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綏芬河基本情況
綏芬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7公裡,轄區面積460平方公裡,總人口16萬,下轄兩鎮。1975年綏芬河被國務院批准為省轄計劃單列市。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1999年經中俄兩國政府外交換文批准設立中俄互市貿易區。2009年4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黑龍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
綏芬河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西距哈爾濱460公裡,東距俄羅斯對應口岸波格拉尼奇內21公裡,距俄遠東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參崴210公裡,距俄遠東自由經濟區納霍德卡270公裡,有1條鐵路、2條公路與俄羅斯相通,通過綏芬河可借助俄羅斯港口打通黑龍江省到日、韓等國家的出海口。綏芬河既是中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也是承接我國振興東北和俄羅斯開發遠東兩大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綏芬河森林覆蓋達到76%,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周邊有國家級著名風景名勝區長白山和鏡泊湖,毗鄰俄羅斯遠東地區金角灣和阿穆爾灣等旅游勝地。綏芬河還是共產國際地下交通線主要的國境樞紐站,李大釗、周恩來等中共領導曾由此進出國境。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1987年恢復邊境貿易後,特別是1992年沿邊開放以來,綏芬河借助國家賦予邊境地區的優惠政策,以創建『國際商貿旅游名城』為目標,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挖掘優勢,培育形成了商貿旅游、進出口加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外向型經濟十分活躍,走出了一條以開放促開發的特色發展之路。被國家列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30周年發展典型地區之一,是入選的唯一沿邊開放城市,同時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集體。
(一)對國家貢獻越來越大。1987—2009年,共上繳關稅和代征稅59億元。進口商品多為國內緊缺的資源性和具有戰略意義的物資,從2000年到2009年10年間,累計進口原木5760萬立方米,鋸材111萬立方米,佔全國木材進口量的20%左右,年加工能力已達到400萬立方米,成為中國最大的俄羅斯木材進口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被國家木材流通協會授予『中國木業之都』榮譽稱號,累計進口化肥846萬噸,紙漿377萬噸,鐵礦砂410萬噸,原油742萬噸,成品油241萬噸,對彌補國內資源類物質緊缺,調劑國內市場需求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地方實力越來越強。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居黑龍江省十強縣(市)之首,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儲蓄存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多項指標高居黑龍江省縣市首位。財政收入連續兩年突破10億元大關,高於省內多個地級市。對俄進出口總額佔據全省的三分之一,口岸過貨量佔據全省80%以上。近年來,先後被評為『全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入選『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和『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09年以來,我市實施『七大舉措』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和俄羅斯經貿政策調整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市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三)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一是積極開闢國際市場,貿易領域不斷擴大,商品品種日趨豐富。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開闢俄、日、韓、歐美、東南亞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市場。目前我市的進出口企業已經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了經貿往來關系。進出口商品品種不斷豐富,出口商品主要以服裝、鞋類、旅行用品及箱包、紡織紗線、機電產品、農副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家具、塑料制品、汽車為主。進口商品以原木、化肥、油品、紙漿、鐵礦砂為主。二是外貿企業數量日益增加,企業實力不斷增強。2009年,我市具有經營業績的進出口企業已經發展到405家,其中:進出口貿易額超億美元的企業3家,超5千萬美元的企業7家,超千萬美元的企業55家,超百萬的企業215家。對俄商場形成了服裝鞋帽、日用小百、五金家電、建築裝飾材料、木材集散、果菜肉類、俄貨商品等七大專業市場,總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其中1萬平方米以上的商場達到15個,年交易額120多億元人民幣,成為東北地區對俄貿易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三是對俄經濟技術合作規模不斷擴大。自與俄羅斯開展經濟技術合作以來,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累計達到700餘項,金額3億美元,派出勞務23000人次。四是境外投資企業及項目日趨增多。截止到目前,我市共有83家對俄境外投資企業,投資總額32347.4萬美元。其中:森林采伐加工類企業64家,投資總額20916.7萬美元;農業種植養殖類企業4家,投資總額1900萬美元;制鞋類企業3家,投資總額1430萬美元;商場酒店類企業2家,投資總額269萬美元;房地產建築類企業3家,投資總額1975萬美元;原油、礦產資源類企業5家,投資總額5480萬美元;紡織品加工類企業2家,投資總額367.7萬美元。五是闢建了一批對外開放特殊功能區。黑龍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規劃控制面積1.8平方公裡,功能定位為國際貿易、國際物流、進出口加工。目前,綜合保稅區卡口、路橋、報關報檢大廳等都已完成, 並於今年8月31日通過了國務院聯合驗收小組的正式驗收。鐵道部已經批復同意在綜合保稅區內建設寬標軌鐵路線,鐵路站場及貨場位置已經初步確定。與省郵政物流速遞公司等首批9家企業簽訂了入區協議,協議金額7.065億元人民幣,投資涉及制冷設備電器組裝、果菜加工、珠寶、高檔家具制造、物流倉儲等領域。邊境經濟合作區自1992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以來,實現快速發展,入區企業近400家,從業人員近15000人,主要產品包括板材、機電、服裝、食品四大類。中俄綏芬河跨境經貿合作區規劃面積4.53平方公裡,中方1.53平方公裡,俄方3平方公裡,中俄雙方已累計投資14億元。2009年,被商務部列為推進中俄跨境經貿合作區建設試點。境外加工園區規模逐漸壯大,我市先後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闢建了米哈依洛夫卡、躍進、新北方等境外工業園區,被國家發改委稱為『綏芬河模式』。
(五)對外交流影響越來越廣。多年來,我市積極開展與俄毗鄰地區各層次交流。2007年,在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成功舉辦了中華民俗彩燈展。2008年,舉辦了『中俄千名婦女兒童手拉手』活動,參加了莫斯科國際市長論壇。2009年,我市作為中國唯一城市代表,參加了莫斯科中俄經貿合作論壇;成功舉辦三屆『中國名優商品展銷會』;承辦第二屆中俄政黨論壇,兩國副總理和38名副部級以上領導出席了會議。開展『萬名大學生創業就業工程』,聘請北大方正、清華等多家資深培訓機構對大學生進行專業培訓,使大學生成為提供貿易撮合、產品銷售等服務的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服務於中俄電子商務平臺,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開展『萬名俄羅斯友好使者游綏芬河工程』,分批邀請俄羅斯遠東地區醫生、教師、警察、退伍軍人、公務員等1萬人來綏觀光旅游,擴大了綏芬河在俄遠東地區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內涵豐富的對外交流活動,推動了雙方經貿合作,促進了邊境地區和諧,綏芬河也被譽為『中俄友誼城』。 2007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為綏芬河題詞『俄中友誼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我們將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六)發展理念越來越新。不斷創新發展理念,用創意創新活動吸引人纔、培養人纔,帶動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年初以來,我市開展了系列激情創業活動。在招引人纔上,出臺了鼓勵高等學校畢業生『零成本』創業就業的《意見》,在哈爾濱市分別與黑龍江大學和哈爾濱商業大學召開了大學生創業對接推介會,與黑龍江大學共同簽署了《綏芬河市與黑龍江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吸引省內高校大學畢業生來綏創業就業;在機關乾部培養上,以沿邊開放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焦點,組織全市年輕乾部開展辯論大賽,從中鍛煉、發現年輕乾部。同時,進一步加大選拔力度,不拘一格,超指數配備年輕乾部;在創業氛圍培育上,舉行了『激情創業』事跡報告會,組建了企業家俱樂部。10月中旬,我市還舉辦了『前三十年看沿海,後三十年看沿邊』主題論壇,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企業創新創業意識,鼓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七)人民生活越來越好。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4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906元,分別為1987年的8.1倍和15.3倍。2009年,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5.4億元,人均119682元,分別為1987年的501倍和183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09年6月下旬,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我省,指示『要充分發揮黑龍江地處東北亞腹地中心的區位優勢,推動對俄經貿合作,使黑龍江真正成為我們沿邊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樞紐站』。綏芬河作為我省最大的對俄口岸和承接中俄兩大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不斷探索進一步提昇沿邊開發開放的新思路、新模式。結合《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規劃》和自身優勢,我市提出了爭當沿邊開放昇級排頭兵的戰略目標,力爭經過五到十年的努力,真正把綏芬河建設成為全省開放功能最完備,開放型經濟發展最快,市場化程度最高,對外開放拉動力最強,生態環境最優,城市特色最鮮明,人均指標全省最高,社會和諧程度最佳的地區。
當前,我市重點在四個方面實現突破:
(一)全力爭取列入國家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在創新對外開放模式上實現新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將對外開放區域從沿海擴展到沿江沿邊,完成了全方位開放的歷史轉折。作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30周年發展典型地區中的唯一沿邊城市,綏芬河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與沿邊開放程度具有極強的關聯性,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從建市之初的700萬元和9萬元分別增長至2009年的69億元和10億元。隨著沿邊開放的不斷深入,邊民日漸富裕,邊境更加和諧。實踐證明,大力實施沿邊開發開放是實現國家興邊富民安邦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提昇沿邊開放』以來,國家將沿邊開放與沿海開放置於同等高度。綏芬河是我國沿邊開放最為重要的口岸之一,通過積極爭取,將綏芬河沿邊開放上昇為國家戰略,列入國家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十分必要和可行。一是符合中俄兩國擴大和深化經貿合作的需要。中俄兩國是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和邊境線最長的毗鄰國家,但雙方的經濟關系卻明顯落後於政治關系,2009年,中俄貿易總額為395億美元,僅佔各自外貿總額1.8%和8.4%。中俄兩國政府對迅速擴大和深化雙邊合作寄予了很大期望,近年來,分別實施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開發遠東地區戰略,並共同簽署了《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而綏芬河正處於戰略互動的關鍵節點,將綏芬河列入國家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對落實《合作規劃綱要》,加強雙邊合作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二是符合我國完善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布局的需要。近年來,國家相繼將沿邊地區發展上昇為國家戰略,在東北地區先後批准遼寧沿海開放帶、吉林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和沈陽經濟區。今年4月10日,國家發改委又下發了《關於2009年西部大開發進展情況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確提出『積極推動廣西東興、雲南瑞麗、新疆喀什、內蒙古滿洲裡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從國家提昇沿邊開放的整體布局看,唯獨缺少對俄合作的國家級經濟區。將綏芬河列入國家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有利於形成南北呼應的沿邊開放格局,實現南北東西區域的協調發展。三是符合我省培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的需要。目前,哈大齊工業走廊、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與我省15個國家一類口岸形成的沿邊開放經濟帶,共同組成了我省『半月型』的經濟發展戰略格局。哈大齊工業走廊已經上昇為國家戰略,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與沿邊開放經濟帶仍缺乏國家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橕。將綏芬河列入國家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培育成我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可以綜合利用綏芬河地緣、口岸、市場、人文等優勢,通過一點帶動兩翼發展,打通黑龍江省『出海口』,與哈大齊工業走廊交相呼應,推動全省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為盡快列入國家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我市已經完成了《設立綏芬河開發開放試驗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先後赴省發改委、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匯報了有關情況,並向省政府提交了《關於申報綏芬河成為國家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報告》。這項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發改委已向國家發改委提交正式申請。
(二)全力加速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在增強內涵式發展動力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進鐵路站捨改造。2008年,我市緊抓國家投資四萬億擴大內需的難得機遇,積極向鐵道部爭取,將牡—綏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列入了鐵道部2009年拉動內需12個短平快項目。原有鐵路站捨由於建設年代久遠,設施嚴重老化,站場能力和技術設備已不能滿足逐年增長的客貨流量需求,通過爭取被一並列入了改造計劃。今年6月6日,牡綏鐵路擴能改造項目綏芬河段先期開工。7月28日,新建鐵路站捨設計方案通過鐵道部專家初步評審。目前,正在對新站捨區域內的房屋進行產權明確和價值評估。我市將進一步加強與鐵道部、哈鐵局、鐵三設計院溝通,積極做好項目建設服務工作。二是加快推進4C級機場項目。支線機場是構建綏芬河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的關鍵環節,將與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形成有利補充,使我市徹底結束區位交通邊緣化的歷史,實現各區域間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快速運轉,進一步提昇我市沿邊開放層次。在我國沿邊開放的主要口岸城市中,滿洲裡、憑祥、瑞麗、黑河、漠河都擁有機場,特別是滿洲裡國際航空口岸已經實現對外開放,我市籌建支線機場正是彌補對外開放存在的不足。今年8月18日,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十二五』期間機場建設初審會上,該項目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基礎建設司、國家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國家空軍作戰部及專家組的初步認可。目前,我市正積極開展機場選址、設計、項目報建等前期准備和立項審批工作,爭取明年列入國家民航總局『十二五』發展規劃。三是加快陸海聯運大通道建設。加大哈爾濱-綏芬河-俄遠東港口-日韓等國及我國南方港口的陸海聯運通道建設。加快引進物流配套服務機構,做好與俄、韓、日等相關國家和地區運輸查驗部門的溝通聯系,探索建立協調運營機制;加強與國內物流企業協作,積極開闢新的集裝箱運輸模式和線路,促進『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常態化。通過一系列舉措,把綏芬河打造成東北亞區域的物流樞紐中心。
(三)全力推進對俄合作適應性戰略調整,在轉變貿易發展方式上實現新突破
按照全省進一步推進對俄合作工作會議精神,我市以適應性戰略調整為核心,結合自身開放特點,挖掘和利用好『差異性』效應,發揮跨境區域影響職能,力爭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依賴邊貿優惠政策向依靠特殊功能區支橕轉變。放大和激活綜合保稅區的牽動作用。在區外建設相配套的現代產業園區,實施岸區聯動。引進國內外國際貿易企業開展中俄規范貿易,吸引『總部經濟』入駐。引進委托代理、報關報檢、維修維護等延伸服務業和金融、保險、理賠等配套服務業。加強與上海外高橋、蘇州等保稅區的戰略合作,延長區內企業業務鏈,共同開闢俄羅斯市場。二是由以口岸通道及簡單物流為主向國際商品集散中心轉變。依托跨境林業產業鏈條和俄羅斯林木資源優勢,積極闢建集木材加工、烘乾、倉儲及標准化、規格化、多樣化分裝分揀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木材集散中心。以臺灣商品為突破口,推動臺灣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學會投資3億元建設臺灣國際商貿中心項目,拓展臺灣商品在俄銷售市場。增強建築商品集散功能,推進浙江永康超越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五金城項目。整合電子產品市場,盡快落成山東浪潮集團電子產品加工項目,帶動全市產業結構優化昇級。三是由以貿易為主向貿易與投資合作並重轉變。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投資形式,參與俄羅斯林業、農業、建築等領域,擴大境外投資規模。加快建設境外工業園區,壯大制鞋、地板等生產項目,招引服裝、電子產品等生產項目。同時,推動落實俄公民攜帶8000元商品免稅及持簡化手續進入跨境經貿合作區的政策問題,繼續爭取鐵路車站危險品經營資質,簡化異地辦照手續,為兩地企業創優投資合作環境。
(四)全力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在構建新型城鄉關系上實現新突破
按照吉書記視察綏芬河時提出『綏芬河要在三年內基本實現城市化』的指示精神,我市制定了《綏芬河市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2010-2012年工作規劃》,創造性的提出建設綏芬河市新型農村社區,對11個行政村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構建新型城鄉形態。力爭利用三年時間,通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戶籍制度改革和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增強口岸、園區和產業帶動作用等措施,促進城鄉各種要素雙向流動和互補,根本上轉變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全省整縣(市)推進城市化的示范市。總體思路是把綏芬河建成『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具有『中俄特色、山城特色、生態特色』的國境商都。將城區、近郊和遠郊分成三個圈層,根據各自優勢錯位發展,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事業、政策措施等六個方面,實行城鄉一體化布局。一是以西城區開發和東山棚戶區改造為依托,采取村居合一的方式,將前進村、綏東村、建華村、建西村、建東村、朝陽村等6個城中村納入城市社區管理;二是以構建現代田園城市為藍圖,建設北寒中心鎮,將阜寧鎮政府遷到北寒村,對北寒村和南寒村進行整體改造,重點建設配套產業園、機場服務區和現代農業觀光園;三是建立建新村和谷盈新?(寬溝村)兩個衛星村。利用建新村和大嶺下屯原有的產業優勢,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設施農業生產和生豬養殖及加工於一體的現代農業,推進建新工業園建設;利用谷盈新?獨特的區位優勢,整合永勝村現有資源,重點建設綜合保稅區的配套經濟服務區、交通樞紐服務區和觀光農業旅游區。目前,谷盈新?一期工程已建設平房32棟64戶。二期工程38棟平房、12棟小二樓及幼兒園、超市等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啟動。綜合活動中心、文化休閑廣場、農業生態觀光園等20項工程已經納入新村規劃,將陸續開工。編制完成了《綏芬河市棚戶區改造規劃(2009-2013)》,全面啟動了棚戶區改造項目,已完成投資2.9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