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農民獲高額土地補償款炫富 專家:政府應引導理性消費
2011-01-07 10:00: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隨著哈爾濱市平房區、松北區、呼蘭區的一些農民土地被征用,農民在獲得高額土地補償款後,相互攀比炫富消費的現象十分嚴重.。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吃吃喝喝 買車買貂

  從去年八九月份開始,呼蘭區裕華村小陶家屯在十裡八鄉名氣愈發響亮。日前記者采訪時,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說,這個屯有了個外號,叫『貂車屯』,就是說農民拿到補償款後,幾乎家家攀比買車開,買貂穿。『有些農民手裡的補償款揮霍得差不多了。』外村村民說。

  記者在這個村采訪時,農民都不說自家補償了多少錢,但是村民家門口停的轎車和村民的衣著,印證了前面那位村民所說的情況。

  據了解,這個屯的農民在獲得土地補償款後,幾乎家家都買汽車,去年一年就買了70多臺小轎車,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看到男人們買車,婦女盯上了高檔時裝和化妝品,比著穿貂皮戴首飾。裕華村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村乾部說:『有的農民家買車一年也開不上幾回;有的婦女做飯的時候都穿著貂皮衣裳。現在就有人張羅賣車了,有的補償款花完了,今後買房的錢都沒有了。』

  在松北區世紀花園小區,這裡的一位張姓居民說,松北鎮新鎮村一些農民在這個小區買了樓房之後,不是想著怎麼讓錢昇值,而是吃喝穿大手大腳揮霍。記者從松北鎮和呼蘭區一些飯店老板的講述中了解到,不少農民拿著補償款不乾活,就吃喝,有的一喝就是小半天。

  前不久,平房區在對獲征地補償款的農民進行調查時發現,有30%的農民用補償款買車買奢侈品,50%的農民把錢存到銀行吃利息,只有20%的農民把錢用來投資。還有的農民染上了賭博的惡習,將用於解決今後生計的征地補償款、拆遷補償款賭光了。

  農民有願望 增理財技能

  裕華村的村民高波,拿到補償款後就買了廠房,添置了機械設備,並在附近的工地上找到了工程項目,將手裡的錢昇了值,但村裡像他這樣的人寥寥無幾。

  平房區平心鎮平樂村的村民吳英不到40歲,她意識到補償款對於一家人來說意味著今後的生活和生計。她把錢攢起來,在城裡找活乾,因為沒有什麼技能,街道辦事處給她安排了清潔工的工作,雖然有些辛苦,但是每月幾百元的收入,可用做家裡的零花錢,她滿足地說:『不能坐吃山空。』

  記者在對裕華村、新鎮村、平樂村等村采訪時了解到,不少農民也都想讓手裡錢昇值。一些年輕人,還想用這些錢創業,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項目。

  前不久,平房區請銀行專家和心理諮詢師為農民普及理財知識和心理輔導。專家們從最基本的金融知識入手,詳細講解了什麼是理財,理財的品種有哪些,怎樣纔能規避理財風險?並輔導農民合理理財。一位姓董的農民說:『手裡突然有了這麼多錢,也想投資,又不知道怎樣做,聽了理財專家的講解,我心裡有了底兒。』新疆街道辦事處的黨辦主任李世華告訴記者,上過理財課之後,有農民已經將手中的錢理智投資,以往相互攀比的風氣消減了。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樣的理財培訓只是初步,今後平房區還將對上千戶得到拆遷款的農民開展進一步的資產投資培訓,讓農民將手中的錢變成資產,讓農民的錢不僅保值還要增值。

  規劃新生活 政府應有為

  松北區新鎮村的王老板屯在冊登記476戶、912名村民。70%以上的村民家能獲七八十萬元的補償款,多的可獲三四百萬元。有錢之後,他們也辦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變成『城裡人』。

  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心理學教授吳雲認為,對於農民來說,一下子有了那麼多錢,又變成了『城裡人』,心理上一時間適應不了,尤其是精神和素質方面的轉變,需要有個過程。同時,這些人並不具備掌控較多財產的經驗和能力。如何讓這些農民從生活方式、觀念方面變身為城市居民,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哈爾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曾燕南說,面對巨額補償款,農民有投資、理財打算這是一件好事。但對於缺乏經驗和技能的農民來說,怎麼投資?投向哪裡?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在這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可缺失,有針對性地辦理財課是個好辦法。

  有社會學者指出,能否解決好農民失地後的生存需求和生活保障,是城市化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城市化是土地資源非農化的過程。當城市發展需要農民放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時,無論以何種方式征地,國家和政府都應該對農民失地後的生產和生活有一個全面的政策安排,讓農民手裡這些資金對社會發展有良性的促進作用,也能保障農民今後的生活有個好的著落。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