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委員建議應用低碳技術模式 建設可持續現代大農業
2011-01-19 18:31:3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顧碩 岳雲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農業生產的節能減排降耗低碳技術模式的發展,利國、利民、利環境。我省開展此項工作,有成熟技術可用,有潛力可挖,大有作為、大有可為。』——省政協委員萬學臣

  東北網1月20日訊(記者顧碩 岳雲雪)省政協十屆四次上,省政協委員萬學臣提交提案建議我省應用節能減排降耗的農業生產低碳技術模式,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大農業。

  萬學臣表示,農業雖然不是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的主要行業,但是,同樣也有責任、也有義務。農業生產所需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藥、機械等,農業生產過程的耗能,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二氧化碳的排放。

  省政協委員萬學臣認為,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在建設現代化大農業過程中,有責任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也有責任最大限度地節能減排。作為商品糧生產的排頭兵,黑龍江省在農業生產上實施低碳農業經濟模式是有潛力的。

  探索低碳技術農業生產模式,黑龍江墾區已進行了有益探索。農墾紅興隆分局紅旗嶺農場創新應用水稻大棚育秧稻殼墊暖床技術,利用廢棄稻殼在苗床下墊20-30厘米厚度,增加大棚溫度近兩度,從而實現早育苗、育壯苗;八五三農場創新應用酵素菌稻殼發酵替代部分土壤育秧的節約土壤資源育壯秧的模式,以及玉米冬收大豆春卡省工、減少烘乾、少耕節本降耗;北興農場創新應用大豆『三五』適期早播技術模式一次播種保全苗,減少灌出苗水;墾區廣泛推廣大機械復式作業,減少小動力車多次重復作業所帶來的能耗增加,等等。

  萬學臣建議:要加大力度推廣成熟的低碳模式,如稻殼墊暖床技術、酵素菌稻殼發酵、玉米冬收大豆春卡、大豆『三五』適期早播、大機械復式作業等技術模式;加大力度研究新的低碳技術模式,如秸稈覆蓋免清理、免耕播種機械和技術;加大投資補貼力度引進和開發生產秸稈打包機,解決秸稈收集難題。轉變觀念,研究開發推廣應用轉基因農作物品種,利用基因技術抗蟲、利用基因技術抗除草劑,真正實施秸稈覆蓋、免耕技術,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減少作業層次,降低碳排放。

  大量有機肥因多種原因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形成污染的問題也引起了萬學臣的關注。對此他建議,可以充分利用我省畜牧業所產生的大量糞便直接肥田或通過沼氣轉換後肥田,克服依賴化肥施用方便的陋習行為,恢復和應用有機肥、高溫造肥的傳統,發展生態、綠色、有機農業,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