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胡路花卉市場
東北網1月17日訊 怒放的杜鵑散發著陣陣幽香,松柏、靈芝千姿百態……眼下,各大花卉市場正盛裝迎接兔年春節。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列入了越來越多家庭的消費賬單。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去年,大慶市市民買花用了3000多萬元。
盆栽加入年貨行列11日中午,小李下了班趕緊跑到了花店,買了一束玫瑰花。小李說,當天是他和女友相戀一周年。
采訪中記者發現,和年輕人不同,中老年人青睞盆栽,喜歡購買富貴竹、金橘樹、君子蘭等。
讓胡路龍崗小區的蘇大爺家養了二十多盆花。馬上過年了,他又到讓胡路花卉市場買了兩盆杜鵑。
『過年了,這花馬上開了,擺在家裡喜慶。』最近這幾年,蘇大爺每年春節都要添置兩盤花。
韓忠林在黎明湖花卉市場經銷花卉多年,這幾天,他可累壞了,從早忙到晚。『過年買花的越來越多,每天都能賣出二十多盆。花市生意一年比一年好。』韓忠林說,市民買花不僅是自己家裡擺放,有的還作為新年禮品送給親戚朋友。花卉消費一年三千萬
讓胡路花卉是大慶市最大的花卉市場。馬玉在這裡乾了5年多,她說剛開始非常難,看花的不少,買花的不多。最近幾年,市民對花卉的需求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以前只能賣動十幾元的水仙、洋繡球等大眾花卉,現在數十元上百元的紅掌、鳳梨、蝴蝶蘭、大花蕙蘭等賣得越來越好。』
除了美化家居,看病人訪朋友、喬遷、開業、結婚、生日、傳統節日……越來越多的環節少不了花卉這個角色。據了解,大慶市有70多家鮮花店,日均銷售鮮切花7000多支,按照5元/支計算,大慶市鮮切花年銷售額達1200多萬元。
馬玉的花店年銷售額30萬元左右,在讓胡路花卉市場,有30多家這樣規模的店,年銷售額至少1050萬元。
黎明湖花卉市場是大慶市第二大花卉市場,這裡有12家花店,按每家年銷售30萬元計算,一年銷售額可達360萬元。
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黎明湖花卉和讓胡路花卉是大慶市主要銷售盆栽花卉的市場,銷售額佔整個市場份額的70%以上,這樣算下來,大慶市市民去年購買盆栽的花銷達2000多萬,加上鮮切花一年1200多萬元的消費,市民買花的年花銷達3000多萬元。
消費變化折射收入增長東北石油大學人文學院楊中華教授說,早些前,即使條件好的市民,逢年過節,寧可多買兩斤豬肉也不會買花。後來,市場上出現了塑料花、絹花,逢年過節,人們開始買些假花裝飾家居。而近年來,鮮花成了節日的時尚禮品。在市民的家居生活中,鮮花的功能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裝點家居,人們看重的還有鮮花的保健功效。
楊教授認為,花卉市場的日漸昇溫,主要歸功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花卉消費滿足的是精神需求,是與社會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個人收入較少的時期,人們關心的主要是溫飽,精神消費並不重要。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收入的提高,溫飽已不是問題,精神需求就越來越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花卉消費就興起了。
同時,隨著競爭壓力的增加,通過『花語』傳遞人文關懷,更加得到人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