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解讀2011年齊齊哈爾市政府20件實事
2011-01-12 11:00:12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包志強 路久寬 王冰 關志達 陳猛 於淼 王慶國 王宇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月12日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根據社會調查和群眾意願,今年辦好20件實事』。20件實事都是哪些方面的?百姓在這些方面有哪些迫切需要和亟須解決的難題?政府確定了哪些目標任務,將采取哪些措施做好這些實事?齊齊哈爾日報對此進行了解讀。

  實事一 改善公共交通狀況,將客流量大的公交線路冬季延時至20點,夏季延時至21點,合理調整上下班高峰運營頻率。

  群眾意願——

  在龍沙工商分局民航工商所上班的李艷茹,一提到擠公交車,就叫苦不迭:『上下班高峰期,擠公交車就像去買「不要錢的包子」一樣,車上經常嚴重超載,特別是冬天有時候都上不去車。如果能按照上下班高峰期調整公交車的運營頻率就好了。』

  『我家離單位比較遠,中間需要轉好幾輛公交車,在南鐵道站點等28路公交車是我每天最頭疼的事。早晨比較冷,每次都要在站點挨凍,纔能搭上人滿為患的公交車。』嫩江公園管理所賈奇說。

  現狀——

  上下班時,沒個強健的體魄、不懼被踩腳的勇敢上不了公交車;部分公交車隨意跳站、甩客;特別是冬天,公交車少、間隔時間長,大量乘客滯留在公交站內……這是很多人在乘坐公交車時的感受。據了解,目前,齊齊哈爾市北三區共有29條公交線路,其中,中通公交公司管轄15條、北方公交公司管轄13條、客運公司管轄1條,除了101路晚8點收車、102路晚9點半收車外,其餘均是早6點發車晚7點收車。

  政府決策——

  聽到百姓的呼聲,政府及時跟進。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改善公共交通狀況,將客流量大的公交線路冬季延時至20點,夏季延時至21點,合理調整上下班高峰運營頻率。給居民的出行提供安全保證的同時,也幫助百姓解決乘車難的問題。

  實事二搞好停車場(位)建設,新建小區嚴格按照城市規劃控制規定的要求建設停車場,未建停車設施及停車設施明顯不足的已建成小區,有條件的也要新建擴建地下停車設施,公共建築要按照使用功能配建停車場。

  群眾意願——

  一提起停車位,龍興嘉園的居民張立峰感慨頗多:『我們小區根本沒有停車場,夏天,樓下停的都是車,回來早了把車停在裡面,第二天早上想開出去都難;冬天更麻煩,得把車停到對面小區的地下停車場,然後步行回家。』張立峰盼望自家小區裡能建一個停車場,自己不用再在數九寒天去別的小區停車了。

  現狀——

  雖說近些年齊齊哈爾市新建成的規模較大的小區都建起了停車場,一些舊小區的地下自行車場也改建成了停車場,但仍遠遠不能滿足有車一族的需求。市規劃局不久前在全市規模較大的小區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在已建成或改建成停車場的小區中,地下停車場的面積一般在3000至4000平方米左右,小一些的不足千平方米。

  如興海家園、北疆雅苑等建有地下停車場的小區,其可停車位數量遠遠達不到居民車輛擁有量。建有地下停車位的大型商場、超市附近,同樣街路兩側停滿了車。還有一些商業建築附近的胡同、街路常常被司機們當成了臨時停車場,造成道路擁堵。

  政府決策——

  今年,齊齊哈爾市新建居住小區要根據相應檔次和標准配建停車設施,中心廣場周邊區域戶均配建停車位要達到1個以上,其他區域戶均配建停車位要達到0.5個以上,其中安置動遷戶的棚改小區可適當放寬,但戶均配建停車位要達到0.3個以上。公共建築要按照使用功能配建停車場,每100平方米建築面積不得少於0.3個停車位。未建停車設施及停車設施明顯不足的已建成小區,有條件的也要新建擴建停車設施。


  實事三加大城區路網密度,打通『斷頭路』,拓寬『卡脖路』,改造次乾道和巷道,在規模較大的小區增加車輛進出口,並對超大的小區分區處理,形成道路網格化,保障交通順暢。

  群眾意願——

  家住北疆小區的展慶開出租車多年了,這幾年走街串巷,對城區街路的變化最有感觸。『幾年前,中華路剛建成時,讓我們開車跑在上面感覺寬敞又舒心,可現在車越來越多了,原來感覺寬敞的幾條路,現在也仿佛變窄了,一到上下班高峰竟然也塞車。』

  現狀——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齊齊哈爾市部分道路路況下降、規劃落伍、設施簡陋、功能低下等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其交通狀況亟待改善,城市形象更是迫切需要提昇。為此,齊齊哈爾市於去年先後改造城區道路29條,鋪裝面積24.2萬平方米,完成道路養護維修4.6萬平方米;新修農村公路3405公裡,道路通行能力得到增強,群眾出行得到了極大便利。不過,因種種原因,齊齊哈爾市還存在著部分『斷頭路』和『卡脖路』,特別是近年來上路車輛激增,經常引起上下班時段的塞車,道路建設仍是新一年齊齊哈爾市群眾關注的焦點。

  政府決策——

  今年,齊齊哈爾市將以道路建設為重點,完善城區路網建設,計劃新建、昇級改造道路6條,道路建設總長度21.57公裡。加密城區路網,打通『斷頭路』,拓寬『卡脖路』,改造次乾道和巷道,在規模較大的小區增加車輛進出口,並對超大的小區分區處理,增加次乾道,形成道路網格化,保障交通順暢。

  實事四搞好棚戶區改造,力爭1.2萬戶居民遷入新居。

  群眾意願——

  54歲的王常榮家住燈泡廠宿捨附近,30多平方米的矮屋子,夏天人熱得嘩嘩淌汗,冬天白菜在屋裡也能變成冰疙瘩,上個廁所也得走個十幾分鍾,生活垃圾和廢水更是沒處倒。看政府這兩年實行的棚改工程,他心裡也有了奔頭:『我家這兒盡早實行棚改。』

  現狀——

  如何讓低矮破敗的平房逐漸減少,寬敞明亮的現代化小區逐漸形成,從本質上提高百姓居住條件,成為齊齊哈爾市人民期盼,也是政府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去年,齊齊哈爾市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逐步擴大市場化改造比例的原則,市區內共拆遷棚戶區133萬平方米;投入棚改資金28億元,開工建設棚改回遷房140萬平方米,9350戶棚改居民遷入了新居。目前,齊齊哈爾市還有一部分群眾仍住在排水難、出行難、取暖難、入廁難的棚戶區。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為主線,以建設濱水園林城和生態宜居鶴城為目標,繼續本著市場化運作為主,政府組織為輔的原則,將棚戶區改造與城中村改造有機結合,城區計劃拆遷改造24個棚戶區地段,130萬平方米;計劃建設棚改回遷安居房140萬平方米。


 

  實事五 改造農村泥草房3.6萬戶。

  群眾意願——

  已經搬進樓房一年多的依安縣興福村農民胡光華,至今總是把自己第一個在村裡報名蓋小樓的事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他說:『住了幾十年的土房,泥草房改造讓我沒花多少錢就能住上小洋樓,真是趕上好時代了!』不過,老胡還有個願望:『我的很多親戚朋友還住在土屋裡,希望他們也能像我一樣盡快通過泥草房改造住上新房子。』

  現狀——

  隨著齊齊哈爾市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村泥草房改造進一步加速推進。一幢幢寬敞明亮的節能、環保磚瓦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一座座農民別墅樓、公寓樓像璀璨的明珠一樣鑲嵌在嫩江畔。2010年,齊齊哈爾市采取農民自籌、政府補助、銀行貸款、社會捐贈、企業贊助等融資方式,實施整村推進、整屯推進、農民公寓、農民別墅、廉租房、新型牆體材料應用六種模式,加快了齊齊哈爾市泥草房改造步伐。目前,全市拆除泥草房3.98萬戶、235.8萬平方米,新建住房4.13萬戶。全市村鎮住宅節能房比例達到23.5個百分點,廣大農村群眾真正體驗到了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但還有35萬戶住在泥草房的農民。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繼續以泥草房改造為重點,加快新農村建設。將小城鎮建設、泥草房改造有機結合,預計改造泥草房3.6萬戶,並全面推進農村住宅、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和條件,促進城鄉一體化穩步推進。

  實事六 改造低溫樓40萬平方米。

  群眾意願——

  家住建華區坤順小區的王淑玲老人說,自己家住的這個樓已近30年了,每到供暖期,屋裡溫度老是上不來,尤其到了後半夜更冷。經過向住建局等相關部門諮詢她纔知道,供熱管網老化,牆體不保溫等原因,造成了供熱效果差。』

  現狀——

  由於供熱管道年久老化、樓房循環系統不暢、回水溫度不夠等原因,使齊齊哈爾市很多老小區成為低溫樓。自2009年《齊齊哈爾市城區低溫住宅綜合樓改造實施方案》出臺以來,齊齊哈爾市多家供熱企業、物業企業采取墊資等方式快速啟動低溫樓改造工程,按照方案要求,對部分低溫樓實施外牆、屋面、樓宇門窗節能改造,並實施系統檢修、改造,分戶改造、清洗更換供熱管道、樓外牆體保溫改造和居民室內塑窗更換等多項工程。僅2009年全市累計投入資金749.67萬元,先後對78棟低溫樓實施改造,改造面積達27萬平方米。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繼續加大改造低溫樓工作力度,完成改造低溫樓70棟、40萬平方米的既定任務,讓更多群眾住上『暖屋子』。


  實事七抓好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和廉租住房補貼發放工作。

  群眾意願——

  鐵鋒區新民小區的低保戶趙紅因事故將腿摔斷造成殘疾,失去勞動能力,生活十分貧困,一家三口因沒有房子,幾年來一直處於漂泊狀態。但齊齊哈爾市為雙困家庭發放廉租房補貼的政策,給她一家的生活帶來新的希望。她表示,有了這筆補貼款,可以不再為租房發愁了。

  現狀——

  對於就業和家庭生活都很困難的『雙困家庭』來說,通過建設廉租房、公租房和發放廉租住房補貼辦法,是使這個群體達到居者有其屋目的的有效途徑。齊齊哈爾市從2002年開始發放廉租房補貼。幾年裡,隨著補貼條件的放寬和補貼金額的上漲,到2009年齊齊哈爾市又啟動了建設實物配租廉租住房工程,以優先解決和改善雙困家庭中孤老病殘人員的居住條件。結合齊齊哈爾市實際,相關部門采取集中建設、棚改回遷中配建和商品房開發中配建三種方式,解決了實物配租廉租住房房源問題。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計:9年間,齊齊哈爾市已累計發放廉租房補貼1.1億多元,有8萬餘戶次家庭、近18萬人次從中受益。僅2010年,齊齊哈爾市建設廉租房3055套、12.8萬平方米,發放廉租住房補貼2.28萬戶、5.14萬人、3084萬元。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進一步抓好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和廉租住房補貼發放工作,使更多的雙困家庭不再因住房而發愁。

  實事八加強小區物業和環境管理,實現物業收費、服務內容和服務標准三公開,在中心城區有物業覆蓋的小區全部建立業主委員會,並抓好小區亮化、綠化、硬化和美化工作。

  群眾意願——

  龍沙區萬米樓小區居民王斌就樓道裡亂堆物品、窗戶玻璃破損等現象,幾次找物業反映情況,但樓道髒亂的狀況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王斌對此很不滿意,他表示,雖然這個小區是老小區,居民交的物業費不是很高,但小區坐落在鶴城最美麗的勞動湖畔,樓裡不乾淨利索,有損城市形象,物業不能只收費到位,而服務不到位。

  現狀——

  這幾年,關於物業只收費不管理的怨言始終存在。物業該管什麼,居民該不該參加小區管理……居民糊涂得很。據齊齊哈爾市建設部門統計,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住宅小區188個,物業管理企業87家,物業管理覆蓋率近70%。相比而言,一些新建小區物業比較規范,王仔花苑、東市場、永青、南慧花園、興海花園等均為國家級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運建園、青雲、瀏園安居等40多個小區為省級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陽光花園、昊方名苑等70多個小區是市級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相對來說,舊小區的物業企業服務質量則不高,而齊齊哈爾市老舊小區佔到所有小區的65%以上。目前北三區有物業管理的小區業主委員會覆蓋率70%。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加強小區物業和環境管理,實現物業收費、服務內容和服務標准三公開,在中心城區有物業覆蓋的小區全部建立業主委員會,並抓好小區亮化、綠化、硬化和美化工作,在進一步規范小區物業管理的同時,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美好。


  實事九解決行人如廁難問題,中心城區新增環保公廁10座、大型移動式環保公廁2座。

  群眾意願——

  龍沙區五龍街道豐恆小區68歲的居民李霞患有腎炎,茶餘飯後出去散步從來不敢走太遠,因為公廁少讓她覺得很不方便。看著老伙伴們三三兩兩出去散步,她很羡慕。李霞說:『如果公廁多幾個,我也能和老姐妹們一邊說笑一邊散步了。』

  現狀——

  行人如廁難,已成為社會問題。隨著樓房的增多,原來與平房配套存在的公共廁所也漸漸『消亡』,行人一旦『三急』,也只能往商場、醫院、機關裡跑。雖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齊齊哈爾市按照建公廁的標准,近三年共建公廁30座,緩解了行人如廁難的問題,可是建起來的公廁一段時間後有的還被改成他用,讓本以緊張的公廁更是少得可憐,使行人感到如廁難。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以人為本的原則,重點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加大建設公廁投入力度。市政府將科學合理規劃設計公廁布點布局,在人群密集地區安裝公廁,解決行人如廁難問題,將在中心城區新增環保公廁10座,大型移動式環保公廁2座。

  實事十確保中小學生用餐質量和在校安全,通過招標方式選擇餐飲企業為學生配送午餐,依法取締校園周邊流動攤點;加強中小學安保力量和送子車管理,規范校園周邊治安和交通秩序,實行錯時放學,減輕交通壓力。

  群眾意願——

  『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中午的吃飯問題,學校配備有食堂,但是口味上、營養搭配上還有待於加強。』孩子上小學的個體經營戶李平說。

  同樣,孩子在青雲小學四年四班的家長孫曉紅,對每天接送孩子時,學校門口車特別多,很是擔心。『雖然每天都有一位交警維持秩序,但雙拳難敵四手,總有一些忙不過來的感覺。如果能在學校周圍設上一些隔離帶,多配幾個交警就好了。』

  現狀——

  中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家長平時工作忙,有時無暇接孩子回家吃午飯,如果孩子不在食堂吃,在外面隨意吃,衛生能不能達到標准,就成了許多父母擔心的問題。2010年8月,市教育局通過招標,衛生監督所帶領家長、媒體等進入中標企業檢查配送流程的方式,確定幾家有資質的企業為齊齊哈爾市各學校配送營養午餐,確保孩子能夠吃上衛生合格、營養豐富的午餐。齊齊哈爾市2006年成立學校安全管理處,去年加大投入,現在1404位保安員負責中小學生校園安全。

  政府決策——

  今年齊齊哈爾市在中小學生用餐質量和在校安全上加大了投入力度,通過招標方式選擇餐飲企業為學生配送午餐,依法取締校園周邊流動攤點;加強中小學安保力量和送子車管理,規范校園周邊治安和交通秩序,實行錯時放學,減輕交通壓力。


  實事十一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嚴厲查處加工、倒賣、使用地溝油和不符合質量標准的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對飲食行業餐具消毒的監管力度。

  群眾意願——

  今年56歲的李淑嫻家住龍沙區建工小區,每天要去菜市場采購。『我一個人負責全家人的飲食,這入口關如果把不好,責任可重大啊。去年過年備年貨,在一家熟食店買了50多元錢的八珍豬手,結果回家一嘗變味了,吃也不是,扔了還可惜,最後只好給鄰居家的小狗解饞了。現在,我們最擔心就是吃的東西不安全。』

  現狀——

  民以食為天。吃上放心食品,一直是百姓關注的大事。近年來,齊齊哈爾市食品衛生監督工作不斷加大力度,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市衛生局承擔起食品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對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處的職能,先後開展了節日食品安全檢查,食品和含乳食品、問題乳粉、地溝油的專項整頓工作。然而,仍有一些小餐飲店、小作坊存在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差、可控能力低,一些食品生產企業不成規模,市場誠信程度發展緩慢,誠信意識不強等問題。而許多市民只圖食品『經濟實惠』,也給一些無證經營的小餐飲店、小作坊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土壤。

  政府決策——

  2011年,為讓百姓吃上放心食品,防止病從口入,齊齊哈爾市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密切配合,大力加強食品衛生監管,嚴厲查處加工、倒賣、使用地溝油和不符合質量標准的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對飲食行業餐具消毒的監管力度。

  實事十二抓好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解決10.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群眾意願——

  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梅裡斯鄉榮勝村農民杜銳說:『從小到大,幾十年一直飲用淺井水,吃上潔淨的自來水一直都是我的夢想。現在黨的惠民政策好,農民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這三年多,我們附近的哈力、前平、梅裡斯等村都用上了自來水,希望我們這兒也能早點告別飲用地表水的歷史。』

  現狀——

  告別地表水,用上自來水,一直是很多農民的期盼。2010年,齊齊哈爾市按照水質合格、水量達標且一次全部吃上自來水的要求進行規劃,將距離較近的村屯盡可能地集中連片上自來水,減少了施工成本也減少了工期,輸水效果也達到了最佳。齊齊哈爾市還充分利用國家實施農村人飲安全工程這一有利機遇,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克服困難,籌集資金13684萬元,打人飲井431眼,安裝自來水431處,使431個飲水困難村屯、20.86萬人告別了飲水難,吃上了自來水。但目前,齊齊哈爾市現在還有164.09萬農民,3784個村屯未用上自來水。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問題當作惠民大事來抓,並且在施工中嚴格按照高標准、高質量執行,群眾只需籌集入戶部分的管線錢就可以吃上安全的自來水,有些村屯甚至不用花錢,極大減輕了群眾負擔,切實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懮。齊齊哈爾市大力抓好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同時,解決10.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實事十三實施創業帶就業工程,為700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億元。

  群眾意願——

  今年剛大學畢業的耿鵬飛,開了一家『博大粗糧糕點店』,小店一開張就迎來開門紅,幾個月過去了,耿鵬飛的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同樣,43歲的趙旭輝在東市場小區開辦盲人按摩診所快兩年了,現在也想擴大一下診所的經營規模。耿鵬飛、趙旭輝都盼望著能得到政府扶持創業帶就業工程資金的支持。

  現狀——

  想創業資金不足怎麼辦?在人們的期盼中,國家出臺了扶持創業的好政策。怎樣讓好政策發揮作用,市政府想百姓所想,自2003年8月份開展此項工作後,2006年開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創業者承擔小額貸款擔保的新政策,使創業者不再為找擔保犯難。僅2010年,齊齊哈爾市共為9025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9461萬元。但是仍有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人員為貸不到款而發愁。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健全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就業信息發布、資源共享機制,發揮好人力資源市場作用,建立失業動態監測機制,深入推進『援穩崗』政策。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創業就業能力。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開發公益性崗位4600個,加大對零就業家庭援助力度,幫助4.9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5萬人。實施創業帶就業工程,為700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億元。

  實事十四 提高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待遇標准,力爭納入城鎮社保體系管理,進入省級統籌。

  群眾意願——

  龍沙區三合村近600名完全和大部分失去土地的農民反映,按2010年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測算,每人每月只能享受247.50元的養老金,待遇水平過低。同時,超過60周歲且完全失地農民即使轉變為城鎮居民身份也沒有資格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提高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待遇標准,成為中心城區內『城中村』被征地農民共同的心願。

  現狀——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齊齊哈爾市多個重點項目落地征用了中心城區『城中村』的耕地。齊齊哈爾市於2009年制定了《齊齊哈爾市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實施辦法》。該政策的出臺體現了國家『先保後征』的基本要求,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還存在城鄉差距和不平等性。該政策運行一年來應參保960人,而實際參保只有23人,給後期征地帶來很大困難,且矛盾非常突出。

  政府對策——

  土地被征用了,按照原有規定,中心城區『城中村』被征地農民得到的養老金又難以保障基本生活,這成為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關注的焦點、工作的重點。市委書記郝會龍,市委副書記、市長韓冬炎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副市長田國梁多次帶領相關部門人員實地調研。經過一系列積極有效地工作,省有關部門最終決定將齊齊哈爾市列為『城鎮化進程中養老保障制度體系構建試點城市』,並對『試點城市』的被征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後的有關養老保險政策給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齊齊哈爾市制定了《齊齊哈爾市被征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後社會保障暫行辦法》,並於市政府十四屆五十一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此方法將提高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待遇標准,力爭納入城鎮社保體系管理,進入省級統籌。該『暫行辦法』適用對象是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城中村』,現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且被征地後自願轉為城鎮居民身份的完全失地或大部分失地被征地農民。


 

  實事十五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解決14.8萬名關閉破產集體企業和其他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醫保問題。

  群眾意願——

  53歲的孟慶華患有腦梗,是龍沙區南航街道興業社區的居民。去年年底,他病情再次加重,住院後搶救好幾天纔度過危險期,住院期間5000多元醫藥費全部是自己掏的腰包。孟慶華原先在齊齊哈爾齒輪廠上班,沒想到後來工廠破產倒閉,自己和老伴僅靠每個月1000元維持生活,單位倒閉後根本無力繳納醫保費用。

  現狀——

  醫保,將有效緩解市民『看病貴』問題。近幾年,齊齊哈爾市向全民醫保目標一步步邁進。特別是去年,齊齊哈爾市大力落實新醫改方案和全省醫保工作部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到2010年底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8萬人,超額完成省有關部門下達的164.27萬人的參保目標。齊齊哈爾市還針對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利用國家和省政策扶持,爭取了5.5億元資金(目前已到位4.5億元),解決了齊齊哈爾市8.8萬名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全力推進了關閉破產集體企業和其餘困難企業職工參保工作。目前,市本級未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8557人。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積極籌集資金,對困難企業采取更加有效的辦法,將其納入醫保范圍,並通過簡化程序,利用政策優勢,使有就業能力的人員積極參加靈活就業醫療保險。在新的一年裡,齊齊哈爾市將要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解決14.8萬名關閉破產集體和其他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醫保問題。

  實事十六實現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人口增加4萬人,覆蓋率達到100%。

  群眾意願——

  家住龍沙區南航社區72歲的王桂蘭是『老病號』了,降壓藥、醫治糖尿病的藥天天都得吃上一把。以前她看病從來都奔大醫院,自從龍沙區實行了藥品『零差價』,她每個星期都到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藥。不過一想到過完年要到閨女家住一陣子,王大娘就有些懮心忡忡:『閨女家在鐵鋒區,聽說還沒施行這個政策,孩子們都忙,到時候我開藥就又不方便了。』

  現狀——

  『沒有健康,哪來小康?』近年來,齊齊哈爾市衛生系統不斷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個目標邁進。2010年10月1日起,齊齊哈爾市第一批試點縣(市)區——龍沙區、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和甘南縣、龍江縣、訥河市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藥品價格下降了37%,同時,建立了基本藥物網上采購、統一配送及使用和監管工作機制。齊齊哈爾市逐步建立了由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成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引導居民『預防保健在社區,疑難重癥到醫院』,基本形成了『15分鍾就醫圈』,居民有了『家庭醫生』。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把實現基本藥物零差價全覆蓋和增加、擴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環節,納入全民健康發展規劃,實現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人口增加4萬人,覆蓋率達到100%。


 

  實事十七做好貧困殘疾人醫療康復和住房救助工作。

  群眾意願——

  44歲的龍沙區錦秀花園小區居民趙文是一位殘疾人,妻子常年患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孩子正在讀高中,全家人的生活就靠他一個人支橕著。『去年助殘日的時候,市殘聯為我免費更換了假肢,真的很高興。可殘疾的左下肢肌肉因不斷萎縮,與假肢的大小不吻合,影響走路,希望新的一年還能趕上好政策,更換新的假肢。』

  現狀——

  殘疾人是最需要社會關注和關愛的對象。2010年齊齊哈爾市為5個縣的500名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費醫療救助,發放價值22.5萬元的藥品,采用經費包乾的方式,為依安、龍江、甘南三縣40名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費住院醫療救助金額14.4萬元,為10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免費復明手術。為了讓更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齊齊哈爾市免費為全市貧困殘疾人發放輪椅、拐杖等輔助器具1000件。不僅如此,齊齊哈爾市還積極爭取到國家彩票公益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資金530萬,可幫助農村53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新建或改建住房,目前,已完成危房改造356戶,剩餘174戶正在建設之中。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繼續關注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大力推進貧困殘疾人醫療康復和住房救助工作,讓更多的殘疾人充分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

  實事十八在勞動湖沿岸建設全民健身長廊。

  群眾意願——

  從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礦產勘查開發總院退休多年的劉漢超,以前上班的時候搞地質勘查,天天走路比坐著的時候多,退休以後也閑不住,沒事就喜歡到嫩江公園、瀏園大壩、勞動湖畔散步,發現了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像勞動湖沿岸就只能散步,如果想鍛煉只有去公園裡,可公園裡人太多,往往是一個器材,好幾個人在排隊等候,實在是不方便。』

  現狀——

  如今的勞動湖是鶴城百姓最喜歡去的地方,特別是一到夏天,勞動湖沿岸成了百姓茶餘飯後散步休閑的好去處。從2000年開始,市委、市政府采取市場化融資方式,對勞動湖水系進行綜合治理。一期施工任務完成投資2.7億元,建成卜奎公園和西泊公園,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一期工程建大、中型廣場5個;大型雕塑3座;大型音樂噴泉1處。全面改造後的勞動湖,在沿湖兩岸將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市民公園,各種文化、娛樂設施將給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使勞動湖成為吸引市民、游人活動的熱點地區。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搞好廣場、公園、濱水區域、主要道路兩側的景觀建設,提高牌匾廣告規劃設計水平,提昇城市品位。完成沿江風光帶建設規劃,勞動湖沿岸建設全民健身長廊,著力打造集生態、居住、休閑和旅游於一體的濱水景觀帶。


 

  實事十九加快民營托老所建設,中心城區新建100張以上床位的托老所5處,提昇服務質量。

  群眾意願——

  『找個好一些的養老機構,既有老伙伴陪著聊天,又不讓兒女擔心,何樂而不為呢?』已年過八旬的張鳳琴老人,雖說兒女雙全,但她還是自己選擇住在一家離兒子家比較近的養老機構裡。兒子徐惠民自己也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頭兒』了,說到建設民營養老機構,他舉雙手贊成:『現在一家只有一個孩子,也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以後在養老機構度過晚年應該是我們這個年代大多數人的選擇。』

  現狀——

  目前,全市共有民辦養老機構116個,床位6457張,收養老人5191人,是國有養老機構的3.2倍,極大地緩解了國有養老機構床位不足的問題。為了促進民營養老機構發展,齊齊哈爾市制定了優惠政策,在落實水、電、氣、取暖、稅收等優惠政策的基礎上,2010年又出臺了《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關於鼓勵扶持社會力量興辦老年社會福利機構的若乾意見》,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為了促進民營養老機構向規模化?大型化發展,市政府在給予補貼的基礎上,對1000張床位以上的機構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扶持。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采取大力扶持與加強管理相結合的政策,促進民辦養老機構健康發展。通過優惠政策扶持,加快民營養老機構建設的發展,今年將在中心城區新建100張以上床位規模的養老機構5處,建服務水平較高的民辦養老機構。

  實事二十加快社區文化娛樂場所建設,城區1/3以上的社區公益用房使用面積要達到300平方米,並按70%以上的比例設置居民文化娛樂空間。

  群眾意願——

  每天吃過晚飯後,鐵鋒區人民小區居民劉艷麗都要拉著老伴下樓散步。『我和老伴每天晚上都要到社區廣場上散散步,搖搖功夫扇,身體纔是革命的本錢嘛。白天我們也常往外跑,就是冬天太冷,堅持不了多久就得回家。我們也盼著能有個讓我們娛樂休閑的場所,打打撲克,做做運動,為晚年生活添光添彩。』

  現狀——

  寒冷漫長的冬季,居民對室內活動需求非常強烈,只有解決好社區辦公用房、室內活動場所等公益用房問題,纔能滿足群眾多樣性活動的需求。齊齊哈爾市現有256個社區,城區有197個社區。去年,齊齊哈爾市總投資7253萬元,用於社區公益用房建設,使用面積達到18100平方米,建成社區公益用房60個。服務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示范社區就有24個,服務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社區有41個,服務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達標社區已經達到72個。

  政府決策——

  2011年,齊齊哈爾市將進一步加快社區文化娛樂場所建設,總投資需要7741萬元,使用面積達到19400平方米,完成65個社區公益用房的改建擴建。城區1/3以上的社區公益用房使用面積要達到300平方米,合理設置社區組織辦公區和居民活動區的空間與比例,把更多的空間讓給居民,所有社區的文化、體育、教育、活動場所面積要達到社區公益用房的70%以上。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