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昨天中午11點50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總經理姚偉在漠河首站發布正式投產輸油指令,在漠河首站和加格達奇站壓力作用下,大慶林源末站在漠河站開閥約15分鍾後開始正式接收俄羅斯原油。
大慶林源輸油站工作人員向記者表達了他們激動的心情——『我們的心情感到特別激動。 因為作為石油人,能夠接觸到俄油,參與到這個工程,感覺到特別的興奮。』
途徑13區縣 管道全長約1000公裡
中俄石油管道,也就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起自俄遠東斯科沃羅季諾原油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和內蒙古的13個市縣區,止於大慶站。管道全長約1000公裡。
中石油內部一位參與了談判的高層人士曾經評價說,中俄原油管線是一塊硬骨頭,從來沒有哪一個能源項目像這個一樣,經歷了這麼多的曲折和反復。俄羅斯總理普京表示,這一項目吸納了巨大的資金和人纔投入。
普京:從東西伯利亞到太平洋沿岸的這條管道,建設投資高達7000億盧布,5000名管道專家和70萬人,投入這項建設工程。
可以說這些數字非常說明問題,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周大地介紹說,目前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主要集中在歐洲,對亞太地區的出口量暫時還較小。通過一條管道盤活一片地區。對俄羅斯而言,這將是進入有前景的亞太市場的一個重要出口,發展中的中國市場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具有廣闊前景。
來源多元化將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對於中國來說,未來20年,俄羅斯將通過這條管道每年向我國供應1500萬噸原油,最大年輸量3000萬噸,這樣兩個數字,對於中國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其實我們知道,從俄羅斯進口的油1500萬噸在整個中國進口的盤子中並不是比例非常大的,和中東比要小得多。尤其像沙特,我們買的油要比這多得多。
但是從中國本身應該實現能源的多元化,特別是石油,應該從四面八方都向中國流,這樣一方面能夠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中國形成一個窪地效應,使各方的水都流入中國,中國可以因此獲得比較好的價格。
據統計,2009年中國原油消費達3.88億噸,其中自產1.89億噸,進口1.99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韓曉平認為,實際的數據可能要達到55%,甚至更高,因此,來源多元化將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
韓曉平:石油其實55%我看還不止,因為我們更多要依靠進口石油了,但是是不是進口得多了就一定是不安全呢?這也未必。因為像日本等國家進口的比例要比我們大得多,可能在日本百分之百的油都要進口。
對於中國來說,來源多元化可能是保障安全的最重要因素。我們現在對於中東的石油依賴比較多,一方面我們要在中東,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北美,像委內瑞拉這些地方來獲得油,甚至也可以從加拿大進口油,還有就是我們的近鄰俄羅斯。
因為他跟我們邊境相鄰非常長,而且是世界石油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我們如果能夠從俄羅斯來購買油,不僅對我們、對俄羅斯都會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因為這樣運輸成本可以降低,而且還可以通過這些油直接進入到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供那個地方我們已經建立的煉廠和石油管道運營,同時使我們中國企業獲得更多的收益。
陸上通道穩定性高、成本低
韓曉平介紹說,相對於此前過度依賴海上石油通道來說,陸上通道具有穩定性高,成本低等多種優勢,未來開闢陸上管道,我們還可以向西看。
韓曉平:我們現在的石油進口主要是通過海上,主要通過南方的馬六甲海峽從中東、印度洋進口油然後進入到中國,這個比例非常之大,所以這就造成了整個中國石油供應過度依賴中東的石油,過度的靠馬六甲海峽,一旦那個地方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對於中國的石油供應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問題。
陸上管道能夠更加平穩的保證中國的石油供應,另外陸上管道的運輸成本要低於海上,因為海上我們要來回把石油從一個一個油田輸入到海邊又裝船運到中國的沿海,在這裡再到一個一個的煉油廠,煉完油以後再運到各地去,周轉的成本也是比較大的。
我們現在是從東西伯利亞來建立管道供應石油,未來我們也不妨從西西伯利亞建立一些管道。同時我們還要從西部的像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這樣一些國家來建立管道來供應。,現在已經有氣,未來要有油更多的能源供應來保證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