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他們常常在外面坐到天黑纔回家;他們需要飼養小動物來排解寂寞;他們常常認真地守在電話機旁,生怕錯過每一個電話……
冬天的哈爾濱寒風凜冽,但在大街上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老人站在陽光下說著什麼,他們不是在議論什麼大事,而是附近的居民聚在一起閑聊,共同排遣寂寞。在道裡區安隆街89線車站,60多歲的張大娘每天都來坐公共汽車,從始發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來,89線的司機沒有不認識張大娘的。
於大娘在為鄰居們服務的時候特別快樂,但一回到家,就感覺冷清起來。尤其在冬天,日子似乎單調起來。看電視一看看一天,對每個電視臺什麼時段演什麼節目倒背如流。
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後,獨守『空巢』的老年夫婦無人照料,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隨著《老年法》的重新修訂,老人們是否就有了盼頭?
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以前這種訴訟法院一般不會受理,但以後法院將要立案審理。
據了解,截至2009年,我省老年人數量是524萬,佔全省總人口數量的13.7%,老年人口數量持續上昇。目前哈爾濱市空巢老人達到53.9萬人,佔全市老年人口數量的47.8%。部分喪失和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的老人有20.9萬人,佔老年人口數量的17.3%。這些老人需要專業的護理和照顧,但哈爾濱市養老護理人員卻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記者從民政部門獲悉,目前哈爾濱市一線民政技能人纔僅3000餘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按有關比例,哈爾濱市目前需要約7萬名養老護理員,然而當前哈爾濱市養老護理員人數不足2萬,僅有幾百名護理員獲得了職業資格,養老服務人纔極為『稀缺』。
目前,哈爾濱市有正規執照的養老機構180所,僅有三家是公辦養老機構,絕大部分為民辦養老機構。經過專業培訓的養老護理人員非常少,從事養老護理員工作的多為下崗工人或外來務工人員。由於觀念原因,很多人不願意從事護理工作,很多家政公司出現十幾名顧客爭搶一名職業護理員的局面。
記者采訪了部分中青年人,17位受訪者中僅有4位受訪者與父母同住,另外13位的父母都是獨自在家,為空巢老人。這17位受訪者在回答『你是否對空巢老人的身體健康有所懮慮』的問題時,有12位受訪者表示會擔心父母身體,而在回答『你是否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有所懮慮』問題時,有8位受訪者表示懮慮,3位表示偶爾會懮慮,另外6位表示『不認為空巢家庭的父母會產生心理問題。』
國家級二級心理諮詢師李穎說,這個調查結果表明人們對空巢家庭老人的心理狀態不夠了解,事實上『空心』比『空巢』的問題更嚴峻。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子女應該關愛父母外,空巢老人本身也應做到老有所學,即學學新鮮事物,比如唱歌、書法、電腦等,加強與社會的接觸;老有所用,幫助鄰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自己找樂趣,比如散步和跳舞;鍛煉身體之外,更要妥善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和情感。
據介紹,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在社會保障裡拆分出一些內容,單獨成立『社會照料』一章,主要是針對高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
有關人士認為,『常回家看看』不能只靠法律強制,與倫理有關,與道德有關,希望『常回家看看』入法後,能使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