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3日訊 (通訊員王月迪) 在元旦和春節到來之際,牡丹江市舉行了『雙節救助』活動,財政拿出810萬元對貧困家庭進行生活救助。接過救助卡的低保戶王玉蘭高興地說:『感謝政府送給我們這麼好的新年禮物。』
經過幾年追趕跨越式發展,牡丹江市2009年財政收入實現三年翻番。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該市不斷加大民生改善力度。2010年該市全口徑財政收入86.4億元,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達55億元,充分讓百姓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
元旦期間,牡丹江市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曙光新城二期居民樓裡,一片祥和幸福的景象:回遷的居民在自家的新房內看電視、包餃子,爽朗的笑聲不斷。去年,牡丹江市在棚改模式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原有政府主導、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捆綁式開發、市場化運作、棚戶區改造和廉租房配建相結合等五種模式推進的基礎上,又新開創了市局共建模式,即由市政府與鐵路部門強強聯合,由政府負責項目前期及動遷、拆遷工作,由開發單位和鐵路開發單位帶資建設,有效緩解了征地難的局面。2010年,該市投入資金9億元,共完成棚戶區改造面積200.13萬平方米,改造項目88個,涉及動遷戶2.5萬戶,棚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9月下旬,牡丹江市出臺並實施了《牡丹江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擔保小額貸款實施意見》,在優化運作模式、簡化貸款程序、提高發放效率、擴大貸款范圍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和突破,助推15000多人創業。此外,在原有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復員轉業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困難人員的基礎上,將殘疾人和其它城鎮失業人員全部納入小額貸款發放范圍。最高可貸款5萬元,在全省同類城市中最高。
為114個非物業管理小區找到『管家』,改變髒亂差的環境;為610個困難家庭提供廉租房,1.6萬戶低收入家庭得到住房補貼;新開發公益性崗位5153個,新增投入2.46億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失業金……2010年,牡丹江市以30件『利民實事』為載體,在住房、就業、醫保等方面給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溫暖民生答卷』。今年,牡丹江市財力將向民生進一步傾斜。繼續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困難家庭的救助標准;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建公租房;提高保潔人員待遇,治理髒亂差,緩解市區交通擁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