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2009年,阿城區楊樹鄉翻身村農民張一文帶著在國外打工10年的積蓄回到家鄉,抓住政府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給予創業農民各種優惠條件的時機,他一舉投入百餘萬元建起了櫻桃谷鴨養殖場,一年下來不但獲利20萬元,還為14名本村農民安置了工作。如今養殖場規模擴大、收入翻番,也讓更多的村民加入進來,實現了就地就業。記者日前從市勞轉辦了解到,我市自2009年實施『返鄉創業工程』兩年來,農民自主創業迅猛發展。截至目前,由返鄉農民工創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超過3萬個,帶動近30萬農民致富。
據了解,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隨著就業機會的減少,大批擁有一定資金、技術和經驗的農民工萌生了返鄉創業的念頭。為更好地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服務,從2009年我市開始大力實施農民工『返鄉創業工程』,從政策、服務、培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扶持:針對農民工創業資金不足的情況,有關部門落實降低工商登記門檻、給予相關稅收優惠、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支持等創業政策,全市農業系統共投入蔬菜基地建設、合作社、農機等創業補貼1100萬元;為提高返鄉創業農民工自身素質,我市設立了200多個公共創業培訓服務單位和數以千計的村合作社培訓基地,把11個培訓基地、25個實訓基地納入『返鄉創業工程』培育計劃,將征地農民、返鄉農民工,以及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農民全部納入創業培訓范圍,並開展種養殖專業大戶、農機大戶、農村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農業企業經營創辦人等專項和技能提昇培訓。此外,根據農民工創業項目分散、實力弱、規模小的現實,勞轉部門鼓勵農民選擇蔬菜、糧食、農機、合作社等農業主體項目進行創業,整合政府、社會信息資源,通過創業指導志願專家團的『門診式』、『會診式』、上門及網上等服務方式為創業農民工提供經營管理、政策法規、信貸融資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提高創業成功率。
截至目前,我市新建208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424個專業協會,其中87%的合作社法人代表是返鄉創業農民;新創1.1萬個私營企業,其中由返鄉農民創辦的佔62%;新增個體工商戶23168個;帶動近30萬農民致富,僅私營企業即完成投資23億元,實現利潤4.2億元。
據悉,2011年我市將進一步推進『返鄉創業工程』,繼續落實各項創業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以及放寬市場准入等創業政策,同時盡快出臺合作社融資政策,整合創業信息,打造網絡創業信息服務平臺,引導農民工共同創業,爭取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及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