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2010年寧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2011-01-20 15:21: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寧安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44萬寧安人民,解放思想,頑強拼搏、踏實進取、改革創新,共同推進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偉大事業,全力打造黑龍江綠色產業基地、特色旅游勝地和最佳宜居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預計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可實現93.6億元,同比增長21.6%;全口徑財政收入可實現5.24億元,同比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實現11.55億元,同比增長65%;外貿進出口總額可實現11750萬美元,突破1億美元,同比增長90%。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特色產業迅速隆起。2010年,全市引進域外投資35億元,實施新、改、擴建設項目50餘個,項目總投資69億元。倍豐集團寧安化工重組技改、20萬噸復合肥、天馬水泥技改擴建、雀立混凝土等一批大項目投入生產年新增銷售收入17.6億元,新增稅收1.2億元。,投資1.5億元的響水米工業園、投資1.2億元的億佳隆高檔瓷磚項目開工建設,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戶,中國500強企業5戶。寧安工業園區即將昇級為省級工業園區,投資3000餘萬元,實施園區規劃、園區中路、供電設施、鐵西搬遷等項目。新能源產業取得突破,寧安老爺嶺、鏡泊頭道嶺、鏡泊二道嶺等三個風電項目通過核准,寧安老爺嶺風電項目開工建設。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投資1.2億元的鑫淼物流園區投入運營,投資1.8億元的源豐對俄果蔬物流園區實現口岸向內陸延伸。依托鏡泊湖,以『萬年火山、千年遺址、百年古城、特色民俗』為框架,投資4.52億元實施了渤海旅游開發、鏡泊灣休閑度假區一期工程等旅游項目,預計2010年,旅游總收入可實現1.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8%。

  『三農』工作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成績斐然。把『三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投資近4億元,實施了30萬畝響水灌區、東京城現代農業示范區、G11國道綠色景觀帶等項目。扶持培育鏡農股份、響水米業、煙葉公司等22戶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形成專業化生產一品村106個,基地面積達120多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累計達110萬畝,形成生豬加工、肉雞加工、優質煙葉、綿白糖、優質米、玉米深加工、西香瓜、對俄果菜出口等八大產業鏈條,帶動了10萬畝瓜菜、10萬畝果園、10萬畝烤煙甜菜、30萬畝優質水稻、10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產業基地,50萬頭生豬和1000萬只肉雞畜牧養殖基地,增加農民收入7億元。渤海作為新農村建設省級整鎮推進試點鎮,代表黑龍江省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打造出江西村、響水村、小朱家村等新農村先進典型,小朱家村在全國率先整村推廣淺層地能利用技術,並成為新農村省級重點示范村。


 

  城鄉統籌全域啟動,試點工作取得突破。引入『公園經濟』這一全新的統籌路徑,打破在城市裡建設公園的傳統模式,在公園裡建設城市,完成寧安城鄉統籌的總體策劃和規劃打造寧安大公園,實施10個特色小鎮建設。場市共建農墾新城累計投資3.24億元,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投入運行,墾一食品公司建成投產,3萬平方米墾一新區竣工入住,農墾新城聯合醫院投入使用,場市共建體制創新取得突破,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明星朝鮮族小鎮投入資金6656萬元,在跨鄉鎮合並村屯上創出新路子。修建硬質化中心主路和9條巷路,完成上下水管網建設工程和弱電入地工程,朝鮮族養老院和6座朝鮮族特色民居樣板房完成主體工程,冬季取暖全部取用淺層地能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中心廣場、朝鮮族中心幼兒園等項目完成主體工程。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城市建設全面提檔昇級。『三優』文明城創建工作紮實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昇。實施投資14億的G11高速公路寧安段增幅封閉、投資1.84億元的G11輔道、投資1億元的杏山至鏡泊湖景觀大道等三大公路建設項目。全市農村公路建設進程累計達1601公裡,通村公路全部硬質化。投資7407萬元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投資3210萬元的東京城—渤海垃圾處理工程完成主體工程。投資3億元,實施寧古塔文化廣場、沿江帶狀公園、中心東街擴建、市區主街路整體改造、寧古塔歷史文化博物館等市政工程,市區新增綠化面積8.02萬平方米;投資2億元的城市集中供熱項目投入運行,實現供熱面積120萬平方米;投資1.6億元的奧德管道燃氣項目已鋪設管道3000餘延長米,儲配站主體基本建設完畢。圍繞高起點、高標准組團式開發的目標,適當提高房地產開發商准入門檻,完成全市第一批棚戶區普查工作。

  全力構建和諧寧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爭取到國家中西部地區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的牡市唯一試點,新建的一中學生宿捨樓和二中教學樓投入使用,3所小學通過標准化學校建設,縣級標准化辦學水平全省領先。實施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院改造項目6項,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3%。2010年爭取到全省社會養老保險牡市唯一試點,讓群眾先得實惠,農村參保17084人,為3.4萬名6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2405萬元。發放低保金2100餘萬元,全市城鄉低保人群應保盡保;建設城鄉醫療救助體系,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500餘萬元,救助1150人次;實施殘疾人住房改造工程和助殘康復工程,改造殘疾人住房40戶,完成白內障手術、智障兒童康復訓練、假肢安裝238例。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