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工人們對舊家電進行拆解。哈爾濱新聞網記者張大巍攝
東北網1月14日訊 去年7月16日,哈爾濱市啟動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為避免舊家電回收後再度流向二手市場或無資質廢品收購站,經省環保局審評,哈爾濱群勤環保技術服務公司被指定為廢舊家電拆解企業。昨天,記者在該公司拆解車間目睹了一臺臺舊家電『從有到無』的全過程。
3分鍾拆一臺舊電視機3分鍾拆一臺電視機、9分鍾拆一臺冰箱。在群勤公司,人工和機械配合利落。
記者在群勤的拆解車間看到,工人們全都戴著口罩,在生產線上先將電視機後殼、線路板拆掉,再拆解錐體和玻璃體,最後進行熒光粉吸附。據介紹,一位工人平均每天可拆解電視機140臺。全廠平均下來,一臺舊電視機在這裡『從有到無』需要3分鍾。
在拆解車間外,是群勤環保技術服務公司兩萬平方米廠區裡層層疊疊堆放著的廢舊家電,它們的歸宿也將是幾道工序後成為一堆銅、鐵、塑料和貴重金屬。群勤公司總經理馮勝告訴記者,這些舊家電被拆解後,廢金屬、塑料等再生原料將被分類收集起來,交售給下游企業,進入循環再利用環節;電子廢棄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也將被分類收集,交給具有國家危險廢棄物處置資質的企業進行處置;本地無法拆解的線路板等則送往天津、浙江等地進一步拆解。
氟利昂不再隨意埋掉一臺看了10多年的彩電,以前通常會被主人以極便宜的價格賣給『破爛王』。『破爛王』拾掇拾掇把還能用的銷往二手市場,無法再用的則被肢解為零部件,流向廢舊金屬小作坊,其餘部分則跟一般垃圾混在一起,一埋了之。
此次家電以舊換新與以往家電生產銷售企業自行開展的以舊換新的本質區別,就是將回收的廢舊家電統一交給指定的拆解企業進行拆解和環保處理,避免了廢舊家電再次流入市場和進行馬路拆解。
為解決拆解過程中面臨的環保問題,群勤公司在去年9月引進了一批氟利昂抽取、CRT吸附等符合環保標准的拆解生產線,此後纔正式啟動廢舊家電拆解工作。據介紹,至去年12月31日,群勤公司從全省回收廢舊家電14.8萬餘臺,拆解了9萬餘臺。
帶動百餘名農民就業一臺21英寸的CRT電視機,拆解後能產生的價值在40元左右,與對市民的回收價基本相抵。拆解企業盈利,靠的是國家補貼。
馮勝告訴記者,他們是經省環保廳審批的家電以舊換新拆解企業,在2008年落戶哈市時,還被廢品回收同行預言『乾不長,早晚得黃』。憑借對東安發動機、哈飛、三大動力等企業電子廢物的回收,群勤公司艱難地熬過金融危機,期間還吸納了20餘家收購站成為其上游企業,但收購量始終嚴重不足,2010年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給了企業一次重生的機會。
面對已被舊家電堆滿的廠區,馮勝表示,今年該公司將遷至更大的廠區,屆時將安裝全套線路板拆解、粉碎及重金屬分離設備,做到『本地回收、本地消化』,可以使哈市范圍內電子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得到根本解決。同時記者了解到,企業裡這100餘名來自哈市周邊農村的工人,經過一個月左右培訓後上崗,每月可以賺到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