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古巷』效果圖
黑龍江新聞網訊 哈爾濱城史百年,地緣文化卻可追溯到千年。上下一千年,文化一脈相承——千年的金源文化、百年的關東文化、中華巴洛克文化和時尚的都市文化……走進關東古巷,仿佛進入時光隧道,穿越時空,從古到今,盡覽哈爾濱文化。
『關東古巷可以說是一間哈爾濱「民俗博物館」。』關東古巷的設計者王建偉說。
捕魚 馴鹿
再現『金源文化』
關東古巷坐落於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的『南岸』文化區內,建築規模8000餘平方米,是一條大型仿古內廊。哈爾濱城史可追溯到千年的金源文化。關東古巷稱之為『古』巷,也是涵蓋了哈爾濱地緣文化中,最為悠遠的金源文化。
金源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漁獵文化。昔日,人們手拿刀叉,跳進茫茫的蘆葦蕩捕魚,鑽進茫茫林海,狩獵動物。設計者通過立體三維畫面和人物、動物雕像,還原當時冬捕、馴鹿、狩獵的場景,將當時漁獵文化時期,人們居住的建築,用原木支起的『撮蘿子』等蓋在巷子內,透出濃濃的金源文化。
黃包車 捏泥人
演繹『闖關東』傳奇
『闖關東』在哈爾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百年前2000多萬人闖關東的情景是一段蕩氣回腸的傳奇。關東古巷以闖關東歷史文化為主題,以關東鄉村情、關東城市情、關東少數民族情為主要線索,以『關東藝、關東味、關東情』為主要展示內容,還原『闖關東』時期,哈爾濱的市井面貌。
『建築是一種語言,我們用建築語言向人們訴說著那個時代。』王建偉說:『巷子內青磚鋪地,灰磚砌牆,路邊站著穿長衫、大褂的「人」,跑著拉黃包車的、坐著捏泥人的、兩肩擔扁擔的,生動的表情,惟妙惟肖的動作,讓走進巷子的游人感受到闖關東時的市井面貌。』王建偉說。
大煙袋 吊搖籃
濃縮『東北八大怪』
『東北傳統文化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關東古巷也將其納入巷子內。』王建偉說。走進巷子的鄉野區,參觀者在此可看到『東北八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大缸小缸漬酸菜,養活孩子吊起來,吉祥喜慶黏豆包,翻穿皮襖毛朝外,草皮房子籬笆寨,狗皮帽子頭上戴。
黏豆包 糖葫蘆
品嘗『東北味道』
關東古巷還建設了演藝小吃區。『一進門,就是個大舞臺,可以演東北二人轉、關東大鼓、皮影戲等傳統曲藝。』王建偉說,在小吃區,參觀者還可以吃到東北正宗的黏豆包,看著蘸出一串串紅紅的糖葫蘆……
『小吃區仿東北大院,木窗櫺、青磚地,掛著大紅燈籠,坐在東北大院裡,品著正宗的東北味,一定讓人感覺穿越了時空,回到了老哈爾濱。』王建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