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民間手工藝人李波:『每張樺樹皮都是畫』
2011-01-24 09:15:43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妮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李波創作的樺樹皮畫。

  黑龍江新聞網訊 白色底、黑色紋,這是樺樹皮的特色。在民間藝人李波手下,黑白分明的樺樹皮,剪剪貼貼之間,成為了一幅幅別具韻味的樺樹皮畫。17日,在哈爾濱市道外區的一間工作室內,記者見到了李波和他的樺樹皮畫。

  3000多年的樺樹皮文化

  李波是土生土長的大興安嶺人,在漫山遍野的樺樹林中長大。1993年,他開始用樺樹皮制作一些小工藝品,後來自己設計創作樺樹皮畫。

  樺樹皮文化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是北半球特有的一種物質文化,也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文化。鄂倫春族人就地取材,用樺樹皮制作工具和工藝品。『樺樹皮防水、韌性好,游牧生活的鄂倫春人就將樺樹杆支在地上,上面蓋上樺樹皮,建成「撮羅子」,當做游牧時候的臨時住所,遮風擋雨。』李波說。

  樺樹皮也被鄂倫春人制作成各種器皿,印上『如意紋』、『水草紋』、『雲卷紋』,來盛放肉乾等,透風性極好。隨著經濟的發展,樺樹皮從生活器皿中逐漸發展,被制作成畫。

  樺樹皮畫列為『非遺』

  樺樹皮,白色的樹皮上,長滿了黑色的紋理,這些深淺程度不同、不規則的紋理給李波帶來了創作靈感。『可以說,每一張樺樹皮都是一幅渾然天成的畫作,我只是用我的眼睛去發現它們,用手藝將它們保留下來。』李波說。

  樺樹皮畫從手工著色到最終裝裱,共有16道工序。在眾多畫種中,樺樹皮畫入選為省級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在李波創作的樺樹皮畫中,有一部分是將樺樹皮剪裁成鶴、山、樹和人等各種形狀,經過防腐處理,用繪畫技法畫上其他相關的畫面,裝裱成畫。另一種就是『原汁原味』的樺樹皮畫,李波根據一張樺樹皮本身的紋理走勢和形狀,經過簡單修飾,創作出一幅黑白畫。『這種畫渾然天成,更能體現樺樹皮畫的古朴自然。』李波說。

  期待展示古老文化

  家在大興安嶺的李波,在當地成立了樺樹皮產業文化研發基地。這些年,他帶著他的樺樹皮畫走南闖北參加展覽,但一直認為沒有徹底打開市場,許多人還不認識樺樹皮畫。他聽說關東古巷將打造『民俗博物館』,將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傳統手工藝人都匯聚一起,很高興。他說:『讓這種古老的文化展示給更多的人,是我的夙願。』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