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民間藝術重現『巴洛克』舞臺 『老皮影』找尋新生機
2011-01-13 10:19:36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趙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3日訊 如今,說起『龍江皮影』,只有為數不多的『老道外』能津津樂道,在哈爾濱,這項老民間藝術已少有人說得清。昨天,在首屆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民俗文化節上,『龍江皮影』重返舞臺,座無虛席的場面,令表演者為之感動,他們認為,龍江皮影有了更好傳承的希望。

  輝煌不再 

  皮影傳承面臨困境

  『觀眾們如此捧場,讓我們這些表演者看到了龍江皮影傳承的希望。』『龍江皮影』第四代傳人、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薛兆平說,目前『龍江皮影』正呈現出傳承人急劇減少、觀眾萎縮的局面。

  薛兆平說,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皮影戲劇團是我省唯一專業的皮影藝術表演團體,但大多數皮影戲藝人已離世或年事已高,有實力的中青年藝人稀缺,劇團僅剩兩位中年演員帶領16個年輕演員從事演出和研究工作。劇院沒有劇場,排練場規模有限,演出只能面向市區中小學校和部分農村校園,影人雕刻制作絕技大部分也已流失,面臨部分失傳危險。

  『「龍江皮影」也曾有過萬人空巷的場面。』薛兆平回憶,20世紀50年代,哈爾濱皮影劇團(兒藝前身)的『龍江皮影』被譽為全國三大皮影流派之一,演出場場爆滿,一出戲至少要演四五十場,觀眾對演員們的禮遇仿如今日明星。

  兒童皮影

  引來『中老年』掌聲

  1月11日,是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在『中華巴洛克』的首場演出,當晚上演《鶴與龜》、《小貓釣魚》、《金斧頭》等兒童皮影劇目。記者來到位於道外區南三道街上的小劇場,體味源於道外的傳統藝術。

  17時30分,離演出開始足有一個小時,便有不少觀眾提前進場等候,演出開始時,120個坐椅早已座無虛席,一些觀眾乾脆站著。當晚,中老年人佔了觀眾席的『半壁江山』,一場《鶴與龜》引來掌聲不斷。『我活了這麼大歲數頭回看皮影。』一位老人激動地說,他也是個『老道外』,當年皮影紅火時,他沒能力花錢看,今天終於圓夢。

  搶救創新 

  老皮影探索新生機

  目前,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為『龍江皮影』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以此延續和保護這一古老藝術。

  薛兆平說,多年來,他們對『龍江皮影』做了很多創新,2002年的熒光皮影,2006年的『幽靈組合』和『傣族舞蹈』,被外省皮影劇院借鑒;『80後』演員還發明了『人物皮影寫字、畫畫』、沙畫與皮影結合的新形式,獲多項全國大獎,並遠赴日本、意大利、韓國交流展示。目前,他們委托上海戲劇學院木偶皮影代培專業學生。同時搶救民間的皮影劇本,建立以搶救、保護、表演、研究等於一身的皮影藝術活動室與陳列室。劇院希望在首屆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民俗文化節結束後,能留下繼續演出,重現皮影的生機。

 

責任編輯: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