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月20日訊 臨近春節,各商場又掀起了新一輪的促銷狂潮,各商家為了能提昇自己的銷售業績,不斷創造吸引顧客的銷售亮點,也有極少數不良商家心藏『貓膩』,推出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讓利、會員打折、優惠卡、折扣返券、憑票限購等促銷手段令消費者眼花繚亂,競相參與。不少促銷帶著『惠顧消費者』的面具,其背後,到底誰得到了實惠?很多消費者接受采訪時表示,即使保持頭腦清醒,只買對的不買貴的,也未必能得到實惠,單純以利益為目的的促銷讓人高興不起來。
促銷『圈套』牽著顧客鼻子走
齊齊哈爾市富區某大商場『滿100送80購物券』的促銷活動吸引了在學校工作的袁女士。選中一件320元的羊毛衫、898元羽絨服和一雙280元的鞋後,袁女士動了番腦筋,盤算如何纔能花最少的錢享受返券優惠。她決定先買羽絨服,再用返的600元購物券買毛衣和鞋。可是袁女士發現自己相中的鞋多不參加活動,只能將就買了另一款。更讓袁女士想不到的是,兩天後她在另一商場發現同款羽絨服僅售458元。
在機關工作的沈女士更是郁悶,元旦前某魚館稱促銷,滿300元返60元,為了得到返額,李女士還特意要了4瓶飲料湊數,結果發現,返的不是現金,而是3張消費券。沈女士再次來店消費時,卻被告知消費券只限午餐,且每次只能用一張,花光3張券,沈女士又被套走了400元。
促銷是黑心商家獲利法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商場營銷經理告訴記者,如今商家競爭激烈,促銷是吸引客源的法寶,頻繁的促銷活動使消費者習慣了等待促銷時段再購物。其實,有的服裝商品不促銷,一天賣不出一件衣服是常有的事。有少部分商家利用消費者貪圖小便宜的心理,從市場上進一些價格十分便宜而賣相好的商品,並在短期進行大肆宣傳,以虧本打折的廣告來吸引顧客,但消費者發現有同樣產品銷售價格卻比自己對折後成交價格還要低。雖然這是最常見的拙劣促銷,但商家還是屢試屢爽。
春節來臨前夕,促銷大戰已經拉開大幕,消費者面對促銷首先要冷靜,其次捫心自問需不需要,不要被黑心商販的促銷面具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