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博弘在獻血。
東北網1月24日訊 李博弘,黑龍江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6年來,李博弘多次參加無償獻血,曾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據了解,在他無償獻血的6年裡,共計獻血3萬多毫昇,而且他曾在一年間無償捐獻血小板11次。
昨日,在李博弘工作的實驗室,這名默默奉獻的東北小伙兒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參加完高考 首次去獻血
當提到在血站的工作,李博弘細致地向記者介紹起有關獻血的常識:『獻血前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也不能空腹……獻血時精神要放松。獻全血一般是半年一次,血小板是30天左右,需要預約……』
記者發現,幾年來的獻血經歷和在血站工作的經驗,使李博弘在講解這些專業知識時非常自信、流暢。而談起他最初的獻血經歷,他卻說,非常偶然。2005年端午節後的第二天,剛剛參加完高考的李博弘便和同學一同走進了獻血車,那是他第一次參加獻血。
『獻血先進』6年無償獻血
兩年後,2007年6月22日,李博弘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了自己獻血後的興奮心情:『我今天的總獻血量達到了4800毫昇,我覺得今天是個比較值得紀念的日子……』
現在,當記者數著眼前厚厚的一疊獻血證,追問他究竟獻了多少血,他只是笑著說:『早就算不清了……』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他向記者說出6年間他獻血的次數。6年間,他總共獻全血8次,每次400毫昇,總計3200毫昇;獻血小板42次,一個治療量按800毫昇全血計算,總計3萬多毫昇。
在他人眼裡,李博弘是令人敬佩的『獻血先進』,但他自己卻從沒有刻意要做一個先進人物。『我不覺得做了這個事情我比別人就高尚多少,對我來說,獻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不僅如此,他還覺得無償獻血應該成為一種社會習慣,這樣人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要求什麼回報了。
從2006年起,李博弘開始在省血液中心志願者服務隊工作,參與各種志願服務。他總是和隊友們一道,在生活中充滿熱情地宣傳、組織、動員、服務於無償獻血,在血液庫存量少或者臨床缺少血液時,又義不容辭地成為無償獻血者。
走出實驗室時,記者問李博弘:『最近有獻血計劃嗎?』他說,這周末要去血站獻血小板,順便預約下一次獻血的時間。正如他所說的,獻血已成為一種習慣。