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十一五』期間,我省將扶貧開發列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強力推進,如期實現了《黑龍江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提出的奮斗目標。截至『十一五』期末,全省累計扶持15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通過扶貧開發,貧困群眾收入不斷增加、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不斷加強、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落後面貌不斷改變、發展差距不斷縮小。
5年來,全省扶貧開發累計投入資金22.6億元,啟動實施了2101個貧困村以及人口較少民族村的整村推進、革命老區村建設、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互助資金試點、連片開發試點、扶貧貸款貼息等項目。其中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7億元,幫助18.5萬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和其它產業,幫助19.2萬經培訓的貧困勞動力實現外轉就業和就地轉移就業,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據統計,通過扶貧開發,我省貧困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965.8元,增加到2010年的2600元以上。
『十一五』期間,我省先後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019萬元,建設村級畜牧技術服務站210個,解決了貧困村畜牧業生產防疫滅病、技術改良等困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242萬元,幫助502個貧困村新建和維修了衛生所,為每個村配備了1萬元的醫療設備;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8億元,為貧困村購置大型農機具784臺(套);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790萬元,為19.3萬戶貧困戶安裝了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入戶率由2005年的55%增長到75%;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39億元,打抗旱井3843眼,打人畜飲水井618眼,實現自來水入戶18.3萬戶;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億元,建設村級道路6153公裡、橋涵14857座,幫助319萬人解決了行路難問題;投入財政扶貧資金825萬元,新建和維修學校55所,保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以上。
通過扶貧開發,被扶持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步伐顯著加快。如今,在這些貧困村,群眾行路難、就學難、人畜飲水難、看病就醫難、收看有線電視難等問題均得到很大緩解。貧困村道路狀況明顯改善,耕地板結、土地耕暄難等問題得到破解,為農業生產增強了後勁,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十一五』期間,我省還以建設新農村為方向,切實提高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標准,先後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86億元,為貧困村新建了休閑廣場、村民活動室,安裝路燈等項目。通過實施產業扶貧,提高了貧困農民發展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通過大力開展幫村包戶,一手抓扶貧,一手抓發展,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的整體合力;通過解決貧困村一些困難問題,促使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