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18日訊 17日,黑龍江省衛生工作會議在哈召開,此次會議對我省『十一五』衛生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對『十二五』衛生建設進行規劃。記者在會議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我省衛生事業將進入加速快跑時期——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社會效益顯著提高,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加快推進,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成為改革開放以來衛生發展最好最快時期。
據了解,2010年,我省對新農合、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公立醫院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搭建了『大醫政』發展框架,並取得成果。其中新農合醫療方面,特殊重大疾病報銷比例從以往的30%增至70%,再加上民政方面報銷的20%,可達90%以上。目前,我省參合農民1400.8萬人,參合率達到了98.8%,人均年籌資水平達到150.2元,居於全國前列。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方面,全省城鎮居民健康檔案累計建檔率達到了86.7%,我省人均期望壽命達到了73歲。同時,完成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15384例,免費為15歲以下兒童補種乙肝疫苗71.37萬人。全省36所三級醫院實行預約診療,30所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20所醫院開展100個病種的臨床路徑試點,10所醫院開展了電子病歷試點。在全省三級醫院設置65歲以上老年人專用服務窗口,做到掛號、就診、化驗、檢查、交費、取藥『6個優先』,緩解了老年人排隊等候時間較長、看病就醫困難的實際問題。
基層醫療機構必須 配備使用307種基本藥物
會議中,省衛生部門對2011年我省衛生工作進行了八項工作部署,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衛生保障。醫療改革作為八項工作部署的重頭戲,據了解,今年3月底前,全省基層醫療機構必須通過省政府采購中心平臺采購基本藥物,必須全部配備使用307種基本藥物,並實行零差價銷售。要加強基本藥物配備和使用監管,省衛生廳將建立基本藥物采購監管平臺,加強基本藥物采購、使用、銷售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向各級政府定期反饋信息。其次,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籌資水平,使人均籌資達到200元左右,其中各級政府補助在160元以上。提高住院和門診統籌報銷比例,擴大補償范圍,將兒童白血病、兒童心髒病、殘疾人康復項目、重癥精神病救治納入保障范疇。第三,2011年人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將提高到25元。另外,2011年計劃再救治貧困白內障患者18000人。
加強職業病、傳染病、突發事件預警
逐步完善市、縣級職業病防治院(所)的建設,全面做好職業病診斷、職業健康檢查工作;完成國家煤工塵肺和錳中毒等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推進國家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試點和職業健康狀況調查項目。同時,加強艾滋病、性病、肝炎、結核病以及流感、手足口病、出血熱等傳染病監測工作,確保病人發現率達到70%、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逐步擴展兒童口腔疾病綜合乾預工作范圍,開展兒童、青少年口腔疾病監測工作。完成省級衛生應急指揮平臺和地市衛生應急指揮平臺建設,實現省與地市、省與國家衛生應急指揮系統視頻會議系統互聯互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系統,擴大基層衛生機構網絡直報覆蓋面。
綜合醫療機構藥品收入不高於業務收入比例的45%
省衛生部門對醫療機構多方面進行了嚴格要求:通過合理用藥培訓、處方點評、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和評價、臨床藥師查房、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公示單病種醫療費用和住院天數等一系列措施,原則上確定全省各級醫療機構藥品收入佔業務收入的控制比例:綜合醫院不高於45%,婦幼保健院和兒童醫院不高於40%,腫瘤醫院不高於50%,口腔醫院不高於30%,傳染病醫院不高於50%,精神及其他專科醫院不高於50%。另外,加強血液安全管理。保持自願無償獻血率100%。同時,加強臨床用藥、臨床實驗室、醫院感染管理。2011年底前,全省三級醫院50%以上的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開展電子病歷試點,建立區域電子病歷數據中心和電子病歷信息管理系統,以省級三甲醫院的優質資源為核心,提高共享效率。
『十二五』九項政策 推進醫改惠民
會議中,省衛生部門還對我省『十二五』衛生事業規劃共有九項重點任務:
公共衛生方面。建成省、市、縣互通對接、快捷高效的三級衛生應急指揮平臺和覆蓋全省的數字化專業健康教育網絡。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和標准,逐步擴大服務內容並確保覆蓋全體居民。
醫療救治方面。全面推進縣醫院標准化建設,全省73個縣級醫院全部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大力發展康復醫療服務。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准化建設,力爭每個街道辦事處設置1所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強農村急救體系、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標准化建設,100個省級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衛生所達到一般鄉鎮衛生院水平。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方面。繼續提高新農合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人均籌資水平爭取達到300元以上。門診統籌覆蓋所有地區。進一步提高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擴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圍,特殊重大疾病報銷比例從以往的30%增至70%,再加上民政方面報銷的20%,可達90%以上。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方面。增補、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全省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根據診療范圍和服務功能,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
中醫中藥方面。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重點專科建設,建立比較完善的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科研創新體系,加強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研究,發展現代中藥。
公立醫院改革方面。建立城鄉醫療機構分工協作機制,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就醫格局。鼓勵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衛生人纔方面。落實《黑龍江省全民健康衛生人纔保障工程》,整體推進農村衛生、社區衛生、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醫療服務、中醫藥、衛生監督和衛生管理各類衛生人纔協調發展。
醫學教育科研方面。支持醫學疑難重癥和生命科學研究,做好新技術評審與應用推廣,加強醫學職業教育,實現衛生科技創新能力和人纔隊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昇。
衛生信息化建設方面。建設衛生應急管理、新農合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基本藥物管理、綜合醫療管理、健康檔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衛生行政電子政務八大信息網絡,實現衛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
最後,省衛生廳廳長趙忠厚說,五年來,我省經受住了甲型H1N1流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麻疹疫情暴發等重大突發事件的考驗;也妥善應對處理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十二五』衛生規劃的開展,將近一步推動我省衛生事業的進步,為市民營造更舒適、安全、公正的醫療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