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關注五常大米系列報道二 稻農今冬飽嘗『無單』苦
2010-12-30 14:20:3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0日訊 今年,五常大米處於有價無市的局面,稻農遭遇賣稻難。記者了解到,雖然今年水稻價格偏低,但是大部分與農民簽單的企業還是按照年初合同價與農民陸續兌現合同,出現賣稻難的主要是手中『無單』的農民。

  有『單』賣高價 無『單』賣不掉

  『今年有訂單的合算了。』五常市安家鎮東昇村村長張國軍說。在其他賣稻途徑不暢通的情況下,手握一紙合同就顯得很重要了。張國軍告訴記者,他們村子距離安家鎮不到5公裡,安家鎮大大小小的米廠很多,前些年農民都是哪家給的收購價格高就賣給那裡。『這幾年稻花香稻子特別好出手,農戶都不在乎簽不簽合同。即使簽了合同也沒什麼約束力,最終要看市場價格。』張國軍說。

  今年,安家鎮鐵西村200多戶農民嘗到了簽訂購銷合同的甜頭,春耕前,該村200戶農民與東方集團簽訂水稻收購協議,合同規定秋後達到標准的水稻,企業將以4.8元/公斤的價格收購。『現在沒簽合同的農戶都老後悔了。』該村會計康健告訴記者,12月28日,五常水稻銷售價格在3.8-4.0元/公斤,4.8元/公斤絕對是高價了。按訂單生產的農戶不僅將水稻及時賣出,一?地還多收入七八千元。

  回憶起年初簽合同時的情景,康健說,當初農戶對於訂單生產不太上心,合同上規定了水稻質量標准,企業給農戶免費提供生物制劑、葉面肥等,農戶要按照嚴格生產流程操作,同時企業在水稻生長期要對農戶進行監督規范等,最後收購成品還有出米率要求。這些『苛刻』要求,讓一些農戶覺得約束太多,就沒有簽訂訂單。另外,由於去年五常水稻價格被拉得很高,農戶覺得4.8元/公斤的收購價也不算太高,不如自己賣。

  康健說,今年與企業簽訂訂單的農戶按照規范生產,在收購環節基本都達到收購標准,今年水稻出米率達到5.5以上(大米/水稻=55/100)的標准,企業就進行收購,企業到農戶家拉糧,錢直接打到農民存折上。目前該村訂單農戶的水稻已被收走一半。

  訂單生產雙方受惠

  金膳道米業在民樂朝鮮族鄉與合作社簽訂合同,實行訂單生產。該合作社有1000多?地,社員近200戶。金膳道米業生產管理負責人米文山介紹,訂單生產能保證農戶利益,也能保證產品品質。開春耕作之前,由公司統一購種、統一施肥、後期統一管理。最後由合作社的農戶進行成本核算,在參考市場行情的情況下,由農戶集體定價,例如,今年有機水稻定價為6.5元/公斤。企業拿出一部分利潤,每公斤再補貼農戶兩毛錢。在不讓農戶吃虧的情況下,也能保證產品的品質。米文山說,企業與合作社其實是利益共同體,在綜合雙方利益的情況下,這種合作方式是最有利的。

  民樂朝鮮族鄉的豐粟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社長年與北京一公司簽訂購銷合同,企業負責市場銷售運作,合作社負責把好質量關。雖然今年的稻子銷售形勢嚴竣,但是有了這份合同,今年合作社農戶手中的稻子順利賣出。

  葵花陽光米業總經理孟憲成說,該企業與1萬多農戶簽訂了水稻購銷合同,今年企業收購都是合同戶的水稻。由於整體銷售情況不好,今年農戶都爭相與企業履行合同。在合同價的基礎上,農民送糧還給38元/車的運輸補貼。預計明年1月中旬能全部履行完所有訂戶的合同。

  政府應加強訂單履約監督

  24日,在民樂朝鮮族鄉鄉長辦公室,一位農民拿著合同找到鄉長崔哲浩,希望讓企業盡快履行合同,因為春耕貸款快要到期了。其餘有訂單但沒出手的農戶也很著急,一位農戶坦言,早日履約心裡纔托底,企業信譽好、返款快是日後繼續合作的基礎。

  五常市綠辦工作人員介紹說,五常有180萬畝水田,其中130-140萬畝是訂單式生產,但是有些合作並不緊密。孟憲成坦言,與農戶簽訂的購銷合同並沒有嚴格的約束力,在利益面前農戶違約現象很普遍。

  鐵西村村支書趙景林說,訂單生產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2006年農戶就被訂單企業涮了一把。當時村裡和北京一家公司簽訂購銷合同,秋收後農民滿心歡喜等著企業收購,可是企業一拖再拖,最後是一點沒收,不僅耽誤農戶賣稻,也使很多農民覺得訂單不靠譜。

  有關人士指出,訂單合作是保證農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引導幫助農民與有信譽有實力的企業簽訂合同,監督企業履行合同應成為政府部門一項長期重要工作。對違約的企業應該進行公示,幫助廣大農民規避風險。另外,政府也應該對農民進行誠信教育。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