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19日訊(記者 孫曉銳)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於海瀛在分組討論時認為,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又到了我省新的五年規劃編制之時,面對即將出臺的節能減排新任務,只有轉變節能減排的著力點、節能減排的參與主體和節能減排的推動力,同時大力推動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纔能把我省節能減排工作推向深入。
節能減排的著力點要由企業結構調整向產業結構調整轉變
於海瀛委員建議,我省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專業化分工和提高社會效率為重點,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體制環境;以滿足人們需求和方便群眾生活為中心,提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傳統產業昇級,提高高技術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要積極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
節能減排的參與主體要由企業為主向企業與社會並重轉變
於海瀛委員建議,『十一五』期間,盡管我省也開展了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活動,但重點依然是企業節能減排。我們要將節能減排從企業節能減排向企業與生活和住、行節能減排並重轉變。要通過各種手段和宣傳方式,加大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將節能減排知識納入全省中小學及大專院校教育內容。對在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對浪費能源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予以曝光。
為了保證『十二五』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必須以適度的消費規模、適當的消費結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為重點,引導全社會形成節約型、生態化、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尤其是引導消費結構理性昇級。大力提倡和發展符合低碳原則的公共交通體系,推廣和建設節能建築,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
節能減排的推動力要由『行政推動』向『市場觸動』和『文明拉動』轉變
於海瀛委員建議,『十二五』時期,我省要著手改變現行的依靠行政手段推動解決減排的方式,要通過『市場』和『文明』兩只手的力量更強有力地推動節能減排。要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的市場化機制,重點推動資源稅收制度改革,體現出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機制;更要循序完善資源環境價格形成機制,確保資源價格能夠把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等生態成本轉化為企業的生產成本,推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經濟轉型,從而保護和鼓勵綠色生產和消費。
大力推動農村節能減排工作
於海瀛委員建議,我省農村人口較多,要通過鼓勵推廣沼氣工程,來增加優質可再生能源供應,緩解國家能源壓力。各地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推進措施,調動廣大農民建池的積極性。地方政府要成立主管領導牽頭的農村沼氣建設領導小組,同時在項目實施中,各地要通過建立沼氣項目公示制度、農村沼氣用戶檔案卡、設立舉報電話等手段,接受全社會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