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有效資源突破關鍵環節 實現糧食輸出大省向食品輸出大省轉變
省政協委員、香港永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春玲

一、當前我省食品產業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
1、現有龍頭企業集群化不足,產品結構單一且缺少科研投入和市場開發,遠沒有形成『聯合艦隊』優勢投入國內外市場競爭。目前,世界糧食及食品加工的高新技術,包括膜分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輻射技術等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已開發出大豆精深加工產品12000多種,玉米精深加工產品3000多種。而我省糧食只有15%進行精深加工,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缺乏統一規劃指導和綜合開發利用的人纔、技術和設備。如大豆加工產品主要局限於豆油,分離蛋白、組織蛋白、大豆胚芽、異黃酮、卵磷脂、低聚糖、維生素E等十幾種產品,還未形成規模生產;水稻加工產品只有普通米、精潔米、米糠油等幾個品種,附加值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市場壓力大。
2、缺少帶動和激發大發展的大市場平臺,至少到目前我們省內還沒有出現輻射世界和東北亞區域的食品交易市場。按我們未來建設食品大省的目標要求,這是一個嚴重缺乏的環節。要走向全國和世界沒有大的市場平臺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這種市場絕不是傳統意義的農貿市場的擴大,而是包括國際標准,國際結算,國際物流,國內外市場、科技信息交流於一體的現代化信息化食品市場體系。
3、畜牧業總量不足,導致可供深加工的資源偏少,產業鏈延長的增值度不高。如果畜牧業發展起來,不僅食品加工層次可以有效提昇,而且可以向以動物為原料和對象的生物產業發展,就可以大大提昇加工增值的空間。
4、優秀食品品牌的創建明顯不夠。具有走向全國和走出國門的知名品牌太少。哈爾濱機場有一塊『寒地黑土』的廣告牌名字非常好,但市場上沒有知名度,沒有見到產品。
5、食品企業創業環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現是食品加工園區少,企業用地一企一廠一批,企業選址難,拆遷難,配套難,手續繁雜,辦理周期長,加上北方施工期短,在南方200天建成投產的企業,在黑龍江沒有兩年根本不行,這對企業是致命的。另外就是物流條件不足,鐵路運輸末端不暢,公路運輸路卡多,運輸成本預期不明確,冬季冰雪災害造成的運輸時間更無法預期,這是個怪圈。原糧保質期長,耽誤一點還可以承受,但加工為食品的產品保質期和進入市場的時間要求都非常嚴格,一旦誤時對企業也是致命的,所以就造成原糧越多運力越緊,運力越緊,投入食品精深加工業的運輸風險越不可控,就不敢大上加工。據我所知,很多要到黑龍江特別是像三江地區腹地糧食主產區投資食品加工的企業都是害怕運輸環節而不敢投入。
6、食品企業投入資金不足,政府扶持資金以及銀行和社會資金還沒有與民間投資有機互動起來,投資的集中度、集約度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幾點建議
1、建設食品加工工業園,走集約化、集群化發展之路。南方產業商品的區域化、集約化,整村、整鄉甚至整個縣域都是一個品牌的生產區,可以說是市場發展成熟的表現。
2、實施品牌戰略。糧肉乳糖油通過黑龍江黑土地原生態綠色耕作,初步形成黑龍江優質水稻、大豆、玉米等生產基地、種植產業群,再優化資源配置,大力加強品牌建設,用龍頭企業打造國內知名,乃至世界知名原糧及深精加工產品的品牌,生產特色化、標准化、國際化的食品,培養、吸引一批世界級的食品企業集團參與到我省糧食精深產品加工的競爭,變黑龍江糧食生產大省為食品生產和輸出強省。
3、集中財政、銀行、民間資本建立集約化、集群化糧食經濟高新發展區域,有效調動資源對項目進行科學合理配置。推動社會資源向食品工業集中,盡快由傳統產品向精深產品轉化,提高糧食產品附加值。
4、加大糧食食品研發人纔和食品加工管理、操作團隊建設。在引導、支持企業發展糧食食品項目的同時,要發揮大專院校的科技作用,從食品加工到食品機械的研發和推廣;從食品生產管理到品牌營銷隊伍培養;從儲備培育各層次管理人纔,到通過引進、聯合快速解決食品人纔;合理配置科技進步力量,加快產業化進程。
5、打通制約糧食運輸的流通瓶頸,加強糧食主產區在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糧食加工轉化方面給予特殊支持,加快糧食主產區的物流節點和流出通道建設,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運轉效率。
6、發展環境要透明,特別是各收費環節不要模糊。企業要投資首先要算賬。比如,黑龍江地處運輸末端,運輸是企業很大的一塊成本,現在黑龍江運力緊張,運輸環節費用成本模糊,企業沒有預算,預期不明,企業不敢投資,也難以穩定發展。
黑龍江必須自我改革、自覺改變,在自主創新的路子,加快由糧食輸出大省向食品輸出大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