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座談會會場 記者 柏常海攝
東北網鶴崗1月13日訊 昨日上午,全市『貫徹落實市委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創建全省一流民生城市座談會』在市公安局警官培訓中心舉行。
市領導朱清文、趙曉岩、於冶銘、馬衝、袁正岱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座談會上,來自市委黨校的理論工作者以及事關民生工程的相關部門代表紛紛發言,暢談鶴崗市建設全省一流民生城市的想法和見解,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對於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速民生城市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清文在講話中指出,市委十屆十二次全委(擴大)會議,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全省一流民生城市和『十個一流』民生項目的命題和決策,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執政為民、發展為民、造福人民執政理念的具體實踐,是黨委、政府對民生工作的加強和強力推進。這個決策和命題提出後,在全市上下引起了積極的、熱烈的反響。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一方面是具體快速地落實市委全會作出的決策,特別是承擔十項一流民生任務工作的部門要迅速制定方案、確立目標、制定措施、強化推進落實,以期取得重大成效。同時,也是進一步集思廣益、提高全社會的理解程度、參與程度和工作推進力度的有效方式。
在談到為什麼提出創建省內一流的民生城市時,朱清文指出,黨中央倡導的科學發展觀是當今指導中國最先進的理論,其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全部的任務就是造福人民,為人民謀利益,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我們提出建設省內一流的民生城市,並且確定了十項具體的一流內容,一是要進一步提昇民生的理念和地位。提昇發展為民、執政為民、造福人民的理念,提昇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樣的民生工作定位,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工作的重心。二是要強化工作和措施。改善民生是我們的核心任務,通過建設一流民生城市的目標,實現一流民生的任務,明確提出引導和組織各級黨委、政府、各級乾部、全社會力量和全市人民,加強改善民生的工作,增加改善民生的措施,加快提高改善民生的速度,擴大改善民生的成果,通過我們的強有力的措施和工作,來強力推動和提昇民生工作的成就。三是要凝聚力量、集中力量。民生不是單純的民生,民生的前提是經濟的發展,沒有經濟的發展就沒有民生。必須牢固樹立用發展來改善民生的理念,把發展、把經濟搞上去。民生也不單純是黨委、政府的民生,改善民生,既是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任務,是我們全民族的共同任務。鶴崗的發展,光靠黨委、政府的少數領導、少數乾部去組織和推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繼續堅持全黨抓發展、全民共創業、全社會招商、全區域上項目的工作機制。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成果是經濟體制的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最主要成果就是實現了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基層、在地方體現最充分的就是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強大生機活力的注入。我們現在經濟的發展是民生的前提和保障,發展經濟要靠全體人民的力量,改善民生也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要通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辛勤勞動去創造我們一流的經濟,帶來我們一流的民生,要通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辛勤勞動來創造我們自己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單一的靠黨委、政府來改善民生。近年來,我們連續6年開展了兩輪為期三年的項目建設年活動,今年又啟動了第三輪的項目產業建設年活動,這是我們在經濟工作中認真發現和總結了這樣一個規律,就是抓發展要重點抓經濟,抓經濟要重點抓企業,抓企業要重點抓項目,老企業靠技改項目提檔昇級,新企業靠項目來建立創辦,項目出就業富群眾,項目出利潤富企業,項目出稅收富財政,項目出綜合效益拉動富社會。要想創造一流的民生,必須創造一流的經濟。創造一流的經濟,黨委、政府具有組織、管理、服務等不可推卸的職責,但只有全社會在黨委、政府的主導和組織下,通過共同努力來創造一流的經濟,來實現一流的民生。所以我們把一流民生城市、一流民生目標明確提出,就會更好地激勵全市人民、凝聚全市人民,以形成更大的發展的力量,創造一流經濟的力量,進而使更多的成果來轉化成民生,最終造福全市人民。
在談到建設一流民生城市的重點條件時,朱清文指出,要建成全省一流的民生城市,前提條件有三個:一是要有一流的經濟,發展是民生的前提和保障,經濟和發展上不去,沒有一流的經濟,不可能有一流的民生,不可能有民生的大幅度提高和改善。二是要有一流的工作,鶴崗的民生既依賴於鶴崗的發展,又不單純由鶴崗的發展來決定,國家和省的支持也將直接影響鶴崗民生的改善。這就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乾部要以強有力的工作去重視、去加強,去爭取省和國家的支持,更需要鶴崗的黨委、政府和各級乾部以及鶴崗人民去創業投資辦企業、去招商引資辦企業,把鶴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創造鶴崗一流的經濟。三是要有一流的理念,必須牢固樹立發展惠民、發展為民的理念和宗旨,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朱清文指出,建設一流的民生有三個現實條件,一是鶴崗一流的經濟發展成為可能和現實。通過連續兩輪三年項目建設年的強力推進,鶴崗市的經濟在過去幾年間實現了連續兩輪三年翻一番,特別是一大批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將在『十二五』期間收到成效。二是一流的民生建設有了重大成效和堅實基礎。在我們提出的『十個一流』中,已經有多項基本達到了省內一流的標准,有的還創造了省內的第一,比如說,鶴崗市市民的住房標准已經位居全省第三位,鶴崗市的農村低保水平位居全省第二位,城市低保水平位居全省第三位,鶴崗市的職工收入位居全省第三位,在全省率先由政府建立了6個特殊困難群體專項救助資金,率先實施了職工取暖補貼由『暗補』變『明補』,率先把全部教師納入陽光工資范疇,財政供養人員熱費補貼率先達到全省最高水平,全部按時足額兌現了國家、省出臺的所有涉及職工、群眾利益的各項政策,實現了不拖不欠。三是一流的理念和團隊已經成為強大的工作優勢。結合鶴崗市的實際,我們提出要建設全國一流的煤炭資源型城市、一流的旅游城市和省內一流的濱水森林城市、一流的民生城市的目標,並明確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目標和『五山、六水、七區』的具體內涵,鶴崗的發展正向著新層次、新境界和高水平邁進。特別是我們的乾部和人民在多年的實踐中經受了鍛煉、考驗和檢驗,提昇了素質能力,有條件創造更大更輝煌的業績。
在談到建設一流民生城市的任務和內容時,朱清文指出,市委十屆十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要建設省內一流的民生城市,讓市民享有一流的就業和收入、一流的社會保障和救助、一流的住房規模和標准、一流的城市設施和環境、一流的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一流的優美優良的自然生態、一流的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一流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流的政治民主權利、一流的健康和壽命。一流的城市民生有十項具體的一流標准,具體分析可以看出:一流的就業和收入,由於這些年發展,鶴崗已經結束了靠勞務輸出的歷史,隨著企業經濟規模的增加,新增就業崗位3萬多個,有大量外來勞動力進入鶴崗打工,說明鶴崗市就業比較充分,收入水平也在提高;一流的社會保障和救助,盡管我們還不是全省一流的經濟,但所有我們的保障都是按照全省一流的標准落實的。通過設立社會重點救助資金,形成了有效、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一流的住房規模和標准,當前,鶴崗市居民的住房水平已經位居全省第三名的位置,隨著大規模的沈陷區、棚戶區改造,廉租房建設以及濱水森林城市的規劃建設,鶴崗市民的住房標准及檔次將提高到更高檔次;一流的城市設施和環境,『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完成所有城區廢舊礦體和廢棄地的綠化,建設大規模的城市森林,將完成城市向山邊、水邊的延伸擴展,完成城市供熱的改造,基本實現集中供熱,完成焦爐煤氣變成城市燃氣的工程,加快熱電發展,提高城市電氣化水平,完成城市河道的治理,實現城區河道清水過境,由污染帶、災害帶變成景觀帶、風景帶。城市的道路、環衛設施、基礎設施等都將基本完成高水平的改造,特別是『五山、六水、七區』為內涵的濱水森林城市建設將使我們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煤炭資源型城市、一流的旅游城市和省內一流的濱水森林城市,完成這些基本建設和改造,鶴崗將成為綠化面積特別大,水景觀綜合體現,生態特別優良、基礎設施特別完善,公共服務特別優質的優秀城市;一流的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我們的教育、體育、衛生、文化廣電以及老年活動中心等在全省基本屬於一流檔次,今後還將繼續提昇建設規模和建設水平;一流的優美優良的自然生態,我們地處中國最優良的生態區域內,並將利用3年左右時間對於已經開發的礦區進行綠化,特別是新上項目嚴格控制新的環保標准,不會造成新的污染,這樣的生態在全省、全國都屬一流;一流的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鶴崗市曾獲得全國社會治安先進市榮譽,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力量把我們的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搞成一流;一流的精神文化生活,隨著城市廣場、旅游景區、文化體育教育設施的建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的大幅度改善,鶴崗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指數必將得到大幅的躍昇;一流的政治民主權利,鶴崗的各級黨委、政府依法辦事,廉潔行政,不斷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民主管理,並且隨著制度、組織、方式的創新,民主法制的進程將不斷得到推進;一流的健康和壽命,如今鶴崗人均壽命水平已經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境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民生的大幅度改善、幸福指數的提高,加上衛生醫療保健條件的改善,一流的健康和壽命必將得到保障。這『十個一流』的提出,使我們一流民生城市建設的內容更加豐富、具體、實在、客觀、可行。由這『十個一流』組成的一流民生城市的概念、適應了鶴崗發展的新趨勢,順應了鶴崗人民的新期待,使科學發展觀突破了理論層面,在一個地方有了深入的實踐,使民生由一個大的概念、一個大的系統工程提昇成為一個系統的載體,使科學發展觀惠及到全市人民,使以人為本惠及到全市人民,使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使以人為本落到實處,使民生和經濟、民生和工作、民生和理念、民生和政府、民生和人民這些關系都有機、科學地融合、協調,這是鶴崗人的一大貢獻、一大創舉,也是鶴崗人的一大幸福。
在談到創建一流民生城市的當前工作時,朱清文強調,首先,要對標樹標制定方案,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都要圍繞建設全省一流民生城市特別是已經確定的十個民生項目,與全省的指標相對照拿出各自的工作方案,已經達到一流標准的要繼續鞏固提昇,沒有達到一流標准的要彌補不足、縮小差距,躍昇到一流水平。這裡需要把握好兩個標准,一是我們所說的一流是全省的一流而不是全國的一流,也不是全省第一,而是進入第一檔次的位置。二是這一目標是我們在『十二五』期間要實現的目標而不是今年就必須實現的目標。通過五年的時間來建設一流的城市經濟和一流的城市建設、民生建設,實現『十個一流』目標,通過努力是完全有條件有可能做到的。朱清文強調,經濟發展是民生的保障和前提,犧牲了經濟發展就沒有民生,犧牲了經濟的長遠發展,就只有一時的民生而沒有長遠的民生,也沒有可持續的民生。只有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纔有民生的可持續提高。要正確處理好發展和民生的關系、經濟和民生的關系,在保障經濟長遠發展的全局前提下,竭盡全力地惠及民生。要在謀劃建設一批有重大拉動和長遠效益的大項目、好項目的同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昇公共服務水平,全力改善民生。其次,要推進重點建設,發展優勢補差距。民生重在建設,要加強衛生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等各個領域的建設。三是要通過多種形式,在全市上下廣泛深入地開展一流城市經濟、一流城市民生的討論教育活動,組織全市人民對全市經濟和民生的發展進行廣泛深入的討論,建言獻策,進而集中智慧,了解情況,消除模糊認識,形成共識,振奮精神,凝聚和集中力量。民生是黨委、政府全部工作的重心和重點,但不能僅僅依靠黨委、政府去努力,更要靠全市人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智慧,在市委、市政府的組織領導下,來共同完成這一歷史偉業。可以預期,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強力推進落實,我們一定會在『十二五』期間提前圓滿完成一流經濟、一流民生這樣的任務目標,讓鶴崗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趙曉岩主持會議並就落實會議精神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