明珠。中盟集團龍新化工是我省老牌化工企業,擁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形成了完整的人纔隊伍。公司依托自有先進技術和大慶的資源,投資建設了5萬噸甲基丙烯酸甲酯項目和5萬噸丙酮氰醇項目,目前兩個項目均已建成投產。在此基礎上,公司謀劃建設一個總投資和年銷售收入均達到80億元的化工園區,該化工園區設計以硫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氰醇三個產品為主線,向上下游產業延伸,逐步形成三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從而使化工產業成為中盟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園區的建設,也必將使我省地方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為一家投資公司,辰能集團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中一直扮演著鰻魚群裡的?魚角色。辰能集團先後投資了九洲電氣、工大環保、光宇蓄電池、友博藥業、1,3丙二醇、砷化鎵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和項目。目前,九洲電氣已成功上市,打破了我省企業多年來的『上市荒』,對工大環保等3戶企業的上市培育工作正在進行中。辰能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完成的1,3丙二醇項目技術中試和工業放大性試驗,經國家科技部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填補了國內用生物法提取1,3丙二醇的空白,該項目近期已竣工驗收。辰能擔保公司自2009年3月成立以來,已為90戶企業提供111筆共計8.5億元的貸款擔保,極大地緩解了我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促進了中小企業發展;辰能集團的發展之路,不僅為自己帶來可觀的收益,也為我省企業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並為企業上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作為『八大經濟區』的龍頭,哈大齊工業走廊在大項目建設的推動下,正成為我省經濟的一大增長極。


   低碳產業領航『高新區』

  在哈爾濱市哈西眾多樓盤中,有一處東北地區唯一的『中國十大低碳示范樓盤』,它就是辰能集團投資管理公司開發建設的總投資19億元的溪樹庭院小區。溪樹庭院項目融合了地源熱泵、天棚低溫輻射采暖制冷、全置換新風系統等多項新技術,節能標准達到80%,完全達到第三代節能住宅標准。

  如果說辰能樓房是樓市的寵兒的話,省建設集團的節能裝配式住宅則是哈洽會上的明星產品。這種房子使用了省建設集團的多項專利技術,可以像家具一樣隨意拆裝,而且重量輕,方便搬運,還具有很好的保暖節能效果。在今年的哈洽會上,節能裝配式住宅不僅引來省裡主要領導的極大關注,也贏得了眾多客戶的『芳心』,俄羅斯客商一次就與省建設集團簽訂了價值9億元的合同,開發出如此吸引人眼球的產品得益於企業雄厚的科研實力。據介紹,省建設集團擁有一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79項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技術,年施工建設規模100億元,其自主研發的承重砌塊體系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關鍵領域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謀劃建設的低碳建築工業產業基地,以寒區低碳建築、低碳經濟為核心,融合了節能裝配式住宅、輕質飾面磚、免拆受力模板、早拆模板技術、鋼筋集中配送、新農村節能房為代表的一批新技術、新材料和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湧現的科研成果全面帶動了集團的產業戰略昇級,也使省建設集團得以把建築施工這樣一個傳統產業做成低碳節能的高新技術產業。

  低碳技術和環境友好技術創新,正在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低碳技術,在現階段對企業而言,是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排放;從長遠看,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近幾年,在我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過程中,國有企業圍繞風能、太陽能、生物質、水電、核電產業等低碳產業,謀劃了一批大項目。在眾多國有企業中,辰能集團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急先鋒』,其投資的蓮花水電站、黑河西溝水電站已經並網發電;投資共10億元的方正胡鐵嶺風電、中宇高楞風電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有專家展望, 5年內,黑土地上將崛起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而以低碳經濟為主導的戰略性新型產業將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

  經貿足跡遍及『東北亞』

  近幾年,我省國有企業充分利用地緣優勢,把握建設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的的機遇,積極發展與俄、日、韓的經貿往來,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層次不斷提高。航運集團積極開展對俄運輸、外輪代理、造船等業務,每年過貨量達100萬噸;外貿集團和新良集團始終保持著與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貿往來;龍興集團與俄羅斯薩哈林出口有限公司就出口水泥、機械,進口煤炭、木材,以及共建水泥廠、加氣混凝土砌塊廠等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

  國有企業不僅把生意做到國外,而且把工廠也建到了國外。2006年4月初,龍興集團通過競拍獲得俄羅斯圖瓦鉛鋅礦項目100%使用權,並與福建紫金礦業集團合作,投資10億元人民幣開發該項目。截至2010年11月,已累計完成投資8.7億元人民幣。如今,項目規劃設計已如期完成,並獲得了俄聯邦技術監督部門的審查批准,基本完成了工勘和測量工作;通往礦區的102公裡公路已經通車。目前,龍興集團正在繼續組織礦區林木采伐、集材和驗收,進行建築工程設計。龍興集團在俄羅斯投資31.38億元的阿瑪紮爾60萬噸林漿一體化項目已經進入基本建設階段;在下列寧斯科耶投資6.74億元人民幣建設的木材加工園區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作為我省對俄經貿的平臺,龍興集團不僅自己與俄羅斯企業發展經貿往來,而且還為省內眾多外貿企業提供擔保和貸款,為我省對俄經貿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前不久,中盟集團與俄羅斯薩馬拉有機合成公司簽訂了一份意向協議,向對方轉讓MPSA技術,並提供成套設備,協議金額7320萬元人民幣。這標志著我省國有企業對俄合作方式正在從產品貿易、資源合作向技術轉讓等更高層次拓展。

  築路身影頻現『交通網』

  時下已是隆冬時節,室外冰天雪地,幾乎所有工程建設者都早已回家。但是,在省城哈爾濱的地下,仍然活躍著一支建設大軍,他們就是哈爾濱軌道交通的建設者。據了解,目前軌道交通工程已有11座車站完成主體施工,區間隧道已完成工程量的55%,控制中心大樓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作為省級政府投資主體,省投資總公司在軌道交通項目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現代交通網絡工程是我省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2008年,我省提出投入1000億元,進行『公路建設三年決戰』。同時,城際鐵路的提檔昇級也被列為現代交通網絡工程的重要部分。在我省新一輪鐵路建設戰役中,幾乎處處都能見到省級國有企業的身影。省鐵路集團與地方政府及主要貨主共同出資建設的哈爾濱賓西鐵路已經竣工通車;省投資總公司參股的哈齊客運專線、哈牡客運專線、哈佳客運專線及前撫線鐵路,總投資達到800億元。這些鐵路的建成,對於縮短城際間的聯系周期,對於以哈爾濱為中心的3小時經濟圈的形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是我省水運最風光的5年:交通部的第一個內河水運工程項目落戶同江,該工程也是省航運集團此間最大的水運基礎建設工程。如今,這個總投資1.16億元的同江港改擴建工程已經投入使用。今年,總投資9737萬元、省航運集團第二大水運基礎建設工程——黑河港改擴建工程也已完工。據省航運集團介紹,同江港和黑河港是黑龍江界河的最重要港口、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港口。隨著中俄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和我省『南聯北開』戰略的實施,邊境口岸過貨量不斷增加,兩個港口的功能和能力已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改擴建完工後,兩港口新增通過能力183萬噸,年通過能力將達到348.1萬噸,將成為中俄邊境貿易的重要通道。

  回顧『十一五』,我省的國有企業克服眾多困難,以項目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在『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省委常委、省國資委黨委書記趙克非這樣評價我省國有企業取得的成績:『這5年的成就,是在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國際金融危機深刻影響下取得的;是在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攻堅階段,舊體制尚未退盡,新體制剛剛建立,新舊兩種機制在互相碰撞融合階段取得的;是在我們乾部職工對監管工作的特點規律逐步認識,監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的摸索實踐中取得的。我們已經邁向了符合黑龍江國資實際的監管道路。』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