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牡丹江市長張晶川接受東北網專訪。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東北網1月20日訊(記者 印蕾)『政府工作報告令人振奮,深受鼓舞。如何把政府工作報告的思想、堅持的原則與牡丹江的實際相結合,是我們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展望「十二五」,牡丹江要搶抓追趕跨越的機遇期、提速期,全力打造「五個城市」,全面加快「追趕跨越」。』20日下午,出席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牡丹江市長張晶川接受了東北網記者的專訪。
回望『十一五』 『三大戰略』走出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特色之路
張晶川告訴記者,『十一五』時期,牡丹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深入實施工業立市、金融強市、貿旅牽動三大戰略,走出了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特色之路。
——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全市經濟在『三低』中追趕跨越,在應對危機中彎道超越,總體呈現『2345』的發展態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7.6億元,年均增長43.1%,實現兩年翻一番;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87.2億元,年均增長26%,實現三年翻一番;GDP實現781.0億元,年均增長16.4%,實現四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達到12800元、9100元,年均增長11.7%和17.4%,實現五年翻一番。
——沿邊開放實現戰略昇級。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上昇為省級戰略,累計落地項目564個,完成投資242.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2個。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21家企業入駐,9家開工建設。境外6個園區落地項目46個,完成投資23.6億元。對俄貿易始終佔全省『半壁江山』和全國十分之一,全國外貿綜合競爭力排名第13位。
——城鄉面貌發生歷史巨變。五年城鄉建設投入517.7億元,是『十五』時期的5倍。中心城市面積、人口向『雙百』目標邁進。場(局)縣共建合作項目75個,總投資近190億元。市區整修街路341公裡,是『十五』時期的25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居全省前列。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村鎮住房磚瓦化率、道路鋪裝率、自來水普及率等指標高於全省20個百分點以上。
——改革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企業改制重組深入推進。環衛管理實現由『以費養人』向『以費養事』轉變,大城管格局正形成。成立項目生成局、金融招商局、產業招商辦,理順了項目招商推進機制。機關事業單位公車改革財政年節支1050萬元。整頓規范了12年沒有規范的市區交通秩序。集體林權改革確權率達到98.2%。
——民生事業紮實推進。城鄉居民和機關事業單位公務人員收入實現『三個倍增』,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改造棚戶區445萬平方米、泥草房125.6萬平方米,7.77萬戶居民告別棚戶區、泥草房。全市新增就業3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6.7萬人。社保資金投入突破100億元,『五險』擴面68萬人,保障標准提高42%。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展望『十二五』全力打造『五個城市』
張晶川告訴記者,經過十一五的實踐,『十二五』期間,牡丹江將緊扣全省建設『八大經濟區』、實施『十大工程』的主題,打造面向東北亞的進出口加工中心、商貿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會展中心。統籌把握現代科學技術的時代特征,中俄地方合作的發展特征,人均GDP4000美元的消費特征,在轉變發展方式中牡丹江追趕跨越的地域特征,搶抓戰略機遇期和發展提速期,全力推動牡丹江經濟跨越式發展。努力實現GDP、固定資產投資、全口徑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進出口總額七個翻番。
『落實到發展任務上,牡丹江將全力打造「五個城市」。』張晶川說。
——著力推進對外開放昇級,建設沿邊開放先導城市。推動單向貿易向雙向貿易轉變,單邊貿易向多邊貿易轉變,以貿為主向貿易加工並舉轉變,提昇口岸功能,加快『五個中心』建設,力爭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上昇為國家戰略。加強與哈大齊工業走廊、圖們江區域開發、東北東部城市和東北亞各國的互動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斷拓展日、韓、東南亞、歐盟等國際市場,構築全方位、多元化、高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
——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建設優勢明顯的新興產業城市。大力發展以光伏、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工程為重點的戰略新興產業,裂變、提昇傳統產業,建設新型工業體系。推進傳統農業向特色現代農業轉變,打造綠色有機食品之都。深化貿旅牽動戰略,統籌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社會事業,建設全省區域性消費中心。三次產業比調整為12:43:45。
——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一體化發展先行城市。推進4個城區簡政放權和10鄉鎮強鎮擴權試點,加快城鎮化、社區化建設,三年內建設100個農村新型社區。加速推進牡海寧同城化和綏東穆經濟區建設,深入推進場(局)縣共建、校(院)地合作,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十二五』期末,城鎮化率達到65%,成為全省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著力提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加快推進『三城、五鎮、一核心、十大組團』建設,進一步拉開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框架。暢通城市路網,完成主城區棚戶區改造和『三溪一河六湖』水系治理,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和建築品位、生態品位、文化品位。推進精細化管理,建設國家級文明城、園林城、衛生城、環保模范城,打造文明和諧、生態環保、宜居宜業的城市形象。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和諧幸福城市。堅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十二五』發展的核心,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繼續實施收入倍增計劃,確保城鄉居民收入五年再翻一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擴大就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努力讓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有更大改善。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讓群眾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得到更多實現,讓群眾生活和工作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